关健词:海水养殖;环境污染;控制对策
一、海水養殖环境污染问题
1、化学污染
海水养殖化学污染较为严重,其中包括营养盐污染、硫化物污染以及化学试剂和药品污染等。营养盐是海水养殖中经常会用到的化学物质,其主要的成分包括NH4+-N、磷酸以及其他成分。N盐和磷酸盐在水底的沉积会导致水底产生无机氮或者导致水底缺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硫化物的污染则是由有机物水底细菌的作用而形成的,其对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存有着较大的影响[2]。一般来说,为了增加海水养殖生物的产量,海水养殖管理人员必然会在水中投放化学药品或者滴入药剂,但是大量化学用品的投入和使用会杀害水中的有益菌,造成水底环境的破坏,不利于养殖生物的正常生长。
2、生物污染
3、发展的污染
随着海水养殖行业的大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将发家致富的希望放在海水养殖上,导致养殖行业发展过剩。过大的海水养殖规模容易导致海域面积的减少,对海洋的系统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对海水的纯净度造成不良影响,也有可能造成海洋生态系统紊乱等。海水养殖行业发展带来的系统紊乱问题加剧了海洋环境的污染,对海水养殖的长远发展十分不利。
4、饵料污染
海水养殖生物的生长离不开各种饵料的喂养。据悉,中国海水养殖生物的饵料大部分为人工合成饵料,这些饵料富含各种营养物质,对海水养殖生物的生长起着促进作用。但是,从目前中国海水养殖饵料投喂和食用的情况来看,中国海水养殖饵料有20%会被浪费,这种浪费不仅是资源的浪费,还会造成海底环境污染。海鱼的排泄物在沉入海底后会造成海内异养生物损耗氧气的增加,破坏海底环境平衡,给养殖生物带来严重的不良影响。
二、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对策
1、物理和化学结合控制
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一般指的是水质的污染和水底环境的破坏,因此养殖人员可以通过采用增氧机来增加水底氧气,或者通过换水的形式来加强对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此外,养殖人员还能够通过适当的化学方法来保持海水的质量和加强养殖环境的净化。例如,养殖人员可以通过臭氧处理、投放过碳酸钠颗粒以及电化学法等方式控制海水养殖环境污染,以净化水底环境,增加水底活性氧。物理和化学方法可以结合使用,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进行海水养殖环境污染的控制具有操作简单,见效快的特征,但是其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如处理方法的成本较高,且不能保证彻底治理污染问题[4],因此养殖人员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慎重考虑。
2、生物修复法
生物修复法指的是利用生物修复技术来进行海水养殖环境污染治理的方法,是利用营养动力学和生态毒理学知识进行操作的一项技术,其主要的特征在于治理时不会产生任何副作用。例如利用利生素和益生菌等有益菌治理海水养殖环境污染时,不仅能够保持水底环境的净化,还能够达到控制病菌繁殖、预防疾病的作用。
3、实施健康养殖工程
健康养殖工程指的是根据养殖生物的生活习性和繁殖规律进行科学养殖的发展模式。要实施健康的养殖工程必须要求养殖人员能够对养殖厂进行全天候的观察和管理,严密观察养殖生物的繁殖情况和水底的环境情况。如果观察中发现意外情况要及时处理,这样可以帮助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三、结语
参考文献
[1]李京梅,杨士永.基于环境质量成本模型的海水养殖业污染控制研究[J].农业经济与管理,2013,04:89-96.
[2]艾春香,唐媛媛,许洁.海水养殖动物营养生态学研究及其养殖可持续发展[J].饲料工业,2012,08:1-9.
关键词:城市化进程城市规划可持续发展环境污染
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oursociety,citychangesaprocesstobeacceleratedceaselessly.However,inthecityintheprocessofenvironmentalproblemscannotbeignored.Ourcountrycityduetoimproperhandling,infrastructureisnotperfectwaitcauseseriousenvironmentalpollution,thispaperfromthecityplanningofChinacurrentsituationproceed,analyzescurrentourcountrycityenvironmentalproblemsintheconstruction,andputsforwardthecorrespondingcountermeasures,inordertobetterpromoteChina'scityplanningandconstruction.Keywords:citytochangeprocess;cityplanning;sustainabledevelopment;environmentalpollution
近年来,我们看到了飞速发展的经济和越来越光鲜亮丽的城市建设,但不得不承认我国的城市规划事业比较薄弱,首先,城市规划起步晚,意识淡薄。其次,规划人才匮乏,管理人才的数量、质量和知识结构不合理,素质偏低的现象长期存在,在中小城市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城市规划及其管理整体水平的提高。还有,规划科学性不强,缺乏长远性。最后,城市规划编制时目标不够完善,在分析确定城市发展目标时缺乏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导致了有些城市规划本身的先天不足。这些因素都制约了城市的发展,使得在经济迅速增长的同时,城市建设不能随着更加完善,造成城市基础设施规划滞后于经济增长;没有科学有效地分区规划,使整个城市功能布局、用地平衡、资源配置等都处在模糊的状态;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合理解决等等现实问题。因此城市规划势在必行。
由于我国的各种城市建设不断增加,城市在不断的升级和更新,随之而来的环境问题也更为凸显,威胁到城市的发展与城市发展规划,更威胁到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解决城市中的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问题之一。城市规划工作做不好就会加剧城市建设中的各种环境污染,水污染越来越严重、空气污染增强、噪声污染更加明显。当环境问题发生了恶化再想怎么去解决城市问题,则就需要耗费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这也不是国家倡导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因此,如何在城市规划初期就把城市中的环境问题纳入考虑的范围内,成为了城市建设的重点。将实现城市社会、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的目标作为城市规划的首要环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我国城市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人类文明发展到今天,城市是在一定历史时期下形成的产物。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高速发展,人均GDP保持着8%的增长速度,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人们生活水平也在不断改善,近几十年来,城市人口的迅速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资源污染、固体污染、噪音污染等等,严重危害城市居民的生命健康。
首先,水污染问题严重。由于城市人口的急剧增长和工业的飞速发展,大量的生活污水和工业污水没有得到妥善的处理而直接排入水体,致使水环境遭到严重的破球。据调查显示,我国的水体污染近期呈上升趋势,全国有监测资料的1200多条河流中,850多条受到污染。全国范围内78%的河段不适宜作饮用水水源,50%的地下水受到污染。据估计,我国每年因污染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达400亿元。
其次,大气污染日趋恶化。城市化进程中,工业、交通、燃料等产生的有害气体,一些粉尘、硫氧化物、氮氧化物、碳氧化物、臭氧等物质排入大气层,使大气质量严重恶化。这些有害气体不仅对建筑物有腐蚀性,损害农作物,更严重影响人体的健康。全球来看,大气污染引起的温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更是直接地威胁到人类的生存。
再次,固体废弃物的泛滥。由于城市基础设施不够完善,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产生了大量的固体废物泛滥成灾,不能及时的处理,不仅不利于城市环境卫生,侵占土地,更加剧的传染疾病的机率。从整个生态系统看,也将加剧水体和大气土壤的污染。目前我国每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物为6.6亿吨,其中有害废物为3000-4000万吨,累积量超过64亿吨,侵占5亿多平方米土地;每年的生活垃圾量为1吨并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由此可见,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已泛滥成灾。
最后,城市中还有一种容易被忽视的污染,那就是噪声污染问题。城市越来越发达,其中的工业、交通、娱乐等各项事业比较健全,噪声也成为困扰人们生活的不可不说的问题。据44个国控网络城市监测,全国三分之二以上的城市居民生活在\噪声超标的环境中。
三、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城市规划是一定时期内城市发展的目标和计划,是城市建设的综合间署,也是城市建设的管理依据,城市规划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指导作用。近年来,由于环境保护规划没有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同步落实,使城市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城市发展进入一种恶性循环的轨道。因此,如何寻求适合我国国情的城市发展道路,如何做好城市规划中的环境保护工作成为我们接下来要认真考虑的问题。
(一)城市规划中环境保护工作的前期考虑
城市的合理发展,首先必须通过科学地预测和规划,明确城市的性质、规模、发展方向和发展格局,在规划的指导和调控下,有步骤、分阶段地实现城市的发展目标。在规划工作开始之前,就应总体了解城市环境实况,考虑具体城市的具体环境保护工作。从城市的自然环境资料,例如,地理位置、生态环境、气象、水文等,到社会环境,例如,城市的社会与经济状况,如人口、国民生产总值等;还有城市的污染产生与治理状况等,这是都是城市规划必须要研究的资料。
论文摘要: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的各种社会纠纷也急剧增加,认真研究社会转型期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现状,并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农村的各种社会纠纷也急剧增加。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传统的农村社会纠纷依然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也出现了许多新的问题和纠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传统的农村社会纠纷
(一)婚姻家庭纠纷
婚姻家庭纠纷是农村的主要矛盾纠纷,主要包括夫妻离婚、婆媳关系不合、老人的赡养问题和小孩的抚养问题等。这几年农村中的离婚率呈不断增长的趋势,导致夫妻双方选择分手的原因很多,除了传统的婆媳之间矛盾、夫妻性格不和、夫妻双方出轨等因素外,更重要的是一些人的家庭责任感不强。此外,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中有许多年轻男人外出打工,他们在大城市见了世面,回乡后与农村妻子之间在思想、文化、消费等方面的观念日趋差异,这也是导致农村离婚率迅速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夫妻离婚时因财产的分配问题、子女的抚养问题而引起的矛盾纠纷也时有发生。赡养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可是在农村还存在着许多拒绝赡养老人的现象。由于部分人道德意识差,对老年人拒不履行或不恰当履行赡养义务,导致老年人不能安享晚年。
(二)邻里纠纷
近些年来,农村邻里纠纷有逐渐上升的趋势,纠纷增加有多方面的原因。有农民自己的原因,一些农民文化素质不高,法制意识淡薄,遇到事情时不能冷静处理,不懂得求助于法律,而是自行了断。也有社会方面的原因,农村中一些基层干部法治意识淡薄,有些负责民调的干部对农村中的邻里纠纷不管,纠纷得不到及时的解决,导致邻里双方怨恨加深。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强调竞争,农民之间的社会竞争意识也在逐渐强化,使邻里间的利益冲突加剧。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民逐渐富裕起来,伴随而来的贫富不均现状日益突出,但是传统的小农心理就是见不得别人比自己过的好,邻里之间容易在心理上产生不平衡,相互间的偏见和误解增多。这也是导致农村邻里之间纠纷增加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农村、农业问题引发的纠纷
(一)农村道路建设工程引发的纠纷
俗话说的好,要想富,先修路。近年来,随着各地政府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许多农村都对现有的石子路进行了改造,全部换成了水泥路,部分条件好的农村还安装了体育设施供农民在闲暇时锻炼身体,农村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农民对修路都有热情,愿意出钱出力,但是在道路修建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到占用土地、房屋拆迁、征地补偿等问题。当某些人的利益得不到满足时,就会千方百计地阻挠工程正常施工。部分自认为利益受损的群众还有可能自发组织起来集体上访或阻挠施工,引发群体性事件。
(二)农村社会治安引发的纠纷
随着这些年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增多,农村的社会治安状况令人堪忧。表现在:一是盗窃案件多发。有的地方偷盗成风,小到小偷小摸,大到盗窃农业生产设施。犯罪分子多以盗窃现金、家电、家禽、机动车辆、农用机械、电力通讯设备等物为主,给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极大威胁和损失。二是赌博活动盛行。部分农村中麻将盛行,许多留守妇女整天在家打麻将,更有甚者玩起了国家明令禁止的“诈金花”赌博游戏。三是封建迷信问题仍然存在。一些不法之徒利用求神拜佛、看相算命等骗钱害人,部分群众因愚昧无知和法制观念淡薄而迷信天命、鬼神,四处烧香拜佛,花去不少“血汗钱”。
三、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引发的社会纠纷
(一)农业生产本身造成的环境污染纠纷
这些年来,农村中畜禽养殖业开始规模化的发展,许多养殖户环保意识淡薄,加之没有很好的畜禽粪便处理技术,畜禽粪便污染大幅度增加,成为农村环境的一个重要污染源。畜禽粪便的气味也已经严重污染了农村居民生活的空气质量。另一方面就是化肥、农药等化学品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农产品的品种和数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追求高产量,各种新型的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对土壤、水、生物、大气及人体健康产生污染危害。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由于农民没有认识到畜禽养殖、农药及化肥的使用给环境带来的污染,导致人为的环境污染特别严重,同时也对经济的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二)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农村中的大部分乡镇企业规模小、管理差、生产水平相对落后以及能源消耗高,绝大部分企业没有防治污染措施,乡镇企业治理污染的意识不强,使污染危害变得非常突出。农村原有的强大的环境自净能力被破坏,原本可以自然消纳的生活污染物因超出环境自净能力成为公害,导致农村空气质量恶化,河水被污染,农民的生活环境和身体健康深受影响,乡镇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农村村民的生活用水和身心健康,乡镇企业与所在村及村民之间的矛盾纠纷有不断加剧的趋势。
[1]严军兴.多元化农村纠纷处理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版.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以下是实地调查出来的报告: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是:1、公共厕所排出的粪便散发出难闻的气味,让人恶心。2、工厂排出的废水又黑又臭,还浮着一些秽物。3、工厂排出的废气很刺鼻,会散发到小镇的各个角落。4、化肥厂排出的气体中含有粉尘、铅、煤灰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5、公园的草坪上常有游人丢弃的垃圾,既不卫生,又影响市容。
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物是:废水、废气、粪便、腐肉、塑料袋、木筷,垃圾等。
【关键词】平舆县;农村环境;乡镇环保所
0前言
平舆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两省三市交界处,面积1282平方公里,辖11个镇、5个乡、3个街道办事处、222个行政村,全县总人口97万,其中农业人口占89%,可耕地面积134.6万亩。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有着明显向农村转移趋势,环境保护工作形势日趋严竣,环境监管任务逐年加重,现有环境监管体制已不能适应实际工作需要,对现有环境监管体制进行理顺迫在眉睫。为适应当前环保执法新形势,改变以往“重县城轻农村、重污染治理轻生态保护”的执法理念,急需在乡镇设立农村环保机构。
十《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并上升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环保部门工作任务逐年加重,但我县环保部门能力建设已不能适应当前实际工作需要,特别是环境监测执法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严重缺乏,直接影响到环保工作的正常开展,迫切需要加以解决。为改变环保部门基层监管力量薄弱的现状,更好地适应新形势下环境保护工作需求,不断提升环境监管能力,促进全县环保工作顺利开展,根据上级要求,结合我县实际,设立乡(镇)环保所势在必行。
1设置乡镇环保所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1.1平舆县环境监管体制现状
目前,平舆县只有一个环境监察机构即平舆县环境监察大队,承担着全县的环境执法工作任务,县环境监察大队现有人员130多人,全部集中在县城,只有1997年县里核定的25个差额事业编制。现有人员配置不合理,人员工资待遇极低,每月只能领取基本工资的70%左右,工作积极性受到影响。由于全县范围内企业分散,点多面广,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我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畜禽养殖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环境污染纠纷、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逐年递增,生态环境保护任务逐年加重,农村环境污染所引发矛盾纠纷成为影响农村稳定因素之一,现有的环境监管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由于没有设立乡镇环保所,一些乡镇环境污染问题不能及时得以处理。此外,受编制、经费、装备不足的影响,造成农村环境问题无力监管、无人监管局面。我县环境保护工作存在重城市轻农村、重工业污染轻生态保护现象,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极其不利。
1.2国家环境监管体制要求
当前,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环境保护工作,环境保护工作被摆上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经过多年努力,农村环境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取得了积极进展。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农村环境形势十分严竣,点源污染和面源污染交织,工业污染和生活污染叠加,各种新旧污染累积,工业及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危害群众健康,影响社会稳定,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针对近年来农村环境污染加剧现状,国家出台一系列加强农村环保工作的方针政策,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2009年国务院召开的全国农村环保工作会议,原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加强农村环境监管新举措,建立农村环境监管机构,增加对农村环境保护工作投入,着力改善农村环境质量[1,2]。根据国家要求,我国许多地方已经在乡镇设立环保所,对农村环境保护起到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村环保执法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1.3乡镇环保机构的有效性
党的十首次将生态文明列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解决日益突出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健全农村环境管理体制是关键,必须加强乡镇环保机构建设,将环保工作的触角延伸,重心下沉,监管前移,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设立乡镇环保所,可以节省环境执法成本,及时解决各种环境违法行为,彻底扭转乡镇环境保护能力薄弱的现状,为维护我县环境安全,加快生态县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2环境监管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模式
根据国家关于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工作的要求,结合我县乡镇环保工作的实际情况,借鉴全国一些已经设置乡镇(街道)环保所县区的先进经验和优良做法。按照1个大乡镇或2~3个小乡镇成立一个环保所的原则,我县应当在17个乡镇街道(古槐、清河街道除外)成立6个环保所,方能满足环保执法需求,更好地解决当前环境问题。乡镇环保机构的具体设置情况及其管理模式如下所述:
2.16个乡镇环保所具体设置为
1)王岗环保管理所,负责:王岗乡、李屯镇、辛店乡;
2)郭楼环保管理所,负责:郭楼镇、玉皇庙乡、东皇街道办事处;
3)万金店环保管理所,负责:万金店镇、西洋店镇、双庙乡;
4)庙湾环保管理所,负责:庙湾镇、杨埠镇、万冢镇;
5)射桥环保管理所,负责:射桥镇、十字路乡、阳城镇;
6)东和店环保管理所,负责:东和店镇、高杨店镇。
2.2县直设立两个环境监察中队和一个稽查中队
针对环境监管任务较重的古槐街道办事处、清河街道办事处,需另外成立两个环境监察县直中队和一个稽查中队。
2.3乡镇环保所机构规格、人员编制及管理模式
根据财建[2003]64号关于环保机构经费供给的要求[3],借鉴我市其它县区环保部门能力建设的做法,结合我县环保工作实际和人员现状,我县乡镇环保所人员工资经费实行财政全额供给,各乡镇环保所为县环保局派驻乡镇的股级事业单位,经费由县财政保障,实行乡镇和县环保局双重管理,以县环保局管理为主的模式。乡镇环保所人员从环保局现有人员中调配,每所核定事业编制6名,设所长1名。
3农村环境监管机构的工作职责
根据环保法律法规,乡镇环保所的主要职责是:一是贯彻执行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二是协助县环保局监管管理本辖区内的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三是依法取缔法律禁止建设的生产项目和违反国家产业政策的“土小”污染企业;四是现场监督检查本乡镇范围内的建设项目环保“三同时”执行情况,及时报告和依法制止环境违法行为;五是负责辖区内建设项目排污申报的初审工作;六是负责辖区内的环境统计工作;七是负责辖区内污染纠纷的调解和处理工作;八是负责辖区内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九是承办上级环保部门和乡镇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任务。
4结束语
近年来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县环境状况日益恶化,环境破坏所带来的威胁逐渐显现出来,并开始出现由城市向农村转移的趋势,对人们的生产和生活造成重大影响。为切实改善农村环境质量,提升农村环境保护能力,满足农村环保执法需求,促进全县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设置乡镇环保所、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供给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Z].