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和病痛,当它们同步到来,也就预示着生命中或将迎来那场最终的别离。我们无从知晓,还住在犬1舍111间的时候,警犬凌武因长期病卧便溺而身现腐蚀与压疮,是否同陪伴了它一生的警官陈北平一样,意识到了这一点。
凌武是陈北平的第一条警犬,从昆明到深圳,从警校到警队,从校场到战场,从凌武8个月大到今年6月29日上午凌武合上双眼。那天,在深圳CID警犬训练基地,庄严的军礼致过,陈北平从国旗下抱起凌武,向功勋犬墓园走去,12名警犬侦查训练大队的警员排两列纵队相随。路上,天色转阴下起小雨,陈北平步伐渐缓,思绪回到了2003年的昆明警犬基地。
“初识时,是只身形瘦弱的小犬”
2003年8月的一天,经历40多小时的火车旅程,20岁的陈北平由沈阳抵达昆明,去完成他在中国刑警学院警犬技术系最后学年的学习。第二天,抽签配犬,陈北平在昆明警犬基地“4-6”号犬舍门前,见到了那只“耳号Y003005”、近8个月大的马里努阿犬。它身形较同龄犬只还要瘦弱,让陈北平有些不知所措,“看见别人领到的犬个头都高大不少,当时心里就犯嘀咕,今后要一同走上工作岗位,它能行么?”陈北平根据耳号后两位数字的谐音,给警犬起名“凌武”,“名字很重要,我愿它能成为一条凌厉威武的优秀警犬。”
相较此前所学的理论课程,基地营训以技能学习为主,一系列课程从清晨6点持续到夜里9点,这不仅考验着陈北平与凌武的学习与耐受能力,更见证着他们彼此间的默契与认可。为此,陈北平每顿饭都尽可能多剩出些牛肉给凌武“开小灶长身体”,休息时也总到犬舍里陪凌武玩耍、一起听收音机。或许因为瘦小,凌武在最初的作训中显得胆怯拘谨,“别的犬只对指令的服从和完成情况都很好,凌武则眼巴巴看着我,毫无动作。”所以,在一周一评一考一排名中,他们的成绩并不理想,陈北平意识到,“对于带犬警察而言,警犬不只是武器,人犬间更需要坚定的信任和信赖。”此后,陈北平便时常带着凌武到市场、工地、公园等场所进行“适应性训练”。
送行前,陈警官再次摸了摸已经逝去的凌武。
刑侦技术突出,凌武获二级功勋
毕业后,陈北平与凌武被分配到深圳警队工作,此前的两次重要表演活动,已让凌武成了广东公安眼中的名犬,于是参加实战演习、表演,成了凌武职业生涯中的主要工作,包括深圳警察开放日等活动在内,平均每年凌武要参加20-30场。“公安系统中,警犬部门并不为市民所熟悉,但技术出色、性情老实的凌武非常招市民,尤其是小朋友们喜欢。”
作为警犬,刑侦工作也是凌武的主职,13年里,它共进入刑侦现场68次,缉毒现场45次。工作两三年后,凌武早已与当初那只略显怯懦的小犬“判若两人”,其血迹追踪的能力更是突出,并为它赢得了此生最高功勋。2007年,在一处刑侦现场的湖边,凌武小步疾跑的样子,陈北平记忆犹新。“它一边快跑,一边不断探动鼻头,很快锁定了湖面方向,然后一个猛子跃进水中”,随后凌武成功搜出了被害人的重要尸体部位,为案件侦破起到了重要作用,也因此获得了公安部授予的“二级功勋犬”荣誉。
陈警官抱着逝去的凌武,送它最后一程。
“这是最好的告别,是对凌武最好的交代”
通常而言,7、8岁的警犬,身体已经衰老,再难胜任警队任务要求,而凌武则一直坚持在岗位上,虽逐渐远离了刑侦、治安工作,但直到近13岁“高寿”,它还在面向市民进行表演活动。事实上,凌武7岁便迈入了衰老期,12岁时腿脚已很不灵便,“因长年跳跃,它9岁时胯关节开始疼痛,出现跛行。2013年,给它安排的训练量已经很少,到了2015年,它的腿就再也无法立起来了。”那时陈北平意识到,凌武与自己讲有一场别离。
今年年初,13岁的凌武愈加衰弱,因侧瘫、不能自理便溺,侧身毛皮出现了腐蚀与压疮,“叫人心疼”。6月28日晚上,陈北平一如往常进犬舍给它洗澡,水淋下,它的身形更显消瘦,“它一直昂着头看我,眼神还是那么温柔”。洗罢,陈北平去取吹风机,回来时看见凌武拖着后腿,挪到了台阶上,它想跟着陈北平,却再无力爬下来。
国旗下,警官向功勋犬敬礼告别。
第二天上午,凌武离开了。深圳CID警犬侦查训练大队以国旗下致军礼的高规格,向它作别,并由陈北平亲自将它葬入功勋犬墓园,以享哀荣。
“这是最好的告别,是对凌武最好的交代”,但陈北平心知凌武无可取代,他们之间永不能画上完整的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