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年轻人初入社会一时的不适应以及抱怨,社会要多些理解与关爱,孔乙己的长衫并不可怕,真正的问题是,如何让年轻人的“长衫”体面地穿上,抑或是痛快地脱掉?脱掉“骄娇”二气的同时,帮他们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帮年轻人实现梦想,才是缓解就业难的根本之策。
一
在某社交平台#脱不下长衫的孔乙己#话题下,有人诉说着“985硕士如何把一手好牌打得稀烂”,有留言说,“如果我没有上过大学,那我一定心安理得地去打螺丝,可是没有如果。”“我不介意脱去长衫去打螺丝,我介意的是那身长衫是父母打了一辈子螺丝给我穿上的。”
为什么孔乙己的长衫那么重要呢?“孔乙己脱不下的长衫”这个梗,源自鲁迅写于1918年的同名小说里的一句话——“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长衫是封建社会知识分子进入士绅阶层的常服,久而久之,便被当作读书人的标志性符号。在这篇小说里,孔乙己满口之乎者也,却未能如愿考取功名,潦倒以终。因是穷书生,他无钱坐在那里喝酒,站着喝酒而着长衫,只为凸显自己的读书人身份。这是孔乙己最后的坚守、清高与尊严。
学历绝非“孔乙己的长衫”图源:freepik
“孔乙己的长衫”只不过给自己找一个发泄口,给美好的生活找一个坚持下去的理由。他们只是随口一声抒发心中郁气,其实心中早就已经有了答案,已经有很多年轻人证明这并不是什么摘不下来的“紧箍”,而他们也不真的是“孔乙己”。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该放下架子时不放也得放,该脱掉的长衫不脱也得脱。有人辞掉某某地产上市公司的高管,做起了婚庆礼仪活动;有人做了十来年天文学教授,辞职干起了装修;有人从视觉设计岗位离职,转头去宠物店做了一名洗护师,从早到晚就是给狗狗洗澡和护理。有人在步入职场10年后发现,上班做的很多事都没有意义,于是离开人们趋之若鹜的大厂,创业做起了咖啡。
分析这些选择,我们可以感受到,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年轻人对个人和社会有了新追求。鼓吹加班又不给待遇的老板,不能落实的劳动法和工作环境,这些都让人厌烦。他们直面现实生活,放下架子,活得通透,他们知道什么对于自己更重要。在现实中,年轻人们换种思路换种方式换种活法,这也值得被鼓励。
当今社会,评判成功的标准不应只有华山一条道,脑力活与体力活并不是对立的,也不是永远不变的。永远不变的应该是不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应该是锲而不舍对改变人生的奋斗。在这一过程中,开阔视野、练好内功、提高本领就是最大的底气。在百行百业中能够俯下身子脱掉“骄娇二气”,找准自己热爱的、想闯的领域,积极适应变化,勇于经受锤炼,咬着牙一路打怪升级,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在成长中收获,从别人眼中的“青铜”,变身自己心中的“王者”。
二
一些大学毕业生找不到理想工作,又不想做“低端劳动”,学历成了孔乙己“下不来的高台,脱不掉的长衫”。对此种种,社会也要正视年轻人这种“孔乙己长衫”背后的社会思潮,也必须真正重视如何化解“不甘却无可奈何”的“孔乙己的长衫”。
“孔乙己文学”图源见水印
当“物质匹配”与“精神适配度”无法兼顾,一些人选择了“不将就”的人生:90后小伙回家乡做农创客收获诗和远方;知名设计师落户偏远山村,过上了田园生活;有人摆地摊开拓人生的新赛道。
我们生活的时代,早已不是“咸亨酒店”的天下,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也不再是那个迂腐、麻木、偏执的孔乙己。在这个人生选择更加多元化的社会,学历不是包打天下的万能钥匙,也不是束缚个人奋斗的“长衫”,只要是靠自己的双手奋斗,为社会提供服务、创造价值,就理应获得尊重。
2022年10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安阳林州市红旗渠青年洞考察时强调,年轻一代要继承和发扬吃苦耐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摒弃骄娇二气,像我们的父辈一样把青春热血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
弘扬红旗渠精神,拼出发展新天地图源:人民网
在移动互联网新时代,有天然“触电”优势的年轻人面临越来越多的成才机遇和舞台。对于大多数年轻人而言,脱掉“孔乙己的长衫”就是脱掉“骄娇”二气。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人生有无数种可能,只要拥有学习探索的勇气和脚踏实地的拼搏,就能成就属于自己的精彩。
“当你背单词时,阿拉斯加的鳕鱼正跃出水面;当你算数学时,南太平洋的海鸥正掠过海岸;当你晚自习时,地球的极圈正五彩斑斓……”2022年6月,在聚光灯下一夕爆红的董宇辉,试想如果没有满腹的才华涌动,说不出这些触动人心的“金句”,如果不愿脱下长衫求变,也许他现在还是一名郁郁寡欢的培训机构待岗教师。
三
事实上,我们不鼓励大学生洗碗工、大学生保洁员这样的“脱掉长衫”。除了对年轻人就业新型价值观、就业观的高度重视,我们更要做的是:竭尽努力创造更多工作,尤其是创造更多年轻人喜欢干、收入又相对理想的工作,从根本上缓解就业之难。
破解年轻人就业难,一方面取决于中国多元经济发展的韧性,另一方面取决于求职者自身,双向奔赴才能迎来春天。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果不断显现,它应该而且必须有能力消化掉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当大学毕业生找工作下沉,要去竞争“简单劳动”的岗位时,说明我们的经济潜力没有得到充分的开掘。正如胡锡进分析所说,要推动中国的服务业打破旧有模式,开辟无数新领域,那样的话很多就业岗位自然就出现了,经济也有了更强大的基层动力。服务业是扩大就业的深耕区,没有服务业的不断创新与繁荣,每年上千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就会是国家的大负担,而他们本来应是让社会更有朝气,更欣欣向荣的活水。
河南全面启动2023届高校毕业生系列促就业活动图源:河南省教育厅
我国1.4亿的中小微企业贡献了超过85%的就业岗位,中小企业就是“稳就业”的主体,中小企业稳,就业就稳。“稳就业”是“稳经济”和“稳社会”的关键枢纽。如何让中小微企业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
一些“小而美”的公司老板喜欢把一句口头禅作为企业文化讲给年轻人听:快乐工作,体面生活。这简单的8个字何尝不是年轻人的终极追求呢?在探索全新的生产模式提升人才吸引力方面,有“千亿小镇”之称的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的狮山镇这样来吸引年轻人才:帮助中小企业通过更快速实现数字化、智能化的转型,打破年轻人对传统工厂相对落后的印象。与此同时,他们还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带到工厂、带到车间,融入到工作中。
把年轻人喜欢的元素融入到工作中图源:狮山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
当前,国家各项事业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上,需要的是敢闯敢干的激情,需要的是创新的锐气和活力,需要的是“说尽千言万语、走遍千山万水、想尽千方百计、吃尽千辛万苦”的奋斗精神。一方面,年轻人要摒弃“骄娇”二气,该脱掉长衫就抓住机会学会变通;另一方面,各方应竭尽全力精细化扶持中小微企业,着力打通“毛细血管”,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造机会、提供平台,为吸引年轻人、留住年轻人多下绣花功夫,帮年轻人实现梦想,显得尤为迫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