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架钢琴动辄优惠1万多元,专柜价格超2万元的音响团购价只要7000元,5000多元的手机打7折……这样的电器网络团购,你看了会心动吗?如果心动,那你可能就上当了!
电器“团购”超低价夺人“眼球”
家住鄞州区某小区的业主张女士(化名)是“团购”的参与者之一。她告诉记者,通过小区业主组建的装修交流群中一名业主的推荐,成为“宁波电器团购群”的群友。
“不久后,下单的业主都收到了音响。但有业主拿着音响去门店验货时,发现收到的货品实际上是翻新机,序列号和机芯都对不上。”张女士说。
同小区的陆女士(化名)则告诉记者,今年8月,她也通过“团购群”找到群主,订购了一台“峰米激光T1主机”和一个“100寸菲涅尔硬屏”,并通过银行账户向群主提供的账号直接转账了1.28万元,但直到现在都没收到货。记者在某购物App上看到,陆女士下单的电脑硬件目前享受“双十二”促销优惠,价格是19999元。
家住海曙区某小区的郑先生目前也是钱货两空。他说,今年9月到11月,他陆续尝试着向群主下单了霍尼韦尔品牌的灯具和一台华为品牌的笔记本电脑,但至今没有收到货。
“东窗事发”“王总”和“丹丹”开始失联
记者从不少群友提供的聊天记录中发现,有两人异常活跃。他们分别被称为“王总”和“丹丹”,两人自称是“合作关系”。“王总”主要向群友介绍团购方式和产品,“丹丹”则负责对接收款、“安排发货”等具体事务。
12月3日,又一段群友与发货销售商的聊天记录被发布在“团购群”后,“王总”和“丹丹”彻底“东窗事发”。
一名网友告诉记者,这一团购明显存在“高买低卖”的诱导行为。主要方式就是预收全额货款,采购部分货物发给部分人,以此吸引其他人继续跟团付款。如有网友表示,他就曾以998元的超低单价“团购”到两只某品牌手表,随后其发现发货人居然是该品牌的“天猫旗舰店”,于是向店铺客服询问相应快递单号的商品价格,并了解到手表实际售价为1780元。
除了消费者,部分不依靠电商平台获取订单的商家也在这一“团购”中“栽了跟头”。一名卫浴洁具经销商告诉记者,团购组织者至今还拖欠着货款。
警方受理律师称“符合诈骗罪的构成要件”
如此组织团购但是又不发货的行为,是否涉嫌违法犯罪?记者咨询了宁波民生e点通平台的专家志愿者——浙江甬泰律师事务所许静芳律师。
那么,已经上当受骗的网友们怎么办?许静芳建议:
首先,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及《意见(二)》和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浙江省人民检察院、浙江省公安厅《关于办理电信网络诈骗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通知,向公安机关报案,由最初受理案件的公安机关或主要犯罪地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其次,假设本案被认定为侵害社会公共利益,购买者可根据今年12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请求人民检察院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益诉讼。最后,如购买者按前两种方式仍无法得到救济,也可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提起民事诉讼,要求继续履行或解除合同、退还货款,并赔偿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