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关于黄埔区广州开发区202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1年计划草案的报告》(以下简称《报告》)发布。《报告》提出,黄埔将持续抓好疫情防控,积极实施“健康黄埔”计划,加强疾控体系建设和应急物资储备,增强基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推进公立医院和公办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改革,探索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当前
黄埔重点推进
知识城南方医院等7家医院建设
加快广州开发区医院(黄埔区人民医院)、
萝岗红会医院、
黄埔区妇幼保健院等
4家医院改造提升
新增医疗床位1100张
新建并运营3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以加快补齐公共卫生资源配置短板
重点推进
7家医院建设
目前
黄埔有7家医院
正在加紧建设
预计完成后
将提供4000多张床位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埔院区
位于知识城南起步区核心区域,是知识城首家三甲医院。院区一期项目建筑面积10.4万㎡,开放床位633张,设有16间手术室,能满足1800人/天的门诊需求。设立门诊中心、骨髓移植病房、华南肿瘤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含动物实验中心)、国家新药临床试验研究中心。
皇家丽肿瘤医院
项目规划床位400张,首创肿瘤专科超级平台型医疗服务模式,构筑起国内肿瘤学精英和细分领域的多学科诊疗平台,全面涵盖肿瘤预防、治疗和康复等领域。
泰和肿瘤医院
项目规划床位400余张,医护人员800余人。医院将打造成为集临床诊疗、癌症预防、医学研究、专科培训、远程会诊等“五位一体”的国际化癌症中心。
知识城南方医院
项目位于知识城中部,是黄埔区与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合作共建的三级甲等医院,也是知识城乃至黄埔区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综合性医院,总建筑面积约20.2万㎡,规划床位1000张。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
项目规划为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的高水平三级甲等专科医院。项目一期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5万㎡,拟规划设置500张床位。可实现门急诊与妇女儿童保健服务能力55万人次/年(日均门急诊量约1500人次),住院服务能力3万人次/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岭南医院(二期)
项目二期工程规划总用地面积约8.7万㎡,在一期600张床位基础上,二期增加900张床位,将建外科综合大楼、临床科研与转化中心(含行政楼、后勤楼、报告厅)、体检中心与脑病中心等。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中医药创新中心
将新增设床位500张,新增门急诊量1490人次/日。该项目建成以后,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黄埔院区将成为黄埔区第一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
该创新中心由中医药特色服务创新大楼、中医药工程技术大楼(含教学中心)组成,实现中医药科研教学、中医药制剂研究、门诊、住院、行政五大板块布局分明合理,大力提升医院(研究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和科技创新水平。
持续提升
全区健康服务水平
妇女儿童健康
是全民健康的基石
其健康状况也是衡量一个地区
卫生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
黄埔区不断提升
妇幼健康服务能力
和妇女儿童健康水平
↓↓↓
2020年,黄埔女性期望寿命为85.78岁,比2018年提高0.93岁;
孕产妇死亡率保持为零;
去年黄埔免费产检人数7932人次,为群众减免费用330.5343万元;
新生儿出生缺陷发生率161.03/万,严重致残的出生缺陷发生率2.31/万;
全区免费开展宫颈癌检查9621人,免费开展乳腺癌检查9658人,开展妇女病普查61758人;
2020年全区重症儿童救治成功率为99.30%。
改造黄埔区妇幼保健院
目前,黄埔区妇幼保健院正进行装修改造,计划对医院主楼和附楼进行整体装修改造。
项目进展
项目现已进入实施阶段,计划今年6月完工。致力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质量,从而推进妇幼保健院专科建设高质量发展。
新增30多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方面,黄埔区在广州市率先提出高标准建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规划新建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则上要求独立用地3000-4000㎡,建筑面积5000-10000㎡。黄埔区该项标准已被市规划部门采纳,为广州市制定出台医疗公共服务设施配建标准提供范例和依据。
规划进展
在现状医疗卫生设施基础上,结合城市更新改造进程,黄埔已规划新增30多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新建的中心将设置50-100张床位,布局科学,功能完善。
进一步增加预防接种门诊数
预防接种是全球公认的保持健康、避免疾病的最佳医学干预措施之一。
黄埔区现有预防接种门诊19个、成人接种门诊3个、犬伤门诊14个,依托现有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有32个新冠疫苗接种点,基本满足辖内群众疫苗接种需要。
△黄埔体育中心体育馆临时接种点
现有情况
未来布局
“十四五”期间,黄埔区将进一步织密全区疫苗接种网点,优化提升预防接种服务水平,在每个建制街镇至少设立1个预防接种门诊,根据服务人口密度依托新楼盘配套卫生业务用房,再增加5-10个预防接种门诊,进一步提高群众疫苗接种可及性和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