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每到月底,是李珍慧最忙的时候,偶尔从堆积如山的票据中抬起头来,换本票据,又得埋下头,左手在键盘上的Ctrl+C和Ctrl+V之间来回切换……
财务“机器人”专属电脑的投入使用,让李珍慧和他的同事享受到智能化办公的便捷。
“大会计”上岗啦
2019年11月,华阳集团财务共享中心成立,首批22家成员单位成功接入共享系统;2022年12月,兆丰铝电公司、产业技术研究总院,以及建筑地产业等非上市生产单位也完成系统接入。截至目前,已集约化管理72家成员单位的会计核算、报表出具、发票管理、资金收付、原始凭证归档等业务。
“集团在全省煤炭行业率先提出‘ERP+财务共享’运行模式,初步实现了财务共享中心建设与企业ERP系统深度融合,最大程度消除信息孤岛,规避财务风险,提升管理效能,产生规模效益。”财务共享中心副主任张媛媛介绍。
从22家到72家,再到未来的全覆盖,不仅是成员单位数量的增长,还有呈几何级增长的业务量。这座“会计工厂”平均每月处理业务量约4万笔。其中,总账业务室人均为6家财务独立核算的单位提供报表出具、月结等服务;支付业务室人均管理60余个银行账户;成本业务室、审核业务室、营运管理室每月人均处理约1500笔业务申请……高质量发展,财务工作等不得、错不得,怎么办?
深入国内多家企业财务共享中心现场调研后,华阳集团财务共享中心引进财务“机器人”——一种软件自动化技术,通过使用软件模拟人工操作计算机系统,完成特定任务的自动化过程。
2023年2月,这位“大会计”上岗了。
“大会计”聪明又勤快
财务共享中心员工王斐介绍,财务“机器人”是一个运行在电脑上的客户端软件,不是实物,它可以承担基于规则的重复任务,自动完成以前需要人工处理的流程化工作。记者看到,在几台电脑的显示界面上,财务“机器人”程序软件时而切换界面,时而处理财务凭证,有条不紊开展工作。
财务“机器人”上岗后,华阳集团财务共享中心经过不断测试和反复沟通,针对20个功能模块、近280种业务场景、280个业务环节,梳理出7个一级服务目录、44个二级服务目录、81个三级服务目录,明确了600余类业务原始单据和附件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在“费用报销对私挂账”“费用报销对私付款”“费用报销对公挂账”3个应用场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操作准确率100%。
“大会计”不仅聪明,还勤快能干。每到月底、年关,各种报税、结账对账、报销业务集中的时候,财务“机器人”可7×24小时不间断运作,替代财务人员完成交易量大、重复性高、易于标准化的基础业务,从而优化财务流程,提高业务处理效率和质量,降低财务风险。
2022年,“费用报销对私挂账”“费用报销对私付款”“费用报销对公挂账”三个岗位全年制单21529笔;2023年达到了30287笔,增幅为40.68%……
2023年,财务“机器人”上岗不足一年,便完成了制单21572笔,相当于2022年3个岗位全年的工作总量,成了名副其实的“大会计”。
“大会计”还有新伙伴
“大会计”的聪慧离不开它的伙伴——OCR光学字符识别系统。搭载了字符识别系统后,财务“机器人”能够自动识别票据的真伪,并在遇到二次报销、多头报销或不合格不规范的票据时会自动报警。同时,财务“机器人”的每个操作步骤都可以被监控和记录,追溯每笔报销业务的提报人员、审批人员、审批意见和结果等信息,为财务安全提供保障。
“用上财务‘机器人’,我们至少节约3名员工的人工成本,一年节约30余万元。”刘晓明介绍。
大家对这位“大会计”赞不绝口,也对“大会计”带来的伙伴们喜爱有加。在财务“机器人”立大功、实现事半功倍的同时,财务共享中心持续引入更多智能化设备。
在投单高峰期的财务共享中心大厅,华阳资本财务管理部主管郭明园正将纸质单据投递到“大会计”的伙伴——“智能单据签收柜”中,只需要将单据上的条形码对准签收柜的摄像头,扫描完成后,就可以投入签收柜中,随后由财务共享中心员工签收和处理。
另一边的“共享数据大屏”,还实时显示着共享成员单位单据的提报量、签收量、退单量和完成率等……这一系列的变化,正是华阳集团积极推进财务自动化、数字技术与财务管理深度融合的体现。
“未来,随着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融合,我们的RPA‘机器人’有望进一步扩展到更多自动化、标准化的业务场景和领域,财务共享中心将实现从专业服务中心向财务大数据中心的转变,为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多支持。”张媛媛信心满满。(张园园张晓茹)
中共阳泉市委、阳泉市人民政府主办阳泉市大数据管理服务中心承办
使用大于1366*768分辨率/IE10.0或以上浏览器可以体验最佳浏览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