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还没有尝试过创业的人来说,谈到创业往往带着既兴奋又恐惧的心情—“创业肯定很过瘾,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
1、创业是一种冒险,却又是最安全的
创业表面上来看有风险,但创业过程中积累的能力、经验以及市场感觉都能让人受益终生,创过业的人假如重回打工位置一般也能做得很好。这样看来,创业反倒是最安全的。因为经过残酷市场环境的考验,一般的风险已经不在话下了。
2、创业需要计划,但不能囿于计划
为什么要创业做什么怎么做在创业开始之前一般都有个大致的计划,如果能事先把模式、客户、市场、利润都大致圈定个范围当然是最好的。不过创业既然是要开创新的事业,就无法做到按部就班,因为环境是不断变化的,我们的计划也跟着变化。
创业最忌讳的就是先设定一个理想化的目标,然后在执行过程中不顾现实情况,一味的朝这个目标前进却不知变通,甚至连生存都保证不了,到最后还怨天尤人。
创业者有三句忠告:说了就要做、做了就要坚持下去,还有一句最重要就是先保证自己还活着。创业者一般都是理想主义者,但理想和现实的差距很大,即使有再好的创意、再缜密的思维,也不可能规划出整个创业过程,所以能随时的积极应对变化和挑战是创业者必备的素质。
3、创业是勇敢者的游戏,成功则属于谨小慎微的人
4、创业是因为不愿打工,打不好工的人也创不好业
5、创业者需要创意,但更多的是模仿
创业就是要发现人们还未满足的需求,然后组织各种资源生产出有竞争力的产品和服务来占领市场。显然,人们的吃穿住行这些基本生活需求都已经充分满足,创业者或者挖掘、创造新的细分市场需求,或者通过组织模式创新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
比如360通过颠覆传统的杀毒市场而异军突起,小米手机通过打造生态体系在本已竞争激烈的手机市场占据一席之地,这都是创新的结果。创新不要求该行业的全新性,但其体系、组织必须是全新的。
创新并不排斥模仿,很多创新是在模仿基础上的创新,腾讯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吸纳别人的创新成果。百度也是模仿谷歌,但它根据中国本土市场的特点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反过来在本土超越了谷歌。在开创事业的过程中,哪怕最初的创意是从别人那里借用的,只要最后能成功就算胜利者,当然也必须尊重知识产权。
6、创业者与其说是干一番事业,不如说是选择一种生活
创业是为什么—自由财富声望都对也都不对。前面已经说过,创业者未必如一些人想象中的自由。对于财富和声望,不创业的人也可以得到,还不用承担那么大的风险。这个问题必须得想清楚,否则就很容易在创业的道路上放弃,而放弃是比失败更可怕的东西。
创业当然是在做一番事业,但如果只是为了实现一个遥远的、功利性的目标就会觉得太苦、太累、不值得。一旦把创业看做是种生活状态:品味失败的苦涩、体验成功创业的喜悦、做自己爱做的事、每天都面对新的挑战、时而也忍受着孤独与寂寞,那么就会享受整个创业的过程。
倪正东:这是最好的互联网创业时代“互联网+”已渗透每个人心中
互联网时代正在带来一个创业大时代。清科集团在1999年成立,当时我创业只有20岁,和现在许多90后创业者一样,没有打工就开始了自己的第一次创业。很幸运,在这样一个创业时代清科逐渐成长起来。
清科研究中心的一些数据更具象地印证了这点。2015年,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47%,整个互联网投资变的异常火热。2014年互联网领域的投资金额达到77亿美元,2002年时这个数字仅有5亿美元;2014年互联网投资案例达到1500家左右,2002年时的数字不到其10%。
在具体的投资上,2010-2014年中国互联网行业投资比重分布为人民币占了14.51%,外币占了85.49%。这其中,天使到B轮占到了近30%。尽管天使或者A轮离成功还很远,但很多创业者与投资人都坚信未来将属于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也是互联网总体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原因。
在投资领域上,互联网硬件、互联网融合、O2O等都异常火爆。在硬件领域,小米的估值已经达到了500亿美元,苹果的估值更高。以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互联网跨界融合也非常火爆,比如美甲、推拿、美容等很多日常消费都借由互联网形成了新的线上消费,诞生了新的创业机会。早期项目的投资火爆也促使并购非常活跃,未来并购将成为互联网投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这是一个创业的时代。如果大家熟悉历史,35年前邓小平说搞个体户,其实就是鼓励大家创业,只有这样才能促使更多工厂升级,解决更多就业,让经济变的更加活跃。
对于创业者和投资人来说,这都是一个最好的创业时代。首先,创业变成了一种市场,在防腐的高压下,创业者是自由的,投资人也可以不受外界影响专心投资;其次,是我们互联网成为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东西,互联网已经渗透到每个人生活中;第三,投资互联网的资金很多,机构也很多。不管你是60后,还是90后,互联网时代给予每个人的机会都是平等的。我想说,请拥抱这个伟大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