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车最后的归宿,扔掉竟然成了主流?
现代都市生活,车辆便利了出行,也曾被视为身份和地位的象征。可就在这座车水马龙的都市里,总会发现那些锈迹斑驳、风尘仆仆的"僵尸车",它们无声地诉说着主人的离弃。
是啊,当汽车到了使用年限,主人们为何不走正规报废渠道,反而选择了"一把手一推"的做法?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探究这个现象背后的冷暖自知。
想必大家都听说过,报废一辆汽车,要填表、排队、提交证件,繁琐程序令人生厌。可你真正体会过那般折磨吗?比如,先填写一大摞表格,等待上个月;再到公安机关排个大队,等领取《机动车报废证明》;然后再等上一阵,找上报废公司,把爱车的尸体"掩埋"才算了结。
漫长的流程往往需耗时数月,哪怕对于空闲的退休老人,也实在是件烦琐的事。更别提年富力强的上班族了,他们的生命可以被完全浪费在这无尽的等待和重复劳动中。于是,很多辛苦养家糊口的工薪阶层只能选择更为便捷的断然了之——将爱车远远抛诸脑后,任其在阳光和风吹雨打下腐朽。
可是,难道正规报废途径就一无是处吗?那些补贴不也是个不小的诱惑?别被骗了,朋友。现行补贴标准低的可怜,多半只有区区几百元的水平,哪里值得你大费周章?
以前,有个老司机朋友的货车报废,他本来也想走正规途径。可就在他将车辆拖到报废厂时,工作人员开出了5000元的低价,和废品站开出的2万多元报价形成了鲜明对比。在利润最大化的现实压力下,他不得不向"灰色收入"低头。
或许您会说,那确实是违法的,咱们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才对。可是,我深知生活的残酷无情,面对那般诱惑,谁都难免做出一些无奈的选择。正视现实吧,对于很多人来说,生存压力往往大过纪律的约束力。
从根本上来看,我国的汽车报废产业现状也是造成"僵尸车"泛滥的重要原因。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报废汽车数量仅占当年保有量的0.74%,和2500多万辆的新车销量形成了鲜明对比。大量汽车未走正规报废渠道,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报废汽车实为资源回收的重要环节,它承担着回收废旧钢铁和其他资源的重任。然而,与新铁矿石炼钢相比,废钢回炉再造的成本效益实在是黯然失色。加之政策的扶持力度有限,使得整个行业发展步履维艰。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偷工减料、切corners的做法也就不足为奇了。一些不肖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压缩成本,动辄对环保工序打折扣,任由有毒物质肆意排放。这样的做法无疑会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危害我们的家园。
你是否也曾在夜深人静时,被那铺天盖地的恶臭熏得睡不着觉?是啊,臭气熏天的现象在一些报废车间屡见不鲜。可怜的居民不得不熬过一个又一个痛苦的夜晚,仿佛成了环境污染的受害者。
而那些挥斥干扰、视生态如无物的不法分子,又怎会在意居民的痛苦呢?他们只知道利润最大化,对于那些不能给他们带来切实利益的事物,恨不得一概抛之脑后。
这究竟是怎样一种扭曲的价值观?我们是否已经被金钱蒙蔽了双眼,忘记了珍惜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金钱暂时充斥大脑,还是生态保护永驻心间?我们要做出选择。
诚然,汽车给我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便利。可这种便利是否就意味着牺牲整个家园?是否就意味着连子孙后代也要为我们今天的糊涂买单?我们理应三思而行,慎重权衡。
就拿小编我来说吧,几年前我的那辆十年僵尸车终于不堪重负开始"生病"了。当时,我的第一反应就是报废掉它。可很快我就发现,报废程序太过繁琐,补贴微不足道。与之相比,找一家垃圾收购站卖掉车身和零件,反而能获得更高的收益。
在理智和感性的天平上,我也曾一度陷入犹疑和挣扎。直到后来,我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里听说,一些不法分子为了赚钱,暗地里将报废车拆解后直接埋入地下。想到有朝一日,自己的爱车也可能遭此毒手,我便做了一个诚恳的决定。
我决定为了环境,为了子孙万代,通过正规渠道让这辆活活把人宰了的僵尸车走上它最后的归宿。虽然程序繁琐,补贴有限,但我宁愿冒这个"贵"。毕竟,这点牺牲难道就算太大代价吗?与之相比,我们所珍视的蓝天白云、清新空气,岂不才是更为宝贵的财富?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的路固然还很长。但生活哲学应该从小事做起,就比如爱护环境、保护家园,从我做起。只有人人如此,才能让美好的明天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