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到假货怎么办,如何退货,都不用担心了
“行规”来了,无人店将告别野蛮迎洗牌
位于长沙高新区天元七彩mall露天顶层的“五人”无人便利店已关停。记者杨田风摄
无人便利店进驻到长沙各大企业。记者杨田风摄
无人零售自一诞生,“无人”便成功抓住了人们的眼球。经过几个月的狂热,无人零售成为了如同共享单车一样的新风口。同时由于无序竞争和缺乏统一安全标准,市场出现一片混乱,行业规范呼之欲出。
近日,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在2017中国零售创新峰会上发布了《无人值守商店运营指引》(下称《指引》),这是无人零售领域公布的首个规范标准。
业内人士表示,指引的出台有利于无人零售概念的加速落地,同时也意味着这一新兴业态或将告别“野蛮生长”阶段,迎来新一轮行业洗牌期。
■记者杨田风
【新规】
设立退货、纠纷处理机制
据中国经营连锁协会发布的《指引》显示,“无人便利店”的定义为,在不存在人工干预的情况下,采用物联网、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全自动完成商品销售过程,亦可根据店内条件自动提供有偿或无偿服务的零售商店。同时,还规定设立处理退货、消费投诉和纠纷的机制。新标准要求,经营无人零售店的运营主体,须包括商品采购、仓储、配送、理货、销售管理、设备设施运营维护等合法经营行为。
此外,该《指引》还特别增加有无人值守商店存案的内容,鼓励在中国境内运营无人值守商店,符合无人值守商店基本运营条件的企业要提交存案资料。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秘书长彭建真介绍,由于无人便利店的运营方不光是传统零售业者,更多的是来自纯技术出身的入局者,他们对于食品安全、流通规范、价格法等法律法规并不一定很了解,出于保障消费者权益的角度,协会起草并发布了这一规范。
【现状】
玩家入局争抢地盘
湖南企业和资本不甘落后,目前已经冒出了“全选”、“全天”、“小食集”等多个无人零售品牌,长沙市民也已能在多个场合感受体验到“无人零售”的魅力。最常见的就是车站、学校、图书馆等公共区域摆放着的自助售货机。此外,市区一些写字楼、包括高新区、经开区等很多企业,都有了“无人便利店”的入驻。在中电软件园,也出现了像小房子一样的无人便利店。
长沙全选网络科技公司董事长曹泽锋此前一直深耕传统零售行业,并创建了全选社区便利店品牌,今年3月,曹泽锋跨入了无人零售行业。目前,“全选”无人便利店已经进驻到长沙300多个企业。“公司前期已经投入数百万元,仍在马不停蹄地抢地盘,接下来还将发力深圳、武汉等市场。”曹泽锋透露,无人零售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市场空间非常大,企业拼得就是速度,随着外来品牌的进入,未来的市场竞争将会加剧。
根据RET睿意德中国商业地产研究中心报告显示,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达389.4亿元。未来5年,无人零售商店将会迎来发展红利期,至2022年市场交易额将超2万亿元。
【发展】
有无人店关停,盈利待考
被这么看好,乃至于走上风口,无人零售又能否实现盈利
曹泽锋算了一笔账,投一家70-80平方米面积大小的传统便利店,需20万元资金,按现有的无人便利店可以投50个。从当前的运营情况看,无人店基本可以实现20%的毛利润,还高于传统便利店。不过,曹泽锋也指出,“无人”看似节约了店铺员工的成本,但后台技术、防盗识别、补货配送等方面投入并不少,此外,产品损耗、日常运营维护、设备折旧等隐形成本也是真实存在,“如果要摊薄无人便利店的技术成本、降低货损率等,就需要规模化运作,促成规模效应,这扩张背后,又对企业的后续运营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曹泽锋说道。
而在不少业内人士看来,目前无人零售领域仍处于草莽混战阶段,距离市场稳定、企业实现规模盈利都还有很长距离。
如开设在长沙高新区天元七彩mall露天顶层的一家“五人”无人便利店就已关停。记者在现场看到,这座20平方米大小的透明玻璃房子已被清空,门上还保留着“人脸识别”、“接入公安”、“内有监控”等标识。旁边的影城工作人员透露,便利店设立了几个月,刚开始生意看起来还不错,但经常出现顾客被锁无法出门的情况,后台技术还有待完善,“已经关门一个来月了。”
观察
将跨入洗牌期
无人便利店的出现,无疑给实体零售业增添了新的活力。无人便利店能否取代传统便利店,主导零售业的未来
“零号元素”无人便利店创始人安利英进一步指出,无人有人的模式并不是零售业的核心,零售本质中有一部分属于柔性的范畴,包括与顾客面对面的交流、商品的选品和测试等等,这种所谓的“零售的温度”是最难被标准化的,在任何时代也难以轻易被机器所取代。而当所有的噱头和热度消退,谁掌握过硬的供应链,谁能提供优质优价的商品,谁能提升购物体验,谁就能成为市场的主角。
“资本追捧无人零售,他们更看重背后充满想像力的数据价值。”安利英认为,目前市面上散而杂的无人便利店只有在不断合并更多网点后,才能带来大量级数据的结合,供应链、数据等方面的集聚优势才能显现,无人便利店市场接下来很快就会出现大的收购兼并事件。
业内认为,与此前网约车、共享单车等新兴事物的结局类似,由互联网推动的创业风口通常都会表现出收缩速度很快的特点,当大资金涌入抢占市场后,无人便利店也很快就会被两三家巨头垄断,小玩家将被大量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