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泰山进行测试的机器狗。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调研中发现,机器狗在国内工业领域的应用已颇有成效,部分消费级产品售价已降至万元以内,但行业仍未实现大规模商业化落地却是不争的事实,应用场景仍需拓宽。
“有点尴尬。”一名行业人士这样描述机器狗目前的处境:前有机械臂已在制造工厂大显身手,后有人形机器人成为资本和企业追捧的“新星”,机器狗正努力在“夹缝中”前行。
挑战泰山的机器狗背后公司占据超60%市场份额
通过网上流传的视频可以看到,一群机器狗正背着物资在泰山盘道上奋力攀爬,这些机器狗驮着沉重的物资,却丝毫没有显露出吃力的模样,仿佛是一支训练有素的“科技驼队”。
据介绍,这是泰山文旅集团物业公司联合杭州宇树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宇树科技)在泰山景区进行的机器狗垃圾清运测试活动。
作为一家明星企业,今年以来宇树科技已获得数十亿元融资,还推出了售价9.9万元起的人形机器人,进一步证实了资本对于机器人行业发展前景的看好。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从销量口径调研统计,宇树科技占据了中国四足机器人60%以上的市场份额。
被双面“夹击”机器狗“上不去”也“下不来”
可以看到,国内四足机器人技术发展已到了新阶段,但多数还在特殊场景试用中,大规模商业化落地还未实现,没有更多的需求和应用场景成为目前的核心问题。
另一名行业人士认为,机器狗目前的处境有点“尴尬”。他说:“现在做人形机器人的企业比做机器狗的多,虽然人形机器人没有到应用阶段,但更多的热度、精力和资金都在人形机器人上。此外,工业机器人已经很成熟地运用在汽车制造和物流等领域。因此,目前来看,机器狗有点上不去也下不来。”
拥有独特优势应用场景还需进一步拓宽
根据GGII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2023年中国四足机器人市场销量约1.8万台,同比增长76.92%;市场规模4.68亿元,同比增长42.68%。
虽然四足机器人发展面临挑战,但在未来产业的竞速中,四足机器人仍是重点行业之一,全国各地都在抢占发展先机。记者看到,包括北京、深圳、上海等一线城市,成都、重庆、常州、绵阳等二三线城市都陆续建起了机器人产业园。
四川省人工智能行业协会副会长、四川省智能服务机器人工程中心主任彭倍表示,国内四足机器人的技术进步非常快,已经缩小了与国外的差距。目前各地都在积极开拓应用,企业也需要占领更多的数据场景,布局产业链上下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