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洗澡一定是很多人都非常纠结的事情。要做足心理准备才能走进浴室,但在感受到了温暖的水温时又舒服得不想出来。冬天洗澡真的太冷了,真的有必要天天洗吗?本期健康周刊就和您谈谈这方面的话题。
冬天多久洗一次澡最好?
洗澡频率主要取决于个体的需求和偏好。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建议我们一般情况下每隔2~3天洗一次澡就好了。
那么,遇到特殊情况怎么选择?下面这个表格,欢迎对号入座。
有必要每天洗澡吗?
洗澡频率没有固定要求,未必每天洗澡。洗澡的主要目的是保持皮肤清洁和健康,而皮肤的状态又与每个人的生活方式、健康状况、个人喜好甚至地方文化有关。
过于频繁地洗澡,尤其是错误的洗澡方式,确实会有一些风险,比如去除皮肤的自然油脂,引起皮肤干燥和瘙痒,严重的时候还会起湿疹。
冬天洗澡注意事项
1.水温选择
建议“宜温不宜热”。也就是说,对皮肤最合适的选择是温水而不是热水。
《中国皮肤清洁指南》也给出了具体的思路——洗澡的水温可以以皮肤温度为准,如果是夏季,可低于体温,如果是现在(冬季)则略高于体温。
具体来说,大概在38~40℃会比较合适,42℃或以上就算有点热了。
不过这不是绝对的,只适合大多数的人,因为:
★如果是泡澡,当身体大部分会浸没在水中,温度再降一点都觉得暖和;
★如果是淋浴,尤其是浴室本身很冷时,花洒的温水喷出来后,到皮肤的温度会降得比较快,可能需要稍微调高一点才能让自己觉得舒适;
★另外,不同人对温度的主观感受差别很大,这个温度对小部分人来说会冷得起鸡皮疙瘩。
2.使用适当的洗浴产品
洗澡要搭配点什么才好?是药皂、牛奶和盐巴,还是艾草、菖蒲、金银花?
老实说,不用这么复杂!
请记住一句话——使用温和的洗浴产品即可。有哪些呢?最常见的就是沐浴露,尤其是弱酸性的产品。
因为皮肤本身也是弱酸性的,这类产品对皮肤更温和,刺激性更小,不容易引起皮肤问题。
如果是别的产品,比如普通香皂、药皂,因为是碱性的、皂基类的产品,虽然清洁力度比较大,但长期、频繁地使用会增加皮肤的负担,容易损伤皮肤屏障,引起皮肤干燥、瘙痒,不是最佳的选择。
尤其是,如果家里有人有皮肤问题,比如皮肤干燥、湿疹、特应性皮炎、鸡皮肤(毛周角化症)、蛇皮肤(鱼鳞病)、银屑病,通通建议不用香皂一类的产品,改用温和的沐浴露。
3.要不要搓澡
搓澡是部分人刻在骨子里的习惯,那么能不能搓呢?
可以搓,但小搓怡情,大搓伤身。
偶尔搓一下没问题,我们也知道,搓澡总能搓下来不少“泥”。而这些“泥”,混合了有死皮、油脂、灰尘和汗水,大多数都是皮肤表面的废物。
所以,偶尔搓一搓无伤大雅。那为什么大搓伤身?怎么伤身了?
大搓特搓,带来的风险是多方面的:
★频繁摩擦,会造成皮肤的轻微损伤,容易出现毛囊炎,也就是毛囊的细菌感染;
★如果在公共澡堂搓澡,上面这种损伤还会让皮肤更容易传染其他疾病,比如传染性软疣;
★摩擦损伤皮肤的物理屏障,搓泥太多还损伤皮肤的化学屏障(皮脂膜),进而容易出现皮肤干燥、瘙痒、湿疹等情况;
★如果固定部位频繁摩擦,还可能出现局部皮肤粗糙、增厚、变黑,有个疾病叫做“摩擦性黑变病”,就常常见于搓澡过度的人群。
鉴于身上的“泥”是搓不尽的,留点“泥”在身上对皮肤也好,这里再强调一下:不需要也不提倡过度搓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