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是记录本人一年来摄影生涯的一份笔记,如果有爱好摄影的朋友认为文字中的内容对你有所帮助,哪怕是一点点,我就会感到无比欣慰!
这里还要说明一下:文字中的内容主要是用来记录本人如何从零开始走上业余摄影爱好者之路,中间断断续续的记录了自己的一些拍摄流程,这些仅仅是自己平时拍片的一些方法跟想法。
第一章,我自己的摄影经历
一购买相机
2012年2月春节期间,因为要陪老婆孩子去海南三亚度假,大年初四,我在长沙晓园数码城购买了一台佳能5D2+24-70,当时购买这套装备我也是临时咨询了好几个玩摄影的朋友,大家都建议我选择摄影器材要一步到位,相机购买无敌兔,镜头选择大三元中最适用的24-70(后来才知道,摄影是个无底洞,根本不可能一步到位)。其实当时购买镜头的时候,我连24-70的焦段是什么意思都不明白。
记得那天把相机买回家后,兴奋不已,把档位调到自动挡后,看见什么就拍什么,当时觉得无敌兔的成像效果简直是太棒了,俨然感觉自己是个摄影师。当晚就在笔记本中下载了光影魔术手,为第二天开始的海南之旅做准备了。
海南之行,我是见到什么拍什么,回家后一整理,全是到此一游照,当然,这次也通过我自学,对一些摄影基本知识进行了初步的了解:半按快门对焦,光圈,快门,ISO,测光,怎样通过设置光圈来达到前实后虚等等。
二学习摄影
从海南回长沙后,我爱上了摄影,为了能更快的上手拍摄。我毫不犹豫的花了三百多元从网上订了一盒:摄影知识大全之类的光碟,每天在电脑前花将近两个小时学习摄影。当视频中的老师解答了我的某个疑惑问题,我会非常开心,当老师讲到我一些已经掌握的知识,我也会非常高兴,因为这就证明了自己以前对这个问题的理解是正确的,这套光碟对我这样的新手入门来说帮助很大,几张光碟的内容就让我掌握跟巩固了一些摄影基础知识,也开始了解了到好的摄影作品,必须有好的构图,好的光影等等。
当时老人独坐在自家门口,眼巴巴的望着门口的小道,我立即背起相机上前与老人聊了起来,老人家很健谈,似乎许久未于人交谈,显得特别兴奋,见我拿相机朝她按快门,便自嘲身穿的“兜兜”难看,这位老人与老伴相依为命,子女常年不在身旁,家庭条件也非常困窘,从老太家走出后,心想自己老后千万别像这位老太太般寂寞就好,恰巧那天正是母亲节,这位母亲不知道是否在等儿女回家相聚。
我在构图的时候刻意把婆婆放在了右边,左边留出空挡,深化这种无尽的孤独感。
这张老头吸烟的肖像作品,是我在马路上扫街时看到就抓拍的,后期做了黑白处理,很大程度的加大了对比度,看看效果还不错。
这张是我去衡山祈福回家的路上看到的一个修鞋匠,看到这样的场景我一般都会停车下来进行拍摄。
1拍摄地点的选择:我会选择干净的背景,不会选择有干扰物的东西在画面里。我认为剪影最好的背景就是天空;
3拍摄主体的选择:主体(不管是人,动物,花花草草)的轮廓要够清晰的表达他们是什么,在干什么。最忌讳多个主体交织在一起,比如两个人抱着,这样的剪影就会变成黑色的一团,让观赏者不知所谓。
4剪影拍摄方法:首先我会将的相机设置为光圈优先,点测光(我除开风景拍摄外,其他的照片90%都是光圈优先拍摄完成的,除非环境不变的情况下我要拍摄很多张雷同的照片,否则我不会选择M档。),半按快门用点测光在取景框内选择一个最亮的地方进行测光,然后锁定曝光,锁定曝光后松开快门,重新半按快门以主体进行对焦,对焦后在焦平面上平移进行二次构图,最后按下快门了。这个时候我们会看到一幅主体全黑,背景曝光正常的剪影作品。
5后期的方法:我会加大整幅图的对比度,让主体更黑。并适当调整白平衡用来烘托气氛,调整色彩饱和度,最后是加锐,加锐一般是我后期处理每一张照片最后的一步,也是必须的一步。
这张是拍的老婆
我也不知道他们在干什么,大家想象一下
另外我喜欢拍儿子,
儿子现在三岁,我买相机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想记录崽崽的成长历程,
下面介绍一下我拍小孩的方法,我不喜欢影楼的摆拍,小孩天真无邪,我们要拍出小孩平时的状态,最好在小孩没有留意到相机的情况下来抓拍。
拍摄环境也不建议在茫茫人海中,那样拍出的片子很难突我们要拍摄的主体。拍摄角度最好是蹲下让相机跟小孩眼睛平行进行拍摄,尽量不要俯拍,仰拍可以稍微尝试。拍摄相近中对焦点最好选择你相机中最靠谱的对焦点,后期裁剪二次构图,因为小孩普遍好动,中心对焦点最靠谱。对焦模式:智能伺服伺服对焦,高速连拍。
以下几张体现的是小孩的天真无邪
以下几张体现的是现在小孩的孤独感,孤独,对于一个两岁的小男孩来说,本不应该是一种深切的体验。可是作为现在的孩子,恐怕会过早地体会孤独的滋味了。我不是老人,我也无法体会老年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感知。这些,也只是自己肤浅的设想。但独生子女时常会感到孤独,我们晚年可能也会孤独,这些,也应该是存在的些许现实。
独生子女的求友愿望比任何一代孩子都强烈。
“现在的孩子最缺少什么”我要直率地告诉你:“知心朋友。”
“现在的孩子最需要什么”我仍要肯定地回答你:“知心朋友。”
没有朋友的童年是不幸的。对于这一代独生子女来说,他们孤独的心理比任何一代人都强烈,他们求友的欲望比任何一代人都迫切。
钢筋水泥的楼道,唯一的朋友就是自己
在海边
后来我又拍了一次花
拍花我就一个经验,尽量不选择俯拍,平拍跟仰拍都可以
后期为了让画面更干净,我进行了二次裁剪构图,把画面中其他抢眼的因素去除。
为了让画面中红花更加吸引观赏者的眼球,我在LR中使用了蒙版,刻意提高了花朵的饱和度。
拍摄运动的蜜蜂比打鸟更需要眼法了,要保持蜜蜂不脱焦,我是使用的快门优先模式,ISO自动,智能伺服对焦,高速连拍,使用这种方法成功率会高很多。
第一次拍荷花叶是最后一次拍荷花,就这一张能看上眼,逆光拍摄,后期提亮了荷叶,让其更加通透。
第二章,我对摄影的一些理解
以下内容是我在这一年摄影学习过程中总结的一些文字:
(一)怎样让我们的相片更加清晰(对焦不在此段中讨论)
要想拍出专业水准的摄影作品,照片的清晰度是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1事实上要拍出终极清晰的照片最好是在三脚架上完成,白天也如此,所以不要认为在大白天看到某些摄影师上三脚架拍摄是在装逼,其实那些人对照片质量的要求比我们都要高。
3后期加锐
转到滤镜菜单,从锐化子菜单中选择USM锐化对话框:
中等锐化:数量设置为85%,半径设置为1.0,阈值设置为4,单击确认,然后转到编辑菜单,选择“渐隐USM锐化”,这将打开“渐隐”对话框,请从“模式”下拉列表中选择“明度”,并单击“确认”,上述锐化操作将对照片的亮度应用锐化,从而避免颜色通道,以及锐化颜色通道所产生的色晕,色彩不自然等问题。
强化锐化:一般适用于建筑物,汽车,金属这些,数量120半径1.0阈值:3
轻度锐化:一般适应于小孩,女人,花朵这些,数量100半径1.0阈值10
我们都有必要将这些数值预设为动作,储存在PS动作中。
(二)摄影人的观察力
拍摄场地的工作照,看到这样的地方,你会按快门吗?
这幅作品拍摄于太阳下山后,晚霞把天空染红,很多人会觉得颜色太过浓郁,有点失真。其实这正是我需要的效果,画面中的土制的坛子像很多油画作品中的道具,我也就按照了油画的感觉对这幅照片进行了后期处理,把颜色加到非常浓郁,完全暖色调的呈现了一副这样的超现实作品。
(四)光影
要想拍出好的照片,就意味者我们要随时随地考虑如何用光。光影是摄影最重要的元素,一幅作品如果在错误的光影条件下拍摄,那这幅作品将没有任何意义。除开新闻纪实摄影,我认为其他类型的摄影都离不开用光,我们都要形成这样的习惯:当环境中有我们需要的光影,我们才在这个环境中寻找我要拍摄的主体,也就是说,没有好的光影,我们没有必要按快门,我暂时不会把这个先后次序打乱,很多朋友都是先寻找拍摄主体,再去考虑用光(此文中我说的用光都是指的自然光),这样会让我们很被动。当然当你成为大师级摄影高手,无招胜有招的时候,这些规矩你就根本不是规矩了。
这幅作品中的光影就运用得非常让我满意,前景中石头上的光。远处灯塔右上角那一点光都为这幅作品增色不少(成功)。
上面这张照片同一个场景拍摄,因为没有光影,我们可以看到,效果要差很多(失败)
拍摄这张照片之前,我是先看到了地面的光影,觉得在这个光影下应该能出片,于是我就站在这里等待我需要的主体出现,几分钟后就出现了,我要做的就是按快门了。
(五)构图
我简单的介绍一些我构图理念:
曾经有个摄影师说过:“最好的构图总是最简单的,画面里面不应该有那些本不该在那里的东西。”
这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摄影是做减法”的说法。
一些构图的通用方法:比如三分构图法,三角形构图,颜色对比构图,垂直构图等等都是被很多摄影师普遍使用的,大家可以通过网络其他方式进行了解。
想更多了解构图的朋友,可以去购买英国摄影师迈克尔.弗里曼所著的《摄影师的视界》来学习,这位作者写了很多摄影书籍,真心建议大家就购买这本足够了,其他弗里曼所著的书基本内容雷同,用个网友的话来说,这家伙就是个靠写书赚钱的。
(六)后期
数码摄影作品需要后期处理,后期跟前期一样重要,学摄影,就必须要学后期。网络上有很多关于要不要后期的争论,我不想卷入这场永无止境的争论中,我只是告诉大家我的看法,我自己认可的事我就认为是对的。我只想对那些不认可后期的人说:大家相机中那些风光模式,人像模式等,其实就是相机自带的后期工具,我买的佳能相机中就自带了一张DPP的安装光碟,这个软件大家都清楚是用来做数码照片后期的。
言归正传,我现在主要用RAW格式拍摄(建议每一位摄影爱好者都把相机中的JPEG格式关掉,改用RAW格式进行拍摄,如果你还用JPEG格式拍摄,请立即改掉这个习惯,我曾经也很不习惯RAW格式,后来我也是咬牙改掉了,人有个特性,就是最不愿意改变自己已经形成的习惯,不管是好习惯还是坏习惯,今天我告诉大家,玩摄影的如果只用JPEG格式拍摄绝对不是一个好习惯,尽快改掉,一个新习惯二十一天就能形成,是不是有点跑题了,赶紧说下面的内容)
我现在数码后期主要是依靠Lightroom+Photoshop来完成(以下简称LR跟PS),我建议每一位摄影爱好者使用LR对自己的照片库进行管理,使用LR对自己的照片进行第一步调整,我自己每一张摄影作品中80%的后期步骤都会在LR中完成,如果你还在使用DPP对自己的照片进行后期,我希望你试试用LR,放心我不是Adobe公司的托,就算我是托,国内也没几个人会购买正版软件,LR是Adobe公司(PS同一家公司),的工程师专门针对摄影设计的一款软件,玩摄影的应该都知道PS这个软件吧,LR跟PS同一家公司设计,专门针对摄影,有个这么牛逼的同门师兄,你还有什么理由不选择LR
LR不光是修片方便,它还有一个最强大的功能就是对自己的照片库进行管理,当我们一次拍摄的照片数量巨大的时候,当我们几年来储存的照片成千上万的时候,我们要在其中寻找某些照片或者心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