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箱分频器就能够将声音信号的频率分开,将不同频段的声音信号区分开来,然后放大送往相应高低频段的扬声器中,实现高低不同音质的效果就是音箱分频器。
音箱分频器原理:
从工作原理看,分频器就是一个由电容器和电感线圈构成的滤波网。高音通道只让高频信号经过而阻止低频信号;低音通道正好相反,只让低音经过而阻止高频信号;中音通道则是一个带通滤波器,除了一低一高两个分频点之间的频率能够经过,高频成分和低频成分都将被阻止。
看似简单,但在实践运用的分频器中,为了均衡上下音单元之间的灵活度差别,厂家们需求依据不同状况参加大小不一的衰减电阻或是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不同的设计和消费工艺自然使分频器这个看似不起眼的元件在音箱中产生了效果不一的影响。而这些细节,正式一切HIFI器材必需追求的,这也是HIFI与普通民用设备的根本区别。
音箱分频器的作用:
在播放音乐时,由于扬声器单元本身的能力与构造限制,只用一个扬声器难以覆盖全部频段,而假如把全频段信号不加分配地直接送入高、中、低音单元中去,在单元频响范围之外的那局部“多余信号”会对正常频段内的信号复原产生不利影响,以至可能使高音、中音单元损坏。由于这个缘由,设计师们必需将音频频段划分为几段,不同频段用不同扬声器停止放声。这就是分频器的由来与作用。
分频器就是音箱中的“大脑”,对音质的好坏至关重要。功放输出的音乐讯号必需经过火频器中的各滤波元件处置,让各单元特定频率的讯号经过。要科学、合理、严谨地设计好音箱之分频器,才干有效地修饰喇叭单元的不同特性,优化组合,使得各单元扬长避短,淋漓尽致地发挥出各自应有的潜能,使各频段的频响变得平滑、声像相位,才能使高、中、低音播放出来的音乐层次清楚、合拍,明朗、温馨、宽广、自然的音质。
在实践的分频器中,有时为了均衡高、低音单元之间的灵活度差别,还要参加衰减电阻;另外,有些分频器中还参加了由电阻、电容构成的阻抗补偿网络,其目的是使音箱的阻抗曲线心理平整一些,以便于功放驱动。
现实的生活当中有很多小角色拥有大能量的事情发生,在很多电子产品中很有可能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器材而损坏了整个电器的使用。音箱分频器就是这种角色的典型代表,一个扬声器是远远没有办法放出高低音质的声音来,只有通过在外部看不到的音箱分频器将声音信号分频后在放给扬声器才会出现优美的高质量声音重放。
音响试音有源音箱进口单元音箱
衡量音箱的好坏有哪些指标:
1、功率
音箱音质的好坏和功率没有直接的关系。功率决定的是音箱所能发出的**声强,感觉上就是音箱发出的声音能有多大的震撼力。
根据国际标准,功率有两种标注方法:
额定功率(RMS:正弦波均方根)是指在额定范围内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规定了波形持续模拟信号,在有一定间隔并重复一定次数后,扬声器不发生任何损坏的**电功率;
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于1974年规定了功率的定标标准:以两个声道驱动一个8Ω扬声器负载,在20~20000Hz范围内谐波失真小于1%时测得的有效瓦数,即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其标示功率就是额定输出功率。通常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心理,标出的是瞬间(峰值)功率,一般是额定功率的8倍左右。
音箱的功率不是越大越好,适用就是**的,对于普通家庭用户的20平米左右的房间来说,真正意义上的60W功率(指音箱的有效输出功率30W×2)是足够的了,但功放的储备功率越大越好,**为实际输出功率的2倍以上。比如音箱输出为30W,则功放的能力**大于60W,对于HiFi系统,驱动音箱的功放功率都很大。
2、频率范围与频率响应
频率范围:是指音响系统能够重放的低有效回放频率与高有效回放频率之间的范围;
音响系统的频率特性常用分贝刻度的纵坐标表示功率和用对数刻度的横坐标表示频率的频率响应曲线来描述。当声音功率比正常功率低3dB时,这个功率点称为频率响应的高频截止点和低频截止点。高频截止点与低频截止点之间的频率,即为该设备的频率响应;声压与相位滞后随频率变化的曲线分别叫作“幅频特性”和“相频特性”,合称“频率特性”。这是考察音箱性能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它与音箱的性能和价位有着直接的关系,其分贝值越小说明音箱的频响曲线越平坦、失真越小、性能越高。如:音箱频响为60Hz~18kHz+/-3dB。这两个概念有时并不区分,就叫作频响。
从理论上讲,20~20000Hz的频率响应足够了。低于20Hz的声音,虽听不到但人的其它感觉器官却能觉察,也就是能感觉到所谓的低音力度,因此为了完美地播放各种乐器和语言信号,放大器要实现高保真目标,才能将音调的各次谐波均重放出来。所以应将放大器的频带扩展,下限延伸到20Hz以下,上限应提高到20000Hz以上。对于信号源(收音头、录音座和激光唱机等)频率响应的表示方法有所不同。例如欧洲广播联盟规定的调频立体声广播的频率响应为40~15000Hz时+/-2dB,国际电工委员会对录音座规定的频率响应低指标:40~12500Hz时+/-2.5+/-4.5dB(普通带),实际能达到的指标都明显高于此数值。CD机的频率响应上限为20000Hz,低频端可做到很低,只有几个赫兹,这是CD机放音质量好的原因之一。
但是,构成声音的谐波成分是非常复杂的,并非频率范围越宽声音就好听,不过这对于中低档的多媒体音箱来讲还是基本正确的。在标注频率响应中我们通常都会看到有“系统频响”和“放大器频响”这两个名词,要知道“系统频响”总是要比“放大器频响”的范围小,所以只标注“放大器频响”则没有任何意义,这只是用来蒙骗一些不知情的消费者的。现在的音箱厂家对系统频响普遍标注的范围过大,高频部分差的还不是很多,但在低音端标注的极为不真实,国外的**HiFi(高保真)音箱也不过标注4、50Hz左右,而国内两三百的木质普通音箱居然也敢标注这个数据,真是让人笑掉大牙了!所以敬告大家低频段声音一定要耳听为真,不要轻易相信宣传单上的数值。多媒体音箱中的音乐是以播放MP3或CD的音乐、歌曲、游戏的音效、背景音乐以及影片中的人声与环境音效为主的,这些声音是以中高音为多,所以在挑选多媒体音箱时应该更看中它在中高频段声音的表现能力,而不是低频段。若真的追求影院效果,那么一只够劲的低音炮**能够满足你的需求。
3、失真度
4、音箱的灵敏度(单位dB)
音箱的灵敏度每差3dB,输出的声压就相差一倍,一般以87dB为中灵敏度,84dB以下为低灵敏度,90dB以上为高灵敏度。灵敏度的提高是以增加失真度为代价的,所以作为高保真音箱来讲,要保证音色的还原程度与再现能力就必须降低一些对灵敏度的要求。但不能反过来说,灵敏度高的音箱音质一定不好而低灵敏度的音箱一定就好。灵敏度低的音箱功放难以推动(要求功放的贮备功率较大)。所以灵敏度虽然是音箱的一个指标,但是它与音箱的音质音色无关。
5、阻抗
它是指扬声器输入信号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音箱的输入阻抗一般分为高阻抗和低阻抗两类,高于16Ω的是高阻抗,低于8Ω的是低阻抗,音箱的标准阻抗是8Ω。
耳机的阻抗一般是高阻抗的——32Ω很常见。功放的阻抗一般可标为等值阻抗,比如4Ω下130W的输出,大概相当于等值的80W的输出。
有一个容易与之混淆的名词叫做“阻尼系数”,这是指扬声器阻抗除以放大器源的内阻,范围大约是25~1000。扬声器纸盆在电信号已经消失后还要振荡多次才能完全停止摆动,而线圈发出的电压产生电流和磁场可以阻止这种寄生运动,这就是阻尼。电流的幅度也就是阻尼的效果取决于此电流流经放大器输出级的内阻,这一电阻要远低于扬声器的额定阻抗,典型值为0.1Ω,但由于扬声器音圈的串联电阻和分频网络的串联电阻的存在,阻尼系数难以做到50。
6、信噪比
是指音箱回放的正常声音信号与无信号时噪声信号(功率)的比值。也用dB表示。例如,某磁带录音座的信噪比为50dB,即输出信号功率比噪音功率大50dB。信噪比数值越高,噪音越小。
国际电工委员会对信噪比的低要求是前置放大器大于等于63dB,后级放大器大于等于86dB,合并式放大器大于等于63dB。合并式放大器信噪比的**值应大于90dB;收音头:调频立体声之50dB,实际上以达到70dB以上为佳;磁带录音座之56dB(普通带),但经杜比降噪后信噪比有很大提高。如经杜比B降噪后的信噪比可达65dB,经杜比C降噪后其信噪比可达72dB(以上均指普通带);CD机的信噪比可达90dB以上,高档的更可达110dB以上。信噪比低时,小信号输入时噪音严重,整个音域的声音明显感觉是混浊不清,所以信噪比低于80dB的音箱不建议购买!而低于70dB的低音炮同样原因不建议购买。
音箱的结构与特点
音箱从结构形式上分,可以分为书架式和落地式,前者体积小巧、层次清晰、定位准确,但功率有限,低频段的延伸与量感不足,适于欣赏以高保真音乐为主的音乐爱好者,也是我们多媒体发烧友的**;
后者体积较大、承受功率也较大,低频的量感与弹性较强,善于表现滂沱的气势与强大的震撼力,但做得不好层次感与定位方面会略有欠缺。对于不同音乐的爱好者来讲,这也是在选购以前应该了解的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