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膜透析是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最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式之一,而腹膜透析液的长期应用本身会影响间皮细胞的功能和增殖进而引起腹膜纤维化,是腹膜透析患者退出腹透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作用机制仍未明确。
今年在基础研究方面,有德国研究者发现fractalkine(CX3CL1)受体CX3CR1作为TGFβ表达的标志物可在巨噬细胞和单核细胞中表达。
2
ISPD腹膜透析通路实践指南更新
(一)慢性腹膜透析导管
如果标准导管无法同时提供最佳的骨盆位置和令人满意的出口部位位置,推荐使用延伸导管进行远端出口部位定位(1C)。
(二)导管选择
建议PD置管团队应熟悉基本导管类型,以便根据患者身体状况和临床条件选择最适合的导管(1B)。
(三)导管置入程序
建议在行腹腔镜导管置入术时采用高级的辅助程序,最大程度减少机械并发症发风险(1B)。
如果可以的话,建议行经皮穿刺置入腹透导管时使用图像引导(超声和/或透视),以改善结果并最大程度地减少并发症(2C)。
(四)PD导管的围手术期管理
建议在导管放置流程中行外接短管、辅助接头及延伸装置的连接(未分级)。
建议使用足够大的外科纱布敷料来固定导管、吸收引流、保护创口并防止出口部位污染(未分级)。
(五)导管磨合期
建议在导管置入至正式PD治疗前至少要有2周的磨合期(1B)。
如需在小于2周的磨合期内开始紧急PD治疗,建议患者采用仰卧位、低容量交换的改良PD方案(1C)。
(六)感染性并发症及管理
经临床或超声检查证实的,对于累及浅涤纶套和隧道感染,推荐剥离浅层涤纶套或更换导管(1C)。
经临床或超声检查证实的,对于累及深涤纶套的隧道感染或伴发的腹膜炎,推荐拔除导管,行血液透析过渡后重新置管(1B)。
对由葡萄球菌引起的复发性腹膜炎,如果抗生素治疗有效且细胞计数<100/μL,推荐可在抗生素治疗的同时更换导管(1A)。
(七)腹腔渗漏和管理
建议在导管放置2周后开始行透析治疗,以尽可能减少漏液风险(1B)。
建议在导管置入后2周内需要开始透析的急性或紧急起始腹透患者中,采用仰卧位、低容量、间歇性的透析方案,活动时干腹,以尽可能减少漏液风险(1C)。
建议使用CT腹膜造影或腹膜闪烁扫描来发现疑似腹膜边界的透析液渗漏(1A)。
(八)导管移除
抽拔术适用涤纶套留在皮下风险较小的情况下、因非感染性因素进行的导管拔除(2C)。
(九)腹透通路建立的质量控制
作为PD团队多学科会议的一部分,推荐至少每年对导管置入的预后进行一次质量审核,参会人员应包括置管医生(1B)。
PD置入操作的临床关键指标包括(2C):
腹腔镜置管手术12个月的导管通畅率:>95%
所有其他导管置入方法12个月的导管通畅率:>80%
导管置入术后30天内出口/隧道感染发生率:<5%
导管置入术后30天内腹膜炎的发生率:<5%
内脏(肠,膀胱,实体器官)损伤率:<1%
需要输血或手术干预的严重出血发生率:<1%
导管置入后30天内发生的导管周围渗漏比例应分开记录,分别记录早起始(<14天)和晚起始(≥14天)的导管周围液体渗透的发生率(未分级)。
3
以PD起始治疗的透析患者,2年后生活质量优于HD患者
虽然,该文得出在开始透析2年内,PD患者的生活质量优于HD患者,但仍需更多多中心RCT研究来进一步证实。
4
PD患者生活能力与死亡率及透析模式转变研究(PDOPPS研究)
今年于PeritDialInt杂志发表的关于腹膜透析结果和实践模式研究(PDOPPS)(2014年至2017年),对来自7个国家的PD患者进行了前瞻性队列研究。通过使用Lawton-Brody和Katz问卷将8种工具性活动和5种基本活动的自我报告结合起来,评估了患者功能状态(FS)。FS的评分范围从1.25-13分之间,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能力越强,是基于患者在有或没有协助下进行每项活动的能力。使用Logistic回归来估计每个国家与美国(美国)的FS得分<11的优势比(OR;95%置信区间[CI])。用Cox回归分析FS评分对全因死亡率及转血透的风险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