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9,400.11万元,同比增长0.8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518.51万元,同比下降394.52%,其中生命信息与支持板块销售收入38,079.76万元,同比增长1.12%,肾病医疗板块销售收入79,702.36万元,同比增长1.26%。公司在2023年年度计提各类减值损失,金额为11,657.90万元,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大幅下降。
问:血液透析行业空间怎么样?国产替代进行的如何?
问:公司血液净化产业整体布局情况?
答:公司透析器的产能主要将分布在苏州及珠海;透析粉液产品上,公司已拥有天津挚信、辽宁恒信、常州华岳、武汉柯瑞迪、南昌宝莱特、陕西三原富生、四川宝莱特及珠海园区共八大血液透析粉液生产基地,涵盖全国包括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西南地区。此外,公司参股的苏州仝康公司研发生产的一次性使用血液灌流器已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问:腹膜透析一定要使用设备吗?行业的空间如何?
问:公司腹膜透析的布局进展?
问:近期,国家卫健委等八部门要求加强重症医学医疗服务能力建设,并联合印发了有关指导意见,公司监护类产品是否受益于该政策及医疗设备更新等新政策?
答:重症科室建设是医疗卫生体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新政策的推动与落地对公司所处行业而言无疑会产生积极的作用。公司监护类产品品类丰富,拥有一体式监护仪、插件式监护仪和掌上监护仪三大系列产品,涵盖了急危重症监护、亚重症监护、手术麻醉监护、新生儿及产科监护、常规科室监护等领域,还拥有输液泵、注射泵、心电图机、中央监护系统、输液信息采集系统等生命信息与支持产品。目前,公司的除颤仪及CRRT产品已在研发中。2024年3月,公司依靠自身在医疗设备领域的研发底蕴,被评为“第八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公司研发的重症监护仪产品技术工艺国际领先,销量经过海内外市场检验,本次获奖是对公司的产品技术实力的充分肯定。2023年10月,公司P1、P12、P15、P18、P22监护仪,E65、E70、E80心电图机共8款产品均入选优秀国产医疗设备产品目录。近年来公司监护产品的竞争力日益增强,其中高端监护仪拥有数项独有的参数、行业领先的解决手术麻醉领域关键痛点的抗电刀干扰技术、设备管理及液体管理等实用性附加功能、具有语音交互功能、搭载物联网系统且信息化可视化等等产品优势。
答:现阶段公司更多是做好内部管理,提升营运效率和效益,更好更大地发挥已有的产能和产业链优势,对于产业链上的并购持谨慎态度,只有非常优秀有较大发展潜力的标的才会考虑。
问:公司产品研发的方向?
答:2024年公司将结合临床焦点需求与智慧技术的创新与运用,推出更多能够解决医患核心痛点的高性价比产品,并强化智能化与物联化的产品属性,坚持走高端化路线。在监护方面,公司将紧跟国内外健康监测研发动态及市场需求,持续聚焦重症监护领域,开发高端医疗监护模块,丰富ICU应用方案,进一步完善公司监护类产品品类及结构。在血液净化方面,公司将进行细分领域的产品开发及核心产品的成本优化,利用好有源产品研发优势,将监护上的优势注入血液净化设备的设计与开发中,打造出更多行业领先的血液净化新产品
问:公司对今年发展的展望?
答:2024年,公司将持续专注于主业,秉承“精勤致新果毅力行”的工作精神,继续以“重症先锋、肾科龙头”的发展定位为目标,把握医疗资源建设加速、各级医院升级改造以及国产替代进口的时代机遇,始终以医患需求为导向,致力于研发高端化、智能化、富有创新性功能的有源产品;扩大营销网络覆盖面,拓展新渠道,加速打造多间样板医院,提升应用于急危重症、手术麻醉等领域的高毛利率产品的渗透率。在血液净化耗材方向,公司依托于全产业链建设及全国生产基地布局优势,积极拥抱集采政策;紧跟募投项目产能建设,促进耗材产能落地;做好生产运输费用管控,努力提升全国各生产基地效益,并结合降本增效计划,提升企业整体经营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