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消费者抱怨,在寒冷的天气中购买的这些新型保暖内衣的实际保暖效果与商家宣传的天壤之别。实验证明,所谓的“自发热”内衣其实大多属于吸湿发热的产品,也就是说,它们并非能自行发热,而是通过吸收体表的湿气来产生一些温度。这一点在能量守恒定律下是合乎逻辑的:没有什么可以凭空发热的材料,热量的产生都需要依赖于环境因素。
生活中,我们常见的棉、羊毛等天然纤维同样具备保暖性能。问题在于,这些传统材料通常较厚重,穿着不够灵活。因此,制造商们开始引入新型材料,希望创造出既能保暖又不影响活动的内衣。但当我们看到“石墨烯”这样的字眼时,是否就意味着它的保暖效果一定会更好呢?
石墨烯是一种前沿纳米材料,确实在导热性和强度上都有独特优越表现。在服装领域,它的制造技术和材料成本都很高,因此市场上常见的“石墨烯”产品大多混合了低价值的材料,根本无法体现其真正的性能。一件真正以骨架为石墨烯制造的内裤,成本可高达上万元,但消费者看到的价格常常只是几十元。
可以说,所谓的“自发热内衣”实质上是通过化学成分的改良来提升保暖性能,而并非真如商家所言。“远红外”技术本质上也是在利用热量的转换,增加手感的温度但其效果并不明显。央视的实验证明,市面上的吸湿发热内衣虽然温度略有提升,但其效果甚至还不如普通的暖宝宝。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