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有人说,互联网把老年人抛弃了,而移动互联网则是在用加速度抛弃老年人。
在此背景下,专家与学者讨论了许久“数字鸿沟”和“知识反哺”——在家中长辈面对移动互联网无所适从时,有什么办法可以减缓长辈们的“技术焦虑”?
暂且不论技术进步是否俱备“老年人文关怀”,单从国家层面来看,对老年人融入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支持在持续增加。
在政策层面,国家推出了很多养老服务目标和规划,各个城市也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建立和完善更智能养老生态体系。
有政策指引在先,资本也开始虎视眈眈,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也在暴增。
于是,如今市场展现的,是“银发经济”新春迸发,巨头企业们埋头“掘金”。
不止淘宝天猫,各行业都想分“银发经济”一杯羹
自从去年天猫双11首次上线“长辈会场”尝到甜头之后,今年“双11”之前,淘宝天猫再次升级长辈版。
据悉,用户打开淘宝APP,在“我的淘宝”右上角“设置”中,点击“模式切换”,选择“长辈模式”即可切换长辈模式。
升级后,长辈专属人工客服上线并且显示在首页醒目位置,可提供帮助用户维权、代客退款等服务。同时新增了买菜、买药等功能,并为买药用户提供免费药师问诊。
目前,淘宝长辈模式的改造主要由3部分组成:信息简化、字体放大、语音助手。核心是要帮助“银发族”逛淘宝时看得更清楚,操作更简单,购物更便利。
可见,对于“银发族”的退休金,淘宝天猫势在必得。
实际上,不止淘宝天猫,近年来,各行业都想分“银发经济”一杯羹。
比如食品饮料行业:旺旺集团旗下爱至尊品牌,推出专为老年人群设计的“长青族”系列产品;三只松鼠推出纯坚果每日坚果产品,剔除果干成分,控制含糖量,每包定量设计帮助“银发族”更精准掌握每日坚果摄入量;农夫山泉向中老年饮用水市场进军,推出首款含锂型天然矿泉水“锂水”......
比如汽车出行行业:2020年10月,公安部宣布取消申请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轻便摩托车驾驶证70周岁的年龄上限,各汽车品牌也上线多项辅助驾驶功能;随即2021年1月,高德地图上线助老打车系列服务;滴滴同时宣布“滴滴关怀版”正式上线试运行......
和“老人助浴师”一同引起热议的新职业,还有“陪诊师”。
在互联网医疗越来越智能的同时,老人去医院的体验也越来越“进退两难”,“二维码”横行的时代,无法熟练操控智能手机的老人,连挂号都艰难。
因此,“陪诊师”这一职业,就比较好地缓解了这一难题。而且随着热衷于为父母购买健康体检、口腔保健、中医理疗等消费医疗服务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陪诊师”或许会供不应求。
毕竟“家有一老,如有一宝”,不能随时陪伴在老人身边的子女,为了提升长辈生活质量,只能转向自己熟知的互联网寻求帮助。
以上种种,不过是“银发经济”的冰山一角。
达晨创投肖冰曾言,每一个传统行业,都值得用互联网重做一次。
那么夸张一点说,每一个互联网垂直赛道,都值得以“银发族”为用户定位,重做一次。
2.64亿60岁以上老人:我们只是退休了,不是不消费了
为什么现在老年人市场这么吃香?主要原因有三点。
一是大环境所趋,国家人口老龄化已经是不争事实。
2021年七普数据公布,60岁及以上人口数量2.64亿人,占比18.7%,较2010年相比,老龄化率提升5.44个百分点,距深度老龄化一步之遥,国家卫健委统计显示,到2035年左右,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
与老年人口数量一起攀升的,是广阔的养老产业市场规模。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触网”速度加快、程度加深。
QuestMobile发布的《2022银发经济洞察报告》显示,2022年8月,银发网民月活规模2.97亿,同比增长12.5%,月人均使用时长121.6小时,同比增长8.6%,增速明显高于全网平均水平。
这届“银发族”也越来越相信互联网,愿意在网络上进行消费,截至2022年8月,银发人群线上消费能力1000元以上及中高消费意愿活跃用户规模分别是1.98亿、2.05亿,同比增长10.6%、10.2%。
二是老年人本身有闲有钱,是非常理想的消费群体。
没有工作压力,又没有疾病困扰,“闲不下来”的他们,选择从事第二职业或者旅行——这也是为什么在很多网红景点,发现越来越多手举各品牌单反的“白发摄影师”。
更有意思的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老年人直播带货似乎比年轻人直播带货效果更理想。
打开抖音、快手看看,带货的老年人不少,比如东北奶奶“我是田姥姥”、“64岁大叔赵学良”、“只穿高跟鞋的汪奶奶”、“秦巴奶奶”等。而这些老年人的带货数据,比年轻人带货数据还好看。
甚至,围绕老年人直播带货,从农产品供应链,到老年人直播培训及银发主播MCN机构,
已经形成了一条较为成熟的产业链。
三是年轻子女愿为长辈付费,愿为长辈的消费升级“买单”。
虽说古来“孝字论心不论迹”,但是如今在外打拼的都市青年人,即便生活压力再大,都仍想为家中留守的“空巢老人”尽一份孝心,比如为长辈们购买“父母婚纱照”、“年度体检”等服务。
甚至在年轻人中流传这样一种“送礼玄学”——给低龄长辈如老师送礼,要么送小孩礼物要么送高龄长辈礼物,如此才更“贴心”。
而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在长辈口中的“为你好”,逐渐变成了“我不会”之后,越来越多的青年人意识到,网络带给自己的便利却成了长辈们的负担。
与此同时,“银发族”的消费心理也在发生改变。
过去,节约、简朴的生活方式是老年人一直所追求的,至今也仍是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态度。
现在,不少老年人的消费心理发生转变。
日本作家三铺展的《第四代消费》一书中提到,第四消费时代中,老年人在新的消费环境、消费场景下自我意识觉醒,逐步从以家庭为中心向以自我为中心转变,消费心理从保守向开放转变,消费心理存在着求实性、融入性、补偿性、趋利性的特征。
换句话说,现在老年人也开始学会“享受生活”了。
综合国家政策、到人口大环境到再消费者本身多方面因素,都展现出“银发经济”极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资本层面,“银发经济”已成“金矿”。
市场供不应求,想要成为朝阳产业为时尚早
越来越多的企业布局养老产业,但细观赛道可知,目前市场还有很多问题待解决。
首先,是需求在,供给不足。
随便往商场转转就可以知道,不论是服装店、鞋帽店,针对老年消费者的专卖店明显匮乏,至于老年人食品店更少,所以网络上“银发闺蜜”手牵手去KFC参加疯狂星期四才能成为“奇闻”。
但是受过互联网“熏陶”的老年人,在新潮消费观的带动下,对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更旺盛,他们也希望可以和短视频上展现的那般更时尚、有活力。
显然,如今老年用品行业整体处于低水平循环状态,无法满足“银发族”实际需求。
其次,混水容易摸鱼。
都说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而银发赛道里“掘金”的企业越多,也越容易被一些缺乏道德底线的企业浑水摸鱼。
就比如最常见的网购市场,很多不法商家就利用老年人不懂知识就卖假货,而大部分老年人因为不懂维权只能吃“哑巴亏”。
又比如金融市场,老年人理财产品是重灾区。不少违法机构,盯着老年人的钱袋子,养老诈骗防不胜防,这也导致部分老年人对金融理财产品的态度越来越谨慎。
至于爆火的老年直播带货,“卖惨人设”、“假冒伪劣产品”也不在少数。
所以说,万亿银发市场虽然让人垂涎欲滴,但细分之下,又有太多发展阻碍,整体的经营环境还需要进一步规范。
此外,目前互联网的“适老化”还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平台、APP的“适老化”还只是停留在“字体放大”阶段,很多功能对于老年人仍旧不太友善。实际上,“适老化”需要更多的精神关怀。
不论是网购售后服务还是“陪诊”、“上门助浴”,老年人需要的不仅仅是“做完这件事”本身,而是事情背后,所感受到的陪伴和用心。
总而言之,市场需求旺盛,但银发“掘金”不易。
参考资料:
1、金融外参,《刮目相看的“银发经济”》
2、QuestMobile.《QuestMobile2022银发经济洞察报告:下沉市场成增长核心,生活购物、医疗服务等消费爆发,如何抓住?》
3、美食汤滋味,《银发经济崛起?老年人群手机普及率提升,消费金融打开“新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