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政中水叫好不叫座。中水分公司一天的生产能力可达17万吨,但现在每天实际只生产2万吨
“用中水多划算啊,每月的水表能少走好几个字儿呢!”北京的王大妈乐呵呵地对笔者说,“自来水已经涨到三块七了,可这中水才一块钱一吨!”王大妈家住东南四环紫南小区,是北京市第一批用上中水的小区居民。
她身边的李师傅则扳着手指算了一笔账:他家四口人,光冲厕所一天少说也得一二十趟,一个月下来,至少要三四吨水。“用中水,能节省不少自来水。现在北京水资源这么紧张,咱用中水,也算是为节约用水出点力,作点贡献吧。”李师傅坦诚地说。
专家介绍说,中水回用目前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使用市政供给的中水,另一种是自行建设中水回用设备。如果城市居民小区自建中水,将无法产生规模效益,其运行成本会高于现行的市政中水。此外,由于中水处理的技术要求比较高,对分散建设的中水设施的水质监管和检验将比较困难,有可能造成中水水质参差不齐,特别严重的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因此,一般来说,在大城市使用市政中水更加经济和安全。
支线管道每米的造价达500—800元,一旦需要过路或者过河,每米造价将超过1万元
据调查,市政中水受阻,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干线管道有了,却无人愿意承建支线管道。于是,市政中水在“最后一公里”发生了“肠梗阻”。
对此,中水分公司业务部部长高大志解释说,支线管道建设费用很高,中水分公司作为企业没有实力能够完全负担。支线管道每米的造价达500—800元,一旦需要过路或者过河,管道造价将成为一个天文数字———每米超过1万元。拿崇文门附近的新景家园来说,要将市政中水通过支线管道引入新景家园,要穿过二环路和护城河,因此其高昂的造价令中水分公司望而却步。
高大志透露,目前中水分公司准备咬牙投资1000万元修建支线管道,可这笔钱也只够建设不到6公里的支线。
说起北京中水的“最后一公里”现象,房地产开发商也有一番苦衷。一家房地产开发公司的项目经理说,由他们出钱来建造支线是没法操作的。修建公用市政管道不是房地产商的职责范围;并且,他们卖完房就走人,不可能也没有精力设立专门的部门来管理以前建的中水管线;如果在卖完房之后将管道的管理移交给物业,肯定会要求物业或者业主委员会交付管道建设费用。这样一来,在业主买房的时候就会多出一大笔费用,业主也很难同意。
作为新生事物的中水,更需要政府出力。此外,民间资本进入此类市政建设也不是不可想象
中水产业的发展对北京来说,远远不只每吨水节约两块七毛钱那么简单。据悉,北京在2005年至2010年的用水总量将达到52.7至53.95亿吨,由此造成的水资源缺口多达11.82至19.96亿吨。中水的广泛使用,将有利于北京水资源的节约和利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高大志说,中水的外部性很强,能给整个社会带来巨大的好处,希望政府能够更多地扶持。中水支线也是市政设施,单凭企业的力量做不了,也很难协调各方面的利益。正好比自来水管道也需要政府投资一样,作为新生事物的中水,更需要政府出力。
据了解,在中水产业比较发达的日本及欧美国家,政府运用经济、法律、行政等多种手段,在中水管道的建设中发挥着核心作用。
也有专家提出,现在中水已十分走俏,作为中水命脉的管道资源又怎会无利可图?在一个能保证合理回报和投资安全的机制下,让民间资本进入此类市政建设也不是不可想象。
什么是中水
中水是指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后达到国家规定《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指标,能在一定范围内重复使用的再生水。因为通常人们把自来水叫做“上水”,把污水叫做“下水”,而中水水质介于两者之间,所以叫“中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