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失能,全家失衡超过4200万失能老人的照护困局困局失能老人全家照护养老护理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有失能老人面临的窘境,如何做好失能老人的照护很重要。

阅读提要

◆“我是她最亲近的人,最了解她的脾气性格,谁照顾大概也超不过我。我现在身体还可以,照顾她现在的吃喝拉撒睡,我还能行。”说完,王怀民转头看着躺在床上的老伴儿停顿了会儿又继续说到,“都相伴一辈子了,她年老了得病的时候,我更应该关心照顾她,假如哪天我不行了,再请人。”

◆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入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7岁,院里失能老人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有近90位。机构一张床位5000元/月,护理费用6800元/月,餐标50元/天,一位自理老人一个月需花销13000余元。而失能老人因特殊的照护需求,护理费用一般在6800基础上,还要增加4300元/月,如需1对1的24小时专人照护的费用则是500元/天。

◆“我不会护理的那套专业手法,我也60多岁了,常常给母亲翻身、更换完尿不湿,自己累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有时候力气用不对也弄的母亲很不舒服。后来,母亲心疼我,自己尿了也不说,等攒多了再换,好几次我发现时,她的臀部已经捂出了红疹,我看着很心疼。”隋爱莲女儿李芳(化名)告诉记者,后来母亲进入养老机构后,经过专业的护理,身上再没出现半点不适,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小了很多。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有失能老人面临的窘境,如何做好失能老人的照护很重要。冯文猛表示,我国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向社会化转变,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仍存在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才缺乏、财务可持续性、监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

一个人的衰老,从能自理到吃喝拉撒都要人照护,不能行走、不能说话……完全失能,或许是一个过程,亦或是一个不幸的瞬间。

《中国老龄产业发展报告(2021-2022)》显示,截至2022年末,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达2.8亿,其中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大约有4200万。

24小时不离人的看守、巨大的精神压力、高昂的护理费用……失能老人的照护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痛点,“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更是道出了多少家庭在照护失能老人上的艰辛。而在这场养老服务的困局里,有的是不被信任的养老机构、困在父母病床前的低龄老人和被高昂护理费用劝退的家庭。

他们更愿意居家养老

10月26日下午1点半,秋日和煦的阳光透过向南的窗户照进李秀兰(化名)的卧室,一切是那么的安静又祥和。躺在床上的李秀兰正安静地注视着在床边认真写写画画的老伴儿。

王怀民与老伴儿都是教师,自1965年结婚,如今已携手走过了58个春秋。今年4月,李秀兰因为便秘4天肠道出现破损,导致血液感染,前后住院治疗2次,之后便无法站立、大小便失禁、长期卧床,成了一位重度失能老人。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分析,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一到两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三到四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五到六项“做不了”的则定义为“重度失能”。

“没病之前她可是我们家的大拿,她倒下了,这下换我来。”王怀民说。

除了每天身体指标的检测与记录,王怀民还要为老伴儿做饭、更换尿不湿、翻身、拍背、擦身体、抹痱子粉等,一天下来常常累到话都不想多说一句。后来家里请来一个保姆,每个月4000块钱,负责每天的午饭和打扫卫生,偶尔也会帮着他照护老伴儿,这才让王怀民有了喘息的机会。

“我遇到了一个好保姆,要不是她,我一个人真的照顾不过来。”王怀民跟记者感叹。

看着已年过八旬的父亲每日略显吃力照顾母亲的样子,女儿王燕(化名)不忍,曾提议将母亲送去养老机构让专人进行看护,为父亲减轻点负担,也让母亲能得到更专业的照护。但话一提出,就被王怀民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我是她最亲近的人,最了解她的脾气性格,谁照顾大概也超不过我。我现在身体还可以,照顾她现在的吃喝拉撒睡,我还能行。”说完,王怀民转头看着躺在床上的老伴儿停顿了会儿又继续说到,“都相伴一辈子了,她年老了得病的时候,我更应该关心照顾她,假如哪天我不行了,再请人。”

在我国,非正式照护者是失能老人长期照护的主力军,大多数失能老人都是由子女、伴侣在家照护。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原秘书长、唐钧研究员向健康时报记者表示,我们原来以为只有中国的老年人不愿去养老院,但研究发现,其实全世界的老年人都一样。社会保障界组团前往发达国家考察,发现他们的老年人95%以上都住在家里,而由自己、家庭和社区承担照护责任。现在发达国家的养老政策都在往这个方向发展,而养老机构的责任则是收养严重或完全失能失智老人。

“我们调研发现,在中国,事实上大多数需要长期照料和护理的老年人事实上也是居住在自己家或儿女家,但是在没有选择时,还是愿意入住养老护理照护机构为好。”唐钧说,既然我国绝大多数失能老人处于居家养老状态,我们就需要将机构照护、社区照护和居家照护整合起来,形成一个有机的体系,这样才能做好老年照护服务。

每月还有差不多一万元的开支

“照顾失能老人之后,才明白什么是人间疾苦。”北京市朝阳区居民王明(化名)有感而发。

2年前,王明的舅舅突发脑梗,送去医院及时救治,最后命虽救回来了,但却留下了严重的后遗症——半身不遂外加脑萎缩。由于舅舅无儿无女,照护的重任便落在了王明一家和其姨妈两家的身上。他们曾凑钱请过多个住家保姆,但总是没过多久就不愿意干了,“我能理解,毕竟照顾失能老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曾经也有身边的朋友劝王明一家把舅舅送去养老服务中心,但舅舅的态度却很坚决,“死都要死在家里!”这个想法便再也没有人敢提起。

“现在是60岁患有高血压的母亲带着我和68岁的姑姑一家,轮流照顾舅舅。吃饭是每天最烦心的事,常常要花半小时才勉强喂几口。更让人头疼的是,舅舅大小便失禁严重,经常拉在裤子和床上。”王明说,“舅舅生病后脾气也变大了,还得像哄小孩一样哄着他,日子一长,全家都身心疲惫。”

“这样的工作,一家人齐上阵感觉都不够。精神也时刻紧绷,24小时待机,有时候一晚上要醒好几次去看舅舅睡得好不好,这两年都有点神经衰弱了。”王明感慨道。

为使更多失能老人得到专业照料,避免陷入“一人失能、全家失衡”的困境,我国从2016年开展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202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至49个城市。根据国家医保局公布的数据,截至2022年年底,长期护理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69亿人。

除了体力上的付出,王明一家人在经济上也面临不小的压力。他告诉记者,这几年给舅舅做康复治疗已经花费了不少钱,基本上都是由他家和姨妈两家人承担,对于长护险他们也未曾听说过。

记者走入多家养老机构了解到,失能老人的照护费用远高于能自理老人。一家民营养老机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入院老人的平均年龄在87岁,院里失能老人人数已经占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完全失能的老人有近90位。机构一张床位5000元/月,护理费用6800元/月,餐标50元/天,一位自理老人一个月需花销13000余元。而失能老人因特殊的照护需求,护理费用一般在6800元基础上,还要增加4300元/月,如需1对1的24小时专人照护的费用则是500元/天。

“现在,每周要去康复医院做三次复健治疗,一次就要几百块。此外,每天至少要用两条纸尿裤,加上吃喝,一个月开销将近一万元。”王明说。

困在父母病床前的低龄老人

10月26日,在天通大爱颐养中心,87岁的隋爱莲(化名)坐在床上时不时就摆弄下放在床头边的花,“这是我昨天过生日,女儿来看我送给我的生日花,我很喜欢。”隋爱莲跟记者说。

今年是隋爱莲住进养老机构的第5个年头,5年前的一个春节,隋爱莲某天夜里在脱衣服时不慎摔倒导致胯骨骨折,自此再没站起来过。刚摔的那一个月,60多岁的女儿曾尝试照护母亲,最后因体力不支,无法给母亲更好的照护,将母亲送到了养老机构。

“我不会护理的那套专业手法,我也60多岁了,常常给母亲翻身、更换完尿不湿,自己累的胳膊就抬不起来了,有时候力气用不对也弄的母亲很不舒服。后来,母亲心疼我,自己尿了也不说,等攒多了再换,好几次我发现时,她的臀部已经捂出了红疹,我看着很心疼。”隋爱莲女儿李芳(化名)告诉记者,后来母亲进入养老机构后,经过专业的护理,身上再没出现半点不适,自己的精神压力也小了很多。

“基本每周我都会去看望母亲一次,天气好的时候,一进门看到阳光照在母亲身上,她转头看向我一副岁月静好的样子,我就知道当初的决定没有错,很欣慰。”李芳说。

除了那盆新来的生日花,在隋爱莲的房间里,还摆放着各种各样的手工制品,有纸糊的灯笼、手卷的纸卷画、用黏土捏成的玩偶......这些都是她在手工课上的“小成就”。前几日,机构还将她的作品编辑成册印了出来,10月26日,隋爱莲翻开册子,一一给记者展示着她的杰作。

“母亲之前是一名科研人员,一辈子都很内敛,从没有参加过社区的老年活动,总是一个人在家的时候,难免孤独,如今到了这里,每天有她爱好的活动,有专业护理人员的护理和陪伴,健康的饮食,我很安心。”李芳说。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

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失能老人的数量逐渐增加,而如何保障失能老人的养老需求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自新中国成立后出现了三次人口出生高峰,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正陆续进入老年阶段,如今我国平均寿命在78.3岁以上,未来老年人口增速将比原来更快,随着近几年出生人口的减少,老年人口的占比也将进一步增加。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医疗技术水平的进步,未来我国高龄人口的规模也将进一步增长,高龄人口的增加势必会带动失能老人人数的上涨,这是不可避免的趋势。”冯文猛表示。

“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不少家有失能老人面临的窘境,如何做好失能老人的照护很重要。冯文猛表示,我国失能老人的养老服务需求在向社会化转变,但目前我国养老服务体系仍存在供给不足、服务质量参差不齐、人才缺乏、财务可持续性、监管和评估机制不完善、创新发展和技术应用滞后等问题。

对于如何改善失能老人照护难的困境,冯文猛指出,第一,提高居民健康意识,做好健康监管,减少失能半失能情况的发生;第二,做好疾病早筛,在早期对居民健康状态做好监测,通过早干预来减少疾病的发生;第三,把专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建起来,完善养老服务制度,提高养老服务技术等;第四,建立完善养老服务费用分摊机制,减少家庭负担的同时让更多老人能住得起养老机构;第五,利用智慧技术手段赋能养老服务,通过智慧医疗、养老、康养等模式的深入推进,把老年人的健康“管”起来,让老年人享受幸福与便捷。

除此之外,唐钧指出,为解决失能人员的长期护理问题,应该进一步扩大长护险试点范围,找到符合我国实际的解决问题路径,尽快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在个人、单位、国家和社会之间合理分配养老护理责任。“目前我国各个城市老年照护服务的‘中档’价格,大概相当于当地平均养老金的一倍。如果长期照护保险的支付水平能够覆盖市场价格的一半,另外一半以养老金支付,再辅以社会救助和慈善捐助,完全失能老人入住专业照护机构应该就不成问题了。”唐钧说。

不感兴趣

看过了

取消

人点赞

人收藏

打赏

我有话说

0/500

同步到新浪微博

进群即领

扫码加入

扫码进群

您的申请提交成功

意见反馈

下载APP

健康界APP

了解更多

返回顶部

您已认证成功,可享专属会员优惠,买1年送3个月!开通会员,资料、课程、直播、报告等海量内容免费看!

THE END
1.4000万人的洗澡问题在日常生活中,洗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件简单的小事,但对于居家养老的高龄失能老人来说确实是个难题。 近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新岗位——老年助浴员。 这个新岗位的出现,是否能解决老人洗澡难题?能不能减轻家属的照料负担?来看记者的调查。 破解失能老人洗澡难题 ...https://m.gmw.cn/2024-08/16/content_1303823703.htm
2.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困境及网络构建研究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困境及网络构建研究--以Z县为例.pdf,摘要 农村失能老人家庭照护者社会支持困境及网络构建研究 ——以Z县为例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进程的演进,失能老年人长期照护问题日益突出。家庭作 为最主要的场域,在失能老人照护体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在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4/1107/8132075056006142.shtm
1.天气冷,多久洗一次澡更降?澎湃号·湃客澎湃新闻饱饭后身体血液主要流向需要消化的胃肠器官,此时洗澡不仅会影响正常消化,甚至会因大脑、心脏的供血不足而有脑梗、心梗等意外发生。 2、剧烈运动后洗澡 运动后体温升高,毛孔扩张,立刻洗冷水澡会使毛孔骤然闭合,易引发感冒等不适,洗热水澡则会进一步升高身体温度,加大燥热不适感。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9530503
2.“银发”观察:助浴服务悄然兴起,如何破局老人洗澡困境?解决的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让失能老年人有尊严的生活 在助浴师上门服务之前,何爷爷的洗澡是家里的大难题。“前些年身体好,我们就找外面的浴室去洗澡。后面老头的身体没那么好了,外面很多浴室就不太方便了。”再往后,钟奶奶就只有在家给何爷爷洗澡,但终究是力不从心。在检查完老人身体情况无碍后,洗澡正式开始。http://cdmzj.chengdu.gov.cn/cdmzj_gb/c121875/2024-08/22/content_515820ceab59447e8655b0d00d3a698e.shtml
3.福州:助浴服务悄然兴起帮助失能老人找回体面吴良妫为林女士擦浴 助浴员正在为失能老人助浴□本报记者 陈坤 “阿姨,我现在给你擦手臂。”助浴员吴良妫对着61岁的林女士说完后,开始用温热的毛巾为她擦拭。 三年前,福州的林女士摔了一跤导致脑出血,变为植物人后,她的饮食起居全部需要借旁人之手完成。其中,最难的是洗澡。 根据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公布的...https://fjwsb.fjdaily.com/pc/con/202411/28/content_414005.html
4.居家失能老人护理的现实困境及应对措施一、失能老人失能老人是指由于年迈体弱、疾病等原因导致部分或完全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老年人1,按照国际通行标准katz日常生活功能指数评价量表,吃饭、穿衣、上下床、上厕所、室内走动、洗澡6项指标,12项“做不了”的,定义为“轻度失能”,34项“做不了”的定义为“中度失能”,56项“做不了”的定义为“重度失能”。https://m.renrendoc.com/paper/17324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