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客户家中的陈世军先给自己穿上鞋套,一边探头向张大爷问好,一边打开随身携带的工具包。他拿出血压检测仪、体温计、血氧检测仪等仪器,做好各项检查后,才正式开始助浴工作。
“先在床上铺上塑料隔层,再将防水气垫放在隔层上,一个特制浴缸就做好了。”10年老人助浴生涯,陈世军训练出一套精细的服务流程,“一般是从下往上,从远端脚的部分开始往上洗,等老人逐渐适应水温,避免引发血管问题。”
据陈世军介绍,公司接到需求后,首先会安排专业医生对老人进行两次身体评估,护理员在上门时也要再次检测血压、脉搏、血氧、体温等身体数据。
对失能老人而言,简单的洗澡动作被划分为若干个明确的步骤:从双臂到双腿,从前胸到后背,从洗头到泡脚……陈世军逐块区域地帮老人洗澡,整套流程持续一个半小时。
人口结构老龄化的趋势背后,是急速增长的养老生活服务需求。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超过4000万,失能老人养护难、洗澡难,已经成为居家养老的普遍难题。在此背景下,像陈世军这样专门提供上门洗澡服务的“老人助浴师”应运而生。
“帮老人洗澡这件事是一个门槛很高的技术活,并且有一定的安全风险,极需耐心和仔细。”刚入行时,陈世军也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的挑战。凭借负责任的态度和公司技能培训的打磨,他的专业操作得到了老人们的认可和家属们的积极反馈,也慢慢提升了自己的服务水平。
据悉,“老人助浴师”所属的养老护理员队伍,并非只从事为老人洗澡的基础工作,其操作需符合相应的服务标准。从业人员必须拿到国家颁发的护理员资格证,才能上岗为老人服务。高级助浴师除提供基础服务外,还需要掌握康复服务、照护评估、质量管理、培训指导等职业技能。
从业人员缺口大
据美团平台数据,2021年,“老人助浴”“老人洗澡”等关键词搜索量同比增长达808.06%,“老人助浴”订单量同比增长1450%。陈世军等从业者,也可以依托互联网平台提供灵活的助浴服务,实现供需匹配。
今年43岁的陈世军来自山西省晋中市和顺县松烟镇富峪村,在河北、北京等地从事过保安及物业安全管理等工作,2012年经老乡介绍应聘北京慈爱嘉养老服务有限公司的护理员。从业10年来,陈世军先后服务了超过500个失能老人家庭。
相较市场需求,养老护理行业的人才供给存在巨大缺口。2021年5月,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对养老护理员的需求多达600多万,但是目前仅有50多万名从事养老护理的服务人员,远不能满足需求。
为缓解人才短缺困境,近年来,中央及各地政府多次出台政策鼓励支持行业发展。2022年2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规划》,支持社区助浴点、流动助浴车、入户助浴等多种业态发展,鼓励“子女网上下单、老人体验服务”。北京市民政局也联合出台了《北京市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实施办法》,对于中职、专科、本科及以上学历的毕业生,给予4万元至6万元的入职养老服务行业奖励。
随着支持政策相继出台和配套环境的改善,越来越多年轻人也愿意投入到养老护理行业,1996年出生的张晴就是其中之一。大学期间,她就曾做过养老服务工作实习,“有的老人因为失去行动能力,吃喝拉撒都在房间里,很久没有洗过澡,刚开始做会忍不住干呕、恶心。”张晴的起步很艰难。
2020年,具有丰富养老护理经验的陈世军已转入管理岗,月工资稳定在1万元左右,但他仍坚持在一线护理岗位提供服务,“我非常认同公司强调的全员培训和终身培训制度,只有真正投入一线服务才能更好地提升水平”。目前,陈世军带领的团队成员超120人,穿梭于北京的大街小巷,为失能老人排忧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