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炎热、湿度大,皮肤病高发,医院皮肤科门诊量比秋冬多一倍
在夏季常见皮肤病中,夏季皮炎、热痱的患病人数减少,而丘疹性荨麻疹的患者增多
被宠物身上的虱子叮咬,或食用高蛋白的鱼虾海鲜等食物,或睡竹席藤席,均可诱发荨麻疹
福州的夏季非常炎热,空气湿度大,此时正是病菌滋生的好时机,因此每年此时医院的皮肤科病人总比平时多。福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皮肤科副主任医师李希希介绍,夏季该院皮肤科的患者数量比秋冬季节会多出两倍。
据悉,近些年夏季皮肤病的发病情况有了变化:由于空调在家庭的普及,夏季皮炎、热痱的患者数量减少,相反荨麻疹的发病人数增加。李希希表示,这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有关,养宠物的人多了,高蛋白饮食的人也多了,这都给荨麻疹的发病提供了可乘之机。
狗虱咬人患上丘疹性荨麻疹
被蚊虫虱叮咬或食物过敏
为何丘疹性荨麻疹患者增多?李希希说,这要从该病的发病原因说起。丘疹性荨麻疹其实是一种过敏反应,是人体接触了外界过敏原而在皮肤上形成的症状。一般来说,有三种诱因:一是被蚊子或宠物身上的虱子叮咬;二是吃了高蛋白的鱼虾海鲜等食物,引起胃肠障碍;三是夏天睡竹席或藤席,被席子里隐藏的螨、蠓等叮咬。“现在城市里养宠物的人越来越多,而且广东地区居民也喜好吃鱼虾海鲜,所以丘疹性荨麻疹的患者就多了。”
李希希介绍,丘疹性荨麻疹的表现是在身上长绿豆大小的淡红色小包,性质坚硬,顶端常有小疱,发痒抓破后会结痂。丘疹性荨麻疹喜欢“扎堆”出现在躯干和四肢,常分批出现。其病程长短不一,经常这批自行消退后又长一批新的出来,如此反复,到了入秋天气转凉后逐渐痊愈。当发病时,患者会觉得瘙痒难当,抓痒后又容易继发感染,特别是到了晚上发作得更厉害,十分烦人。
专家提醒,由于丘疹性荨麻疹是一种过敏反应,本身有过敏体质的人更易中招,因此,过敏体质的人到夏天更应注意防范外界的不良刺激。
防虫防虱注意饮食
李希希介绍,荨麻疹的发生和外来诱因有直接关系,所以避免了这些诱因就可加以预防:
2、家养宠物要除虱。本身是过敏体质的人,或者有荨麻疹病史的人,要注意家居卫生,避免滋生蚊子和虫蚁。过敏体质者家中尽量少养猫狗等宠物,如果养的话一定要定期给宠物除虱。
3、有一些药物可能会引起过敏,诱发荨麻疹。这些药物包括青霉素、四环素、氯霉素、链霉素、磺胺类药物、多粘霉素等抗生素,安乃近、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剂等。
4、保持情绪平稳,避免刺激。过敏体质者喝酒、受热、情绪激动、用力等都会加重皮肤血管扩张,激发或加重荨麻疹的症状。另外,橡皮手套、染发剂、加香料的肥皂和洗涤剂、化纤和羊毛服装等,对于过敏体质的人或荨麻疹患者都可能成为不良刺激。
去除病因四周内或可痊愈
据了解,荨麻疹的治疗并不麻烦,关键是去除病因,远离过敏原。西医治疗荨麻疹,通常是对症治疗,采用扑尔敏、氯雷他定、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对严重的患者再加上激素固醇类的药,这些药可以迅速控制症状,但药效最多一两天,只能临时止痒,无法解决复发问题,患者不能停药。此外,还有一种脱敏疗法,依据过敏原检查进行治疗,但效果并不理想。
李希希介绍,人体的辅助性细胞可分为TH1和TH2两个亚群。而TH2细胞排泄的细胞因子主要在抗体构成及过敏反响过程中起效果。TH1和TH2之间经过细胞因子而相互调理,健康情况下,TH1和TH2会相互平衡,且同时接受辅助性T细胞调控,在辅助性T细胞调控能力欠缺时或接触到某些异性蛋白质或细微分子后,TH2过度活化,致使TH2细胞激素排泄量过高,促使IgE升高,使血清中IgE浓度上升,从而引发各种过敏症状。因此,与正常人比较,荨麻疹患者血清IgE显著升高,肥大细胞数较多并且细胞膜上的IgE受体也较多。
抗过敏益生菌菌株组合物欣敏康益生菌能够通过增进TH1型免疫反应来调控因过敏而反应过度的TH2型免疫反应,促进体内干扰素的分泌调控而抵制免疫球蛋白IgE,对肠道菌群在维持和发展中具有过敏倾向的患者起作用。欣\敏\康抗过敏益生菌具有较好预防过敏性疾病的效果,能够降低血清中的IgE抗体,恢复机体菌群比例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防止过敏的发生,进而促进人体健康。这种安全的抗过敏益生菌抗过敏免疫参与调节疗法的介入可以有效减少或缩短抗过敏西药的疗程,减少过敏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