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篇系列参加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见闻之8
2006年,当时的行业老大春兰率先出现了亏损,净利润不到1亿,收入基本上是两三个亿,造成财务困难的原因就在于自建了营销的渠道。
小天鹅公司1958年在江苏无锡市成立,是当时中国仅有的经营洗衣机业务的公司,1978年中国首台全自动洗衣机在小天鹅诞生,1993年无锡小天鹅股份公司被批准成立,1996年7月18日,以4.46港币/股,小天鹅公司成功发行7000股B股,1997年3月28日拟12.24元/股,发行6000万A股,并顺利在深圳交易所上市。1996年在深交所上市,对小天鹅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这既让他成为了中国洗衣机第一股,也成为小天鹅战略失策的起点。
对于一家公司而言,上市就意味着迅速吸纳了大笔流动资金。这时候上市公司一般面临两个选择:第一,继续在自己的主营业务领域攻城略地,增强企业“护城河”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盈利能力。
第二,利用融资来的钱,开辟新的业务线,进行多元化发展,布局未来。这两条路没有绝对的对错,取决于管理层对企业自身以及外部环境地判断。当时在洗衣机领域已经难寻敌手的小天鹅,义无反顾的做出了第二个选择,开始奉行“以洗为主,同心多元”的战略规划。
这样的指导思想下,小天鹅开始涉足洗碗机、干洗机、冰箱、空调等多项业务。截止2003年,小天鹅已经拥有了33个子公司。不过新业务迟迟没有起色,反而拖累了洗衣机主业的竞争力出现衰退。
2001年,小天鹅净资产收益率降到1.34%,主营业务利润下降了27%。2002年前三季度,小天鹅的洗衣机销量同比下滑2.8%,销售额也下降了8.7%。2002年整年,集团亏损达到了4.18亿元。
洗碗机和空调业务是诸多子公司中的亏损大户。小天鹅曾对洗碗机寄予厚望,但投入的3000万美元最终打了水漂。2002年,小天鹅旗下的梅洛尼洗碗机有限公司亏损额达到2007万元,母公司为其贷款提供的担保等全部计提损失。
2003年6月24日,小天鹅的洗碗机有限公司宣布解散清算。除洗碗机在外,集团2000年开始投资2.3亿元建立了“小天鹅”制冷基地,此后又斥资20亿进军中央空调。
2003年5月,作为上市公司的小天鹅发布风险性提示公告:年产120万台的空调压缩机项目暂缓实施,年产20万台多联体中央空调项目取消。亏损最严重的是小天鹅营销有限公司,2002年全年销售收入22亿元,但亏损数字却高达3.9亿。
小天鹅在2001年还遭遇了“黑天鹅事件”,对于企业的处境更是雪上加霜。1997年小天鹅申请发行股票,集团领导为“答谢”原江苏省体改委主任李三元,赠送十余万元。结果2001年东窗事发,李三元被捕,小天鹅领导遭调查,企业失控8-9个月。在此期间,集团主营的洗衣机业务已经出现亏损,但为了帮助小天鹅摆脱股票事件的影响,无锡市政府强行将两个优质企业并入小天鹅集团,目的就是要做大企业销售额,冲淡“股票事件”的影响。
小天鹅此事已经成了一个烫手的山芋,欲除之而后快,眼不见,心为静。
小天鹅被ST处理后三个月,南京斯威特集团注资获得其27.84%的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无锡市政府相中斯威特集团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曾经帮助上海中纺机(600610,900906)成功摘掉了ST的帽子。小天鹅的这次易主确实得偿所愿,2003年财年集团就实现了扭亏为盈,实现净利润3000多万,成功化解了退市危机。
2004年,斯威特进一步增持小天鹅股份达到65%,更加牢牢的将其控制在自己手里。对于斯威特来讲,小天鹅确实是一块“肥肉”,品牌知名度高,而且现金流巨大,每年采购和销售流水有50亿元之巨。为了得到它,斯威特也是下了血本,前前后后一共注资7个多亿。
小天鹅全盛时期,全国有27个经营部,全部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由于运作不规范,各地的呆账、死账以及其他原因造成的“潜在亏损”高达2亿。
其实2002年遭遇巨额亏损之时,集团虽然元气大伤,但也并非没有挽回的余地。但是基于亏损现状和股票事件的政治影响,当地主管部门领导还是急于出手这个烫手山芋:扭亏成功就是政绩,即使失败也可以收回来另找出路,所以才押宝在了斯威特集团身上。
1998年7月30日,10股送2股后,小天鹅股本结构。
国有股20,900万股
流通A股7,200万股
流通B股8,400万股
总股本36,500万股
B股最低价1.44港元/股(2005年7月20日)A股最低价2.58元/股(2005年7月19日)如果按B股最低价估值1.44X36,000=51,840万港币。
总股本
净利润
现金分红
每股现金分红元
1996
2.44亿股
1.785亿元
1.25亿元
0.51元
1997
3.04亿股
2.629亿元
1.37亿元
0.45元
1998
3.65亿股
2.245亿元
0.375元
1999
2.092亿元
1.10亿元
0.3元
2000
1.896亿元
从上表可以看出,小天鹅3.56亿股总股本,每年都有二亿左右的净利润,按B股估值总市值不足六亿人民币,市盈率仅仅三倍。
要制单小天鹅一己之力,实现了国产全自动洗衣机从0到1的突破,蝉联中国全自动洗衣机市场11年销售冠军,小天鹅已经给攒下5000多页自主知识产权。实力举世瞩目!
业内人士都知道,小天鹅亏损,主要是受多元化影响,只要迅速清理非主营业务回归主业还是全自动洗衣机行业的王者,南京斯威特的老板--严晓群,也算慧眼织英雄、怜香惜玉,并没有对小天鹅有非份之想,只委派了一个财务总监,小天鹅非常幸运的得以在原管理团队的用心呵护下毫发未损,证券市场风雨飘摇,人心浮动,股价下跌.在实业界却是暗流涌动,摩拳擦掌虎视耽耽,笔者也利用参加股东大会机会穿针引线,宣传小天鹅的收购兼并价值。
价值投资就是利用每一次资本市场危机以破产的价格.去收购那些心仪已久的“落难王子”
由于它们高贵的血统,如同一块“和氏壁”尽管遇到波折和困难,但是瑕不掩玉,一旦重回正常轨道,它们就会价值连城!
2012年,营收下滑至1027.13亿元,净利润继续下降至61.41亿元。
虽然营收规模很大,利润却越来越薄。
在技术和行业门槛不高的空白家电产品市场,快速扩展产品业务。
再叠加住房商品化的扩张期,2013年,美的财务数据开始好转,2014年美的营收为1423.11亿元,净利润为116.46亿元,几乎是2011年的两倍。
而美的也开创了中国第一家千亿级民营企业没有父传子,而是由职业经理人传承的先例。
市场在何享健身上找到了对“造钟人”具象且生动的注脚。即“建立一家公司,使公司在任何一位领导身后很久,经历许多次产品生命周期,仍然欣欣向荣。”
从结果来看,交棒给方洪波后的美的,确实依旧欣欣向荣。何享健的大度放权管理方式,以及对方洪波的提拔和任用,被视为一家现代化企业任命职业经理人管理的典范。
2013年3月,美的公告美的集团以换股方式吸收合并美的电器,于2013年9月18日上市交易,美的电器终止上市。
美的电器成为中国第一批进行股份制改造首家上市的乡镇企业,顺德市北滘镇改府下属的北滘镇经济发展总公司持有其44、26%的股份,为公司第一大股东。
美的的管理层收购日期是2001年的1月19日,但公司真正操作管理层收购是从1998年开始的,
在“T+3”模式下,企业可以对原材料价格变动做出快速反应,降低原材料价格波动和高库存对成本的影响。
同时,成立电商公司,大力推动线上直营,在渠道端推广“网批模式”。
2014年底,小米公司与美的集团同时发布公告,宣布美的集团与小米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小米科技斥资12.66亿元入股美的集团,将持有后者1.29%股份。
具体合作包括智能家居产业链全面协同发展、移动互联网电商业务全面合作、智能家居生态链、移动互联网创新的共同投资。
方洪波的这一步,将美的带进了小米的生态链。
2015年随着棚改货币化启动,中国商品住宅销售进入高峰期(年均销售15亿平)。红利没能捞着,股灾先悄然而至,2015年三季度A股市场大幅下跌。
11月底,美的以1.78亿元的价格入股埃夫特,获得其3560万股股份。不过7年过去,埃夫特一直处于亏损状态。今年6月6日埃夫特披露股东减持计划,美的集团拟减持不超6%股份,据二季报所示,美的当前持股下降至5.78%。
2017年,美的收购了伊莱克斯的北美吸尘器品牌Eureka,进一步整合了小家电的全球布局。
2018年,房地产上行势头戛然而止。美的作为房地产产业链中的一环,深受影响。最直观的便是2018年,美的的营收同比增长仅有个位数,仅高于2015年。分产品来看,暖通空调增幅最大,达到14.73%,但机器人及自动化系统没能实现增长,下滑5.03%。
2023年8月30日,美的发布了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969.88亿元,同比增长7.84%,归母净利润182.3亿元,同比增长14%,2023二季度单季收入1007.25亿元,同比增长9.1%,首破千亿大关,归母净利润101.9亿元,同比增长15.6%。分产品看,上半年美的暖通空调收入920.0亿元,同比增长10.54%、消费电器收入681.4亿元,同比小幅增长2.72%。此外,一直造成业绩拖累的机器人业务,今年上半年增速较快,机器人、自动化系统及其他制造业实现收入172.6亿元,同比增长26.07%。家电行业早已过了增量时代,几乎是行业的共识。在当下存量博弈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的如何一手稳抓主营,一边寻找到新的增长点,才是当下的重点。而方洪波的“野心”也不仅仅只是白电巨头,而是更为广阔的科技型企业。通过十年的数字化改革,方洪波在8月中旬的峰会中表示,美的的现金周期已经由2012的26天,缩短到了去年的-2.5天,也就是美的做了3000多亿的生意,都没有动用自有资金,全是社会的资金,还要在银行存2.5天。故而每年近30亿投入的数字化改革还将继续。企业的商业模式也将改变,不仅仅是家电,而是智能家庭、数字楼宇、智慧物流、智能制造。这些更为广阔的蓝海,是美的要征服的星辰大海。
但他依然是这家巨无霸的最核心人物。招股书显示,美的集团由美的控股持有约30.9%,而美的控股则由何享健持有94.5%。另外,何享健也持有美的集团约0.5%的直接权益,连同美的控股持有的股份,何享健拥有约31.3%的权益,是公司最终控制人。刚刚捐赠30亿,子女低调活跃在创投圈,家业传贤不传子,何享健隐秘在幕后运筹帷幄。
今年5月,何享健个人出资30亿元人民币,以个人名义成立了“何享健科学基金”,支持那些为科学坚持付出的人。
一向甚少露面,这一次何享健通过视频形式,表达了成立科学基金的初衷和期许。“成立科学基金,就是为了帮助更多科学工作者沉下来搞科研,号召年轻人努力参与国家科技进步、变革创新,”
做投资,也是何享健扩张美的版图的重要路径之一。梳理美的生态企业,一家名为“宁波美域创业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主体印入眼帘,何享健本人持股99.7%,以LP身份出资了高瓴、顺为资本等投资机构。
而在直投层面,美的同样出手阔绰。2018年,美的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在广东佛山成立,由何享健间接控股,投资范围覆盖了新能源、芯片半导体、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科技领域,投出了包括芯聚能、晶艺半导体、高景太阳能、英华特、思必驰、华瑞微电子等明星公司。
在今天的商业世界,我们总能捕捉到何氏家族的身影。何享健育有一子二女,与世俗规律不同的是,他们都没有选择回家继承家族企业,而是独自外出单干,在自己的领域大放异彩。
何剑锋,何享健独子,毕业于华南理工大学,早在1994年就开始自己创业,专注于投资行业,现任盈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坐拥上市公司盈峰环境和百纳千成,市值超200亿元。
何剑锋在创投圈十分活跃,布局了新能源、芯片半导体、高端装备制造、环境环保等重要领域,其中不乏商汤科技、云鲸智能、酷哇机器人、广汽埃安、粤芯半导体等明星项目,还是松禾资本、同创伟业等投资机构的LP。
这两年来,何剑锋执掌的盈峰投资与地方引导基金关系密切,曾联合安徽、西安、佛山、南通等地发起设立股权基金,通过股权投资布局新兴产业,从而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
大女儿何倩嫦、小女儿何倩兴也拥有自己的事业。长女何倩嫦控股的会通新材,在2020年成功在科创板上市,目前市值近50亿元。二女儿何倩兴初露锋芒,名下企业多家。其中由她实际控制的佛山顺德承美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成立于2021年,是一家以从事商务服务业为主的企业。
一家人齐心协力,如今的何氏家族坐拥美的集团、合康新能、万东医疗、科陆电子、美的置业、会通股份、盈峰环境、百纳千成等一系列上市公司,版图覆盖电器、地产、物业、投资、新材料等,筑造了一个商业帝国。
正因如此,坊间有个说法——何氏家族除了美的,还有另一个千亿级隐形美的
3006764320
佛山·陶朱公·倪堯龍
成稿于祖庙聖域·靈應殿·萬福台
2023年10月29日
2023年11月6日打印
美的(000333,曾用000527)分红,配股,增发一览表
1993年11月12日
以8.45元/股
发行2277万股
募集1.84亿元
1993年
10股送10股
10股派1.5元
1994年
10股派4.3元
1995年
10股送1股
10股派2.00元
1995年8月12日
以3.95元/股
配股2,625.78万股
募集1.04亿元
1996年
10股送2股
1997年
1997年7月5日
以7.00元/股
配股5,582.97万股
募集3.91亿元
1998年
10股转3股
10股派2.50元
1999年
10股配2.8元
1999年7月26日
以7.50元/股
配股5,466.61万股
募集4.10亿元
2000年
10股派3.00元
2001年
2002年
10股派1.00元
2003年
10股派1.20元
2004年
10股送3股
10股派1.50元
2005年
股改10股送1股
10股派5.00元
2006年
10股派3.50元
2007年
10股送5股
10股派4.00元
2008年
2009年
2009年月日
以元/股
增发1.89亿股
募集亿元
2010年
2011年
10股派4.50元
2011年月日
增发2.64亿股
2012年
10股派6.00元
2013年9月18日
以44.56元/股
发行6.86亿股
募集305.10亿元
2013年
10股送15股
10股派20元
2014年
10股派10元
2015年
10股派12元
2015年6月25日
以22.01元/股
增发5,500万股
募集12.04亿元
2016年
2017年
2018年
10股派13元
2019年
10股派16元
2019年6月19日
以40.74元/股
增发3.24亿股
募集131.86亿元
2020年
2021年
10股派17元
2022年
10股派元25
原始股1万股=2X1.1X1.2X1.3X1.3X1.1X2X1.5X1.5X2.5X1.5=82.82万股
最低价3.79元/股(1996年1月22日)最高价108元/股(2021年2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