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子女对父母拳脚相向的报道屡见不鲜。觉得自己买不起车就挥棍毒打老父亲1个小时之久;因为父母出不起钱给买房就当众殴打双亲;更有甚者,竟然要钱不成就在大庭广众之下用刀捅向自己的生母!
不光是那些“幼稚”的成年熊孩子,泽镔在日常生活中也时常看见,小孩因父母不让其玩电玩就对父母拳打脚踢的;不给零花钱就脚踹父亲的;不给买喜欢的玩具就当街殴打母亲的……等等事例。以至于孩子打父母,已经成为了新的家庭暴力形式。
虽然心惊这些大逆不道的事的发生,不过,当泽镔静下来想了想,记得小时候背过《三字经》,里面有句话叫做——“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当下这么多的熊孩子,其父母一定多少都存在问题。
用一局王者荣耀的流量,
细细看下这段视频
怪谁?
孩子胆敢在家庭内施暴,除非患有精神疾病的缘故,一般来说,根源在于家长从小对孩子的放纵溺爱或“棍棒教育”。其实,真的没有熊孩子,只有熊父母。熊孩子的产生,是从父母的管教方式发展而来的。泽镔觉得大爷这话意简言赅,按着这样发展下去,日后就会出现大爷说的这三种人。
在当下,大爷说的这三种人实在是屡见不鲜,每个人的身边多少肯定会有这样的人存在。其实泽镔认为,除了这三种人外,那些危害社会的人,他们造成的后果更加可怕!
泽镔还在小学的时候,班主任姚老师给我们讲了个故事。有个单亲男孩子家里很穷,平时母亲要出去做零工贴补家用,因此疏于对男孩的管理和教育。这一天,男孩在河边玩,看见有人在钓鱼。男孩很好奇,于是就上前去看别人钓鱼,可是看久了后,男孩就只对水桶里钓上来的鱼感兴趣了。
因为家里穷,一年都不一定能吃上肉,所以男孩趁别人不注意,将一条鱼偷走了。男孩回到家以后,立马就把鱼给母亲,让母亲做鱼给他吃。母亲看见鱼后也很开心,也不问男孩鱼是哪里来的就将鱼给下锅了,吃完鱼后,母亲还夸男孩乖、厉害,能带只鱼回家来。
从此以后,男孩不断的从外面“带”东西回家,母亲也一直夸男孩。长大后,男孩也不去工作,一直在“带”东西。直到有一天,男孩因为偷黄金被抓进了监狱。母亲来探望他,男孩的脸上写满了失落和懊恼,在母亲临走前,男孩想再喝一次母乳,母亲同意了。可是出人意料的是,男孩趁狱警不注意的时候,将母亲咬死了。
狱警纷纷不解,大声质问男孩为什么要咬死自己的亲生母亲。男孩面无表情的说道:“如果她当初告诫了我偷鱼是违法的行为,我如今就不会这样了!”所以,才会有小时偷针,长大偷金的说法。可是,怪谁呢?
孩子穿鞋站在地铁座位上,旁人劝阻,一句“他只是个孩子啊!”就觉得可以应对一切;在别人的汽车上胡乱涂鸦、刀刻作画,被要求道歉赔偿时,也是一句“他只是个孩子啊!”就可以蒙混过关;不管孩子做了什么错事,最后都只会说一句“他只是个孩子啊!”。
没错,他确实是一个孩子。但是孩子犯错了,如果不及时改正过来,孩子就会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没有任何问题,以至于影响到孩子日后的三观。等日后做出大逆不道的事时,究竟是谁之过呢?孩子还是父母?
在现代社会激烈竞争的形势下,人们急功近利。于是,在教养孩子的过程中,选择“智力优先”的原则,只要学习成绩是“一百分”,就能“遮百丑”。
在许多独生子女家庭中,父母往往尽量满足孩子的一切要求,无论是合理的要求还是不合理的要求,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处处宽容,以至于孩子打骂父母,父母也认为是孩子一时任性。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两三岁的孩子稍有不满就伸手打父母,父母却从来舍不得动孩子一根指头。孩子和家长玩游戏时,孩子只能赢,不能输。孩子喜欢什么,家长就想方设法送到他们的身边……渐渐地孩子从小在家中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变得自私欲膨胀,丝毫不懂得感恩;再加上宣扬暴力的网络游戏、图书、影视等不良影响,还没有学会对自己负责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以暴力的方式达到自己的目的。
泽镔认为,父母需要去用心引导孩子,最好是能够言传身教,因为父母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有时候不能太过溺爱,不能够事事都以孩子为“中心”,从小对孩子放松管教,这样会造成孩子任性,对家长出言不逊、语言顶撞,甚至大打出手,最终“升级”为极端的暴力事件。孩子由任性而发展到打骂父母,应该说就是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娇惯造成的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