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湛江党政机关拒还18亿多元债务沦为“官赖”
赊账买车借债建楼——广东湛江党政机关拒还18亿多元债务沦为“官赖”
近日,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通报,当地党政机关拒不执行法院已生效判决,累积债务金额超过18.5亿元,严重侵犯了债权人企业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官赖”欠债多年不还,责任人安然无恙,超标楼堂馆所、豪车照常享受,损害了党和政府信誉,破坏法治诚信,亟须堵塞漏洞,严格监督和问责制度。
盖楼买车成为“官赊”重灾区
从去年3月起,各地法院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对党政机关执行人民法院生效判决的专项积案清理工作,清理党政机关拖欠债务的历史旧账。广东省湛江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外通报,湛江市各级党政机关仍有764件负债案件未执行到位,累积欠债超过18.5亿元。
位于湛江市体育南路的湛江市司法局办公大楼,1999年立项建设。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终审判决认定,大楼造价1900多万元,尚欠工程款291万多元及利息。记者从被拖欠的施工代表饶乃江提供的照片上看到,按设计,办公大楼带有天台花园、卡拉ok房、大舞台等休闲娱乐设施,厅内有罗马柱,门口前矗立华表,一副高档奢华派头。因工程款拖欠等原因,项目“烂尾”。2011年,财政追加投资建成使用。
党政机关赊账的另一大原由是公车消费。如湛江市霞山区民政局下属企业向霞山区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借款215万元购买豪华大客车,至今仍欠100多万元的本金和利息。湛江市东海岛经济开发区管委会与东海加油站签订协议,在该加油站购油,累计拖欠油费38万多元。
政府债台高筑,“官赖”各出损招
湛江市这些生效判决的欠账,最长的已经欠了20多年,有些债权单位已经解散,有的债权人从黑发等到了白头。“官赖”的手段,并不“高明”:
一是“新官不理旧账”。不少党政机关主要领导频繁换人,继任者拿出“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当记者把一份生效判决书递到霞山区民政局陈姓副局长面前时,陈副局长大大方方地表示不知情。债权人霞山区救灾扶贫互助储金会早已解散,基金会接管中心大门紧闭。一名民政局干部反问:过去这么久了,这钱还用还吗?
二是“躲猫猫”。法院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党政机关实属恶意赖账。有的单位把财政资金转移到专项资金账户上,以“专款专用”为名,造成“无可执行财产”假象,规避执行。有的欠款只是两千元这样的小数目,被告机关就是拒不执行,一拖就是十几二十年。
被湛江市下辖吴川市振文镇政府拖欠了120多万元工程款的肖先生说:“赢了官司照样拿不到钱!欠了十几个工人的工资,家里全靠别人接济。这十几年讨债,把我整个人的精神都拖垮了。”
湛江市下辖雷州市市民饶先生,当年给政府建办公楼时四十壮年,如今已经头发花白,到了退休年龄,仍然在不断上诉、申诉,希望司法机关主持公道。
湛江市此番专项清理行动,设定了最后期限:2013年12月31日。18.5亿元不是个小数目,仓促之间,钱从何来?
湛江市司法局办公楼项目,立项时国家已明确取消福利分房,而司法局以建设“广东省司法警察学校湛江分校”为名,集资修建办公楼和两栋家属宿舍楼。因资金不足造成烂尾,拖欠施工单位巨额工程款,不仅不对违法违规建设进行整改、重组,反而由财政追加投入,继续建成使用。法院的限期清理,又给了湛江市司法局一个“天赐良机”:该局负责人向记者表示,将向银行质押土地用于还债。这笔因违法违规集资建设楼堂馆所和住房欠下的款项,最终用变卖国有土地来偿还,而超标的楼堂馆所,照用不误。
湛江市另一个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告诉记者,该单位欠下的300万元办公楼工程款利息,已经跟上级部门沟通好,申请“工程经费”去偿还。
记者采访发现,党政机关之所以敢于赊账超标建楼、豪华消费、一赖到底,一是“官赊”乱花钱没有问责,花了白花;二是法院奈何不了“官赖”,赖了白赖;三是万不得已,最终总有财政兜底买单,白欠谁不欠?
赊账“官赖”亟待问责机制
然而,对于作为特殊被执行人的“官赖”,上述措施均告无效。“普通老百姓不履行法律判决,都要受到惩罚。本该起表率作用的党政机关,若不能依法办事,守住法律底线,就更应受到问责和惩戒。”中山大学政务学院教授蔡立辉说。
由于缺乏问责、惩戒,主持“官赊”的官员该升迁的升迁、该退休的退休。继任官员不仅不理旧账,有的反而效仿、攀比,继续大胆赊账,导致“官赖”雪球越滚越大。
专家认为,“官赖”妨碍了司法公正、法治建设。治理“官赖”,首先要在源头上治理“官赊”,从狠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入手,遏制公款超标消费,推动财政预算法制化、精细化。人大代表要切实履行职责,全面深入审查每一项预算,杜绝寻租空间。对于已经产生的债务,除了司法机关秉公执行,上级监管部门也要督促“官赖”通过拍卖超标楼堂馆所、车辆等方式清偿,而不是一味向纳税人伸手。
拿什么还18.5亿的“欠债”?
而在此次湛江法院召开的生效裁判专项积案清理工作会议中,“曝出”的该市“党政机关‘欠债’共达18.5亿元”这样的欠债情况,着实令人震惊。当然,这只是该市党政机关的欠债情况,而且还只是“被法院判决执行而没到位的‘欠债’”。那么,那些没有被法院判决执行的“欠债”又有多少呢当然,这些内部情况我们不得而知。
然而,该市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却提出“各单位必须在今年12月31日前,将所欠债务还清。”这样要求,更是有“将考核结果作为有关领导干部年度考核、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将追究有关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的党纪政纪责任。”等这样严厉的工作措施。当然,为建设节约型、阳光型、服务型的人民满意政府,地方政府部门为还清自身所欠债务做好表率的行为确实值得称赞。
但是,从该报道来看,该市在今年初就开展党政机关债务清理工作了。然而,经过半年多的清理工作,其实际执结率才达到总执行标的额的3.35%。由此可见,清理这由来已久的党政机关的欠债问题的情况并不乐观。那么,要在这短短两个月内完成余下所有的“欠债”又谈何容易呢
特别是一些涉债党政机关单位还存在“还债能力不足、还债意识不强和新官不认旧账”等问题,所以,要在这这短短两个月内还清18.5亿元的巨额“欠债”,不是以一句“下军令状式”的要求就能完成的,而是要因地制宜,通过采取加强法院执行力、强化审计工作职能职责和对“一把手”的追责问责力度等多方面的举措。否则,又拿什么去还呢
“官赖”气焰嚣张只因追责疲软
“官赖”屡屡见诸报端,与大多数赖账者相比,“官赖”大概是最牛气冲天的一种。在正常的市场秩序中,对赖账者都应该有相应的约束机制,这是维持市场秩序的基本前提。但是涉及到政府的时候往往会束手无策,“官赖”的底气也是来自于地方政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官赖”的发生反映的是机制的不健全,敢赊账肯花钱,这在很多地方领导看来是一种有魄力的体现。大手笔才能上大台面,小家子气只能被人嘲笑成没有格局。正是在这样的氛围下,官方赊账才会如滚雪球一样越发的不可收拾。作为放债的一方,银行似乎也乐见其成,钱在银行里放着是不会给银行带来利润的,只有钱不断的进进出出才会产生丰厚的收益。甚至我们可以说银行天生就是要做债主的,既然要放债,永远不会破产的政府肯定是最安全的债主。地方政府和银行你情我愿的情况下让账目的数额直线增长,最终导致整个资金链条被迅速的拉长,地方政府赖账不还,作为债主的银行也无计可施。“官赖”屡禁不止的另一个原因是惩罚追究体系的不健全,地方领导多是有任期的,三五年之后或退休或交流,人可以走,欠下的账目却依然留在当地,疲软的约束力度让地方领导可以毫无顾忌的赊账。
杜绝“官赖”还是要靠政府本身,但是需要一个在身份上更为超脱在级别上也更高的机构来处理。对于地方领导实行终身追责,谁借债谁还债,在地方领导离任之前先要对地方账目来一次大清理。账目理清楚之前搁置人员交流,如果所欠账目特别巨大,退休的要延迟,交流的要停止,升迁的更应该无限期后退,彻底杜绝“欠了也白欠白欠谁不欠”的心理。金融监管也是题中的应有之意,银行的纵容变相地喂大了地方政府的胃口,导致账目的数额越来越大。双管齐下,让地方和银行都背上点心理负担不是坏事,至少地方政府赊账的时候会先打个小九九,银行在放债之前也能够对风险进行充分评估。
遏止“官赖”横行须对监管问责
“欠债还钱,天经地义”,但对于习惯于“寅吃卯粮”的某些政府机关来说,即使债台高柱,绝大多数“官赖”仍然岿然不动。人们不禁要问,是谁赋于了他们超前、超标准消费的权利?“官赖”横行这么多年,谁又应该为“官赖”买单?
政府部门之所以能成为“欠款钉子户”,就是因为自恃有权力作后盾,本着“我是公家我怕谁”的心态,认为法律是管老百姓的,不是用来管官的,即使有欠款也是财政买账。再加上缺乏问责、惩戒,主持“官赊”的官员该升迁的升迁、该退休的退休。继任官员不仅不理旧账,有的反而效仿、攀比,继续大胆赊账,“虱多不痒,债多不愁”,导致“官赖”雪球越滚越大。
诚然,“官赖”现象不是简单的金融纠纷,其危害是巨大的。政府部门能够“赊账”,就是因为在社会大众眼里,政府的信用额度最高,有政府公权力与公信力作为依托,但如此欠账不还,不仅妨碍了司法公正、法治建设,拖累了社会诚信,更重要的是损害了党和政府信誉,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把科学发展观贯彻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的要求背道而驰。
【启示与思考】
18.5亿元的债务从何而来?一方面是当地党政机关大兴办公大楼,造价千万元,办公大楼的天台花园、卡拉OK房、大舞台等休闲娱乐设施一应俱全,极具奢华气派,可谓“高端、大气、上档次”,“档次”上去了,伴随着“档次”而来的还有数千万元的债务;另一方面是当地党政机关大肆赊账购车,借款数百万元超标配备豪华大客车,公务用车豪华了,债务却也加重了。
那么,对于“官赖”当如何整治?
笔者认为,一方面,建立健全问责机制。要强化问责,坚持谁拖欠谁负责,具体责任人。债权人之所以没追回债,原因之一就是当地党政机关“新官不理旧账”,原来的领导换了之后,继任者往往拿“新官不理旧账”作挡箭牌。所以,要健全问责,人走了,自己欠下的债务也应当还清,不能屁股一拍就直接走人,留下厚厚一堆债务。
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杜绝奢靡之风。中央的“八项规定”就明文要求厉行勤俭简约,严格执行车辆配备,不超标、超编配备公务用车。针对一些地方大兴办公大楼的风气,中央又发布了停建楼堂馆所的专门通知。现在开展的狠刹“四风”行动,也再次体现了中央对整治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的重视。
当前,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在全国如火如荼进行的时候,湛江党政机关的“官赖”问题就成为“拦路虎”,这就需要湛江市要加大整治四风的行动,让党政机关的作风问题得到改进。只有这样,才能将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官赖”不在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