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时光穿梭,至今古韵依然无比美好。
这是一座在记忆的频道里从来没有显示的古村,更或者,它早已被人们遗忘。秀美的山水滋养着这方土地的人们,石砖石瓦成为他们御寒的天然屏障。石门高就这样一直被距池州市区东南56公里处的群山环抱着。在上千年的风霜侵染中,它却依旧以淡然的姿态隐逸于群山之中。石门高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石门高村,是拥有以石门村徽派古民居为特色的独特旅游资源地。
石门高的村口真有一座石门,石为柱石为梁再盖上黛瓦,就成了个徽派门楼。门楼跨路而建,走过门楼,路边有座四方碉楼式的建筑——文昌阁,这两个建筑都是仿着原来样式重建的。走进古村落,呼吸着新鲜空气。刚想要发出点声响来,身前就飞跑着几个放学回家的小孩,我于是也跟着向着村里小跑了过去,心里也没想会不会把这些熊孩子给吓着。
走在石板铺就的路面上,感受着历史的回响和悠久的文化。溪流的歌唱时隐时现,我心里不禁嘀咕了起来:水在哪儿?水就在脚下,在石板的下面。路面行人,路下流水。高高低低曲曲折折长满青苔的石板道连接着家家户户,清澈悠悠的山泉水,淙淙不歇,流向四面八方。难怪当年高家一位书生有“故园觅得幽居味,屋上青山屋下泉”之句,世代流传,读来令人萌生许多感慨。走在石板路上,听着水流潺潺而过,一切的烦恼都烟消云散。
这里的猫猫狗狗似乎都不怕人,就这样淡定地望着你,安静地配合着你一次次咔嚓的快门声。
这是一个延续自明清时代的建筑风格的古村落,幢幢古宅,各具风姿依山而立,仿似一幅俊美的山中古画。那用古砖门楼石门坊勾勒的线条,粗旷中夹杂着历史的厚重。在上千年的风霜侵染中,依旧以淡然的姿态隐逸于群山之中。整个村庄前后都能望得到头,从这头到那头,只需要喊一声,都能听到久久的回音。夕阳西下,斜斜映在斑驳的城墙上,像是不经意间闯入了上个世纪的轮回。石板黑瓦的是这里的最大特色,仿佛是存留于画卷中的江南水乡。
在石板路上行走的很愉快,于是这种愉快的时光总是很短暂,我还意犹未尽的时候就走到了石板路的尽头。很幸运的是在石板路的尽头我被村子里面的月沼给吸引住了,我马上给朋友发送了一张手机拍的照片过去,告诉她我在宏村。这里可和宏村不一样,这里的美是质朴无华的美。月沼实际上是全村消防储备用水。这方塘也是村民放生求福之处。塘中有红蛟鱼、长寿龟,从旁边小店里买来鱼食,撒一把到塘中,条条红影争相簇拥过来,抢食发出的“啧啧”声,惹得我们开心无比。一塘多用,科学周全,可见古人的设计充满了智慧!方塘平静的水面,如一面镜子,映照着古祠、山峰和村庄,使得村庄有了灵气,是石门高村的一道美丽景观。如果非要问我跟喜欢那种美,我可能要给你一个贪心的回答,两个我都喜欢。对啊,我就是这么贪心的人。
为了细读石门高那一本又一本的立体古书,我们带着虔诚的心走进了一幢幢古老的深宅大院——高氏宗祠——归隐堂。建于明代景泰六年(1455年),坐北朝南,位于村中心的老牛形前。老牛形,传说是一条神牛,是个风水宝地。
高氏宗祠连同门楼牌坊在内,共有七进,除倒塌的最后一进享堂外,现尚存六进,面积有1000多平方米。从现存的规模来看,也能看出昔日是何等地气派和辉煌!高氏宗祠现为安徽省文物保护单位。祠堂内,徽派建筑艺术风格浓郁,每进上方均有不同道数的驼梁,驼梁两端雕有麒麟和花草之类的图案,色彩至今依旧鲜艳。
第三进大厅是高氏宗祠最宽敞、最气派的大厅,厅内顶上方有11根驼梁相连,共有22根木柱支撑。木柱下方各有一“石磉”作垫。每一个石磉上所雕刻的花纹图案都不相同。在天井台阶和天井水池两边,共有六块石头雕出的“牛鼻石”。上有平台,两边有走廊,整个大厅古朴宏大。这里也是高氏族人集会之处,也是当年匾额集中之处。匾额有皇上御赐的,有达官显贵赠送的,也有名家书写的,显示这座古建筑的荣耀和辉煌,展示着它的文化品位。
高氏宗祠历时多个朝代、整修不断,保存了不同时代的建筑风格和艺术特点。从前到后依次为门厅、中下厅、中上厅、香火厅、祭祖祠,各进之间以天井相属,前进到后进依山势地形逐渐增高,祭祖祠高于孝恩堂0.80米。宗祠进深长63米、面阔15.28米。脊高6.5米,占地面积945平方米。柱础石为青石质,有圆形、覆盆式,方形、六面、八面形等。祠内136根木柱衬托梁枋,柱上架梁,自下而上,逐层升高,直至屋脊,构成一组排列有序的木质构架。驼梁、月梁、撑拱,卷棚、雀替等木结构雕刻较简洁,留有明代遗风。同时祠堂里还采用了传统的徽派建筑里经典的“天井”结构,便于采光也寓意聚财。
古宅内,那方正的天井,敞亮通明,一无遮蔽。若是晴空万里,阳光扑地而来,给幽深的宅院送来光明和暖阳,使这个纵深宅院并无半点阴暗潮湿之感;倘遇雨天,高空飘落的雨水直落天井,注入“回”字形石池内,循旋通绕,流向室外。其精巧的设置既可采光,亦可赏景,更能调和阴阳,把天道与尘世,把自然与人类,糅合得相谐相融。
古徽州盛行敦本敬祖之风,名门望族修祠扩宇、营建支祠,规模胜似琼楼玉宇,以显示家族的昌盛。因此,高氏宗祠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表现了高氏先人忠孝勤劳之品德。
石门高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徽派建筑风格特色。依山就势,构思精巧,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精湛,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
现在的村子里只剩下这些年迈的老人们看家望门,年轻人都纷纷进城工作去了。在与村里人的攀谈之中,我能深刻感受到他们对于村子的热爱,正如当我请一位大伯拍照的时候,他手里的点着的烟在我拍好之前一直拿在手里一口没抽。
今日的石门高村,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但从村里人的容颜里,从那一砖一瓦中,你仍能感觉到村子质朴。虽然石门高地理偏远,但石门人绝对不是一群与世隔绝的部落,他们不仅承继了祖先的荣耀,也承继了祖先的坚韧、朴实、勤劳与进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