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不少人都见过自动售货机,在一些学校、商场或者办公场所,这些自动售货机的确带来了一些方便。
但也存在不少槽点,比如商品单一、价格较贵等。
那么,从商业角度,这些提供自动售货机的企业是怎么运营的呢?
王滨曾是一名四川治安民警,下海经商之后,做过起重机维修厂,之后创立了一个专做短信和彩铃下载的网络公司,并以1.25亿美元的高价卖给新浪,从此实现财务自由。
2016年,友宝在新三板上市,但却在3年以后被摘牌。
按照王滨自己的话说,“我们上新三板,都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定零售行业的话,肯定估值不会高;定互联网行业,人家又说你不像。”这就比较尴尬了,无人零售主打的就是线上线下融合,结果做得“两不像”,既不像零售也不像互联网。
02收入增长停滞,合伙人模式面临危机
根据招股书披露的数据,2019年至2022年,友宝收入分别为27.3亿、19.0亿、26.8亿、25.2亿。
其中最核心的就是无人零售业务,整体收入占比接近80%。2019年至2022年,无人零售业务收入分别为15.4亿、13.4亿、19.2亿、19.7亿,基本停止增长。2023年上半年,零售业务收入9.87亿,同比增长8.1%。
然而,这一增长态势在2022年之后直转之下。
03无人零售的三个改进方向
笔者认为,无人零售依然是存在一定价值的,其为消费者提供了更便捷的零售购物体验。
然而,目前的无人零售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进行优化。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身的自动售货机使用体验,提出一些改进的建议。
1.增加产品丰富度,以大数据分析来实现规模化定制
自动售货机跟便利店相比,其产品的丰富度大大降低。一个自动售货机可售的商品种类很少,难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需求。
自动售货机要提升用户价值,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商品丰富度。
当然,一个自动售货机的空间有限,无法塞进去大量的商品,那怎么来解决空间有限和产品丰富之间的矛盾呢?答案是有效的数据分析。
具体操作方法可以是:在有限的空间内,尽可能多放一些商品种类,尤其是一些新品。自动售货机往往可以记录销售的商品种类和数量,通过这些数据分析,可以知道哪些商品更受欢迎。
然后不断调整商品策略,逐渐淘汰那些不受欢迎的品类,多放一些用户更喜欢的商品。
此外,增加商品种类,然后通过提升补货频率,来避免卖断货。
2.提升“刷脸”支付比率,保障用户数据安全
便利性,是无人零售相对便利店的一个关键优势。这不仅体现在位置更近,还体现在操作流程上。相对于手机扫码的购买方式,基于人脸识别的“无感”购买方式,更加自然。
但刷脸支付会遇到一个问题,就是用户的隐私数据保护。脸部特征是用户很关键的隐私数据,必须要有足够的保护措施,让用户能够信任整个供应链上的所有环节,都能很好的保护自身的数据,避免数据泄露和滥用。
这个信任是很难建立起来的,却很容易被某些安全事故事件所摧毁。
3.降低商品价格
检验无人零售是否是一种更高效零售方式的标注,就是其能否降低商品价格。商业演进的规律决定了,只有更高效的模式,才能取代原有的商业体系。
相对于便利店,自动售货机这种零售方式,由于省去了高昂的店铺成本,也不用雇佣店员,其成本理应更低。
比如,在便利店需要10元的商品,在自动售货机是否只需要7元就能买到?反之,如果在便利店需要10元的商品,在自动售货机上却需要13元才能买到,那凭什么说无人零售是更高效的商业模式。
以笔者实际的使用体验来看,在自动售货机上的商品,普遍都比便利店要贵一些。
无人零售要想走得更远,就必须解决这个问题,用实际的价格优势来“征服”消费者,证明自己是更先进的零售模式。
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无人零售企业持续提升经营效率,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来进一步降低整个链条的成本,让消费者感受到真正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