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布力论坛:过去健身行业是一个经常被人们诟病的行业,问题出在哪?
韩伟:过去中国很多健身房会采取“卖楼花”的经营模式,即预收费,正现金流负利润。假设一家健身房开业之前卖了1200万元,当月收入可能只有100万元,而成本花费了300万元,这就导致表面看现金流是正的,但其实是亏损的。这种方式在国外是被法律禁止的,卷款跑路是要被抓来量刑的。
亚布力论坛:2015年,“互联网+健身”全面爆发,这个模式是否彻底颠覆了传统健身行业?
韩伟:其实没那么夸张。“互联网+健身”只是在健身产业里加入互联网这个因素,比如,乐刻取得今天的成绩,互联网的功劳可能只占10%,大部分取决于我们的模式。很多人不是做互联网出身,看到“互联网+健身”给整个行业带来的正反馈后,容易认为是互联网让这个行业产生了颠覆,其实互联网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亚布力论坛:乐刻的模式有什么独特之处?
韩伟:传统健身房是B2C的逻辑,乐刻是S2B2C的逻辑,即在供应端和消费端之间增加一个“S端”,也就是数智中台。我们用数智中台打通场景、用户、教练、服务,对健身产业进行数字化升级改造,提高运营效率和供应链管理能力,搭建健身服务新零售生态,助推数字经济与健身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乐刻的数智中台其实就是在调节门店的客流数,以及门店每节课的饱和率,比如每天门店进多少人、一天开多少节课、每节课多少人……一旦将场景数据化,我们就能倒过去分析那些不好的数据。
同时,我们想重新改变健身行业的产能供给,从年付费改成月付费,从没有智能化改为智能化,从12小时营业改为24小时营业,从单店运营改为平台化逻辑,从强推销改为无推销,让每个人平等享有运动健康的资源和权利。
亚布力论坛:一开始行业内怎么看待乐刻所谓的重构?
韩伟:乐刻是在2015年成立,当时几乎所有的健身房老板都认为乐刻必死。大家质疑的点是,做大店不赚钱,做小店就能赚钱?做年费不赚钱,做月费就能赚钱?而且乐刻70%-80%的收益归教练、门店24小时开放、团费免费、做教练特训体系等措施也很令人不可思议。很多人内心对乐刻容易产生敌视,大家往往会认为,你一旦脱离了现有路径去发展,就是一个重构者,而重构者对行业来说一般是“坏人”。
亚布力论坛:现在还能听到这种话吗?
韩伟:还会。我最近在参加一个活动时,听到一个如今比较火的健身品牌创始人说,“做24小时健身房必死,做大数据中台必死。”我想两个条件一交叉,中国只有乐刻一家。
亚布力论坛:面对质疑,你从来没有动摇过?
韩伟:刚创业融资时,我和投资人见了仅15分钟就被赶了出来,理由是乐刻的模式超出对方的认知,他们不相信后台系统的改变能让前端的客流量增加一倍。但是大概半年后,盒马鲜生一上线新零售,也就是用数智中台来驱动前端场景,很多人又开始对这种模式趋之若鹜。社会的偏见有时很难去改变,耐心种好自己的地就行。
从开始创业到现在,乐刻的BP从未修改过。我们的战略顾问说,几乎没见过一个公司八年来都是按照一开始的战略规划、产品规划和发展路径来走。
想在这个行业做长久,就无法短期暴富,只能一分一分地挣。七八年下来,曾经说乐刻必死的公司有很多都挂掉了,但是乐刻最后踏踏实实地把钱赚到了。
亚布力论坛:通过“S2B2C”商业模式,乐刻让“互联网+健身”由消费互联网转变为产业互联网。二者的本质区别在哪?有优劣之分吗?
韩伟:第一,从阶段来讲,消费互联网就像前两个包子,产业互联网则是后三个包子。哪个包子有馅,哪个包子没馅,这不太好说,但确定的是,你不吃前两个包子肯定饱不了。
第二,产业互联网本质上包含消费互联网,且产业互联网的价值一定高于消费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是反复做拉客单价、拉频次等循环,而产业互联网则需要调节产能,打通产能和消费者。比如,其他健身房可能同样在做约教练、约课程、约场地这些环节,但它并没有真正改变价格,而乐刻可以自己组织产能,规范教练团队,让私教价格至少降低一半。这就是产业互联网的价值。这就相当于曾经40万元一辆的桑塔纳,现在花4万元就能买到,甚至这辆桑塔纳的性能比肩特斯拉。
亚布力论坛:如今很多健身品牌在收费模式、健身房环境、营销方式上趋同,这是否意味着这个行业开始出现同质化?
韩伟:如果问幼儿园小朋友如何区分男生和女生,他们的回答可能是,穿裤子是男生,穿裙子是女生;同样的问题问生物学专家,则可能会得到一个复杂且专业的解释。所以,只通过对比健身房的大小、付费制、收费模式等特征来判断行业是否同质化,过于简单了。
比如,表面上看,乐刻就像肯德基,是一个连锁形式,但乐刻的内核和Uber、Airbnb很接近,甚至超越了二者,我们是在做“人货场”的三环匹配。乐刻要同时把这两个难度复合在一起,做得事情其实很复杂。现在很多搞数字新零售、新消费的公司,其中也包括一些上市公司,它们在数字化上可能只是幼儿园水平,有的企业在上市时说自己已经能做到智能排班,这很不可思议。我认为在线下的新消费、新零售领域,几乎没有公司去做我们这么复杂的体系。
亚布力论坛:你是说行业内很多企业在数字化上做得相对表面?
亚布力论坛:说到居家健身,你如何看待线上和线下这两种健身模式?它们未来会以什么样的关系状态进行发展?
韩伟:所谓线上健身,其实是指在家里或工位上等相对灵活的私属场景进行健身。在这种私属场景里,教练没办法到身边指导,那么就需要通过电视、手机端这些载体来学习。
随着运动场景的变化,课件需要重新设计。如果线下一节课是45分钟,那线上应该设置多少分钟?我相信很多从业者没有认真思考过这个问题。那些直接把线下课程照搬到线上的,都是简单粗暴,没经过深入思考,甚至是忽悠投资人的行为。而且,居家锻炼的效果一定偏弱,选择居家健身的用户一般来说又是初级用户,那么如何保证效果?又如何收取费用?这又是需要面对的问题。所以,打通居家健身和线下场景是否成立,取决于很多方面的思考,这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事,涉及到一百个纬度甚至几百个纬度的难题。
很多从业者不考虑线上效果如何、有没有课件、有没有互动。这样做的后果是,一旦无法给用户创造价值,用户也一定不愿意付费且不留意留存。那些一拍脑袋就做的公司基本不靠谱,相当于班里成绩最差又不好好学习的学生说他一定能考上哈佛、耶鲁,最差保底北大、清华。
亚布力论坛:乐刻成立的这些年中,有哪些发展超预期?又有哪些方面做得没有预期中好?
亚布力论坛:在健身行业中,门店数量可以判断一家企业或品牌发展的好坏吗?
韩伟:其实没有直接关系,一家企业好坏的核心还是在于能否给用户创造价值。
乐刻的价值并不在于门店开得多,或者说赚钱多、能够拿到融资,而在于降低了健身的门槛。乐刻让周围的健身小白真正爱上健身房,让教练不必硬着头皮推销,给他们提供了更有尊严的展示舞台。所以,一个好的健身房,是要把这个商业模式变活,且做成闭环,让中国健身人群的渗透率不断提高。
未来,我们的家人、朋友能否像在美国一样,每个月在楼下健身房花9.9元就能随时享受优质服务?如果一家健身房能把这个愿景做到,它无论是开一百家还是一万家都没问题,但如果一切还是老套路,即便开了十亿家,这个公司也没有什么价值。
亚布力论坛:美国健身市场的格局是多足鼎立、多元化模式共生,这在中国可以实现么?
韩伟:我认为大概在三、五年之内,中国的健身产业一定会像美国一样,甚至基础形式比美国还要先进。如今,中国健身房形态比美国稍微弱一些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健身房人口渗透率比较低。美国健身房人口渗透率是30%,中国大概只有0.7%-3.0%。大部分美国人从高中时期就完成了全部的健身训练,所以他们更了解健身,请私教的情况也比较少,而中国大多数人在健身领域来说还是小白。
目前,中国的健身房还处在发展初期,且相对偏综合性,这就像一家餐馆同时把粤菜、鲁菜、川菜都汇到一起,但当它逐渐发达后,每个菜系就会单独成馆。不过中国有一点明显好于欧美,就是中国的数字化能力比美国强很多。三到五年内,如果中国能在健身房基础设施上能和美国齐平,那整体一定远赢美国。乐刻如果顺利的话,三到五年内,也一定会在门店规模上超过美国健身品牌的第一名。
亚布力论坛:破解中国健身人群渗透率低的问题难度不大么?这似乎涉及到用户习惯、文化等深层次原因。
韩伟:其实社会一直存在着一条曲线,即当人们的衣食温饱满足后,就会开始进行文化消费。比如几年前开始兴起的电影消费、马拉松热,那么下一个曲线就是全民健身。当大家收入增加后,一定会爱美、爱健康,进而进入全民健身阶段。
二三十年前,中国是以肤白纤弱为美,而今天,大多数人对美的标准也产生了很大变化,认为有活力、有笑容更美。我们的审美在变,健康的标准也在变,大家会追逐和适应这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