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6-0309:04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作者:本报记者袁子涵
晒跑步数据、秀马甲线、秀装备,近年来,健身已成为一种健康时尚的生活潮流。但一提起传统健身房,往往会让人联想起强制买课、“卷款跑路”等,阻碍了不少人“动起来”的步伐。一边是巨大的健身市场,一边是急需变革的经营模式,两相激荡,催生出许多新业态的本土健身品牌:主打24小时营业、共享健身模式的乐刻,推行随时随地健身、已有上亿用户的Keep……这些新品牌一经推出,迅速得到不少消费者青睐。那么,健身新业态“新”在何处?效果如何?
资源共享——
数字盘活人、货、场
工作日晚上10点,北京市大望路商区一日的喧嚣逐渐褪去。而在离大望路地铁站不远的一家商城内,有不少人正在一间明亮的健身房里挥汗如雨。
这家名叫乐刻的新型健身房,是一个基于互联网思维的共享健身平台。下载乐刻运动App后,只需不到300元就能成为乐刻的月度会员,不但可以享受其覆盖全国多个城市的24小时健身服务,还能免费参与线下门店的团体课程。
2013年前后,共享模式开始成为网络甚至全社会的流行词,重塑了出行、住宿等多个产业。面对共享经济的汹涌大潮,乐刻运动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韩伟与伙伴产生了灵感:能不能推出一个共享式的健身平台,充分盘活教练与场地资源,让消费者能够实惠高效地享受健身服务?
基于共享逻辑,乐刻一开始便抛弃了传统的连锁设想,而是立足互联网思维,依托核心的数智中台进行用户、教练、场地间精准高效的调度匹配。
“过去的健身房是一个教练只在一家门店服务,而乐刻的模式则让教练可以通过平台调度覆盖到相邻的门店。”韩伟向记者解释,“如此一来,私教和团体课程匹配效率会更高,释放了教练的业绩压力,可以让他们真正回归专业服务本身,也为消费者带来了愈加舒适和实惠的健身体验。”
此外,乐刻对于健身业态的探索还在于升级的智能化门店。每一家乐刻门店都定位于“小而精”,在保留核心功能的基础上,将门店面积缩减至300平方米左右,并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健身房的自助式服务。
2020年“双11”,乐刻全平台销售额创下1.71亿元的行业新纪录。目前,乐刻拥有超过600万人的注册用户,1万余名签约教练,已在北京、上海、杭州、深圳、重庆、武汉、南京、济南、苏州、广州、成都等29个城市完成超600家门店布局。
App赋能——
家里变成“健身房”
“80后”韩先生是一名忙碌的上班族。日常在公司、女儿学校和家之间三点一线的他,却能坚持一周3至4次的锻炼,秘诀就在他手机中的KeepApp里。
“课程设置专业、讲解清楚明白,真的很方便。”韩先生划着自己的App界面向记者介绍,“无论是简单拉伸,还是完成无氧和有氧组合训练,Keep里都有多种选择。”
去年疫情期间,韩先生买了Keep手环和动感单车,配合App使用,不但健身课程更具互动感,每一次运动数据还可以详细记录在软件里,让他能获得专业的分析指导。
经过6年发展,KeepApp用户规模已达3亿,每天有超过600万人在线挥洒汗水。课程层面,目前Keep自研超过1200节训练课程,拥有3000位运动达人,既与健身“超级IP”推出独家课程,又让国内运动健身内容趋于规范化。在智能硬件层面,一款家庭智能动感单车凭借线上线下数据联通等优势,拿下2020年天猫“双11”同品类成交额第一。
“小白”破冰——
让更多人参与运动
新业态的出现赋予了中国健身行业发展的新机遇。根据《2020中国健身行业数据报告》,截至2020年12月,中国健身行业会员数约为7029万,较2019年增长3.19%。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指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问题不断凸显,慢性病患病/发病仍呈上升趋势。城乡各年龄组居民超重肥胖率继续上升,有超过一半的成年居民超重或肥胖。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学首席专家赵文华表示,中国居民超重肥胖上升速度较快、流行水平较高、全人群均受影响。
对于健身品牌来说,除了为已经入局的爱好者提供更好更优质服务,更需拓宽用户群体,拉动更多健身“小白”参与运动,养成良好的健身习惯。
如何带“小白”破冰?Keep的方案是降低运动门槛,从零开始,先带用户迈开腿。在App中,Keep的课程有不少器械入门与初级训练课程,简明扼要的演示、专业的训练动作,“用户只要跟着动起来”就行。而在课程讲解上,Keep也在不断靠近“小白”用户能懂的语言,“我们不会对新手用户说股四头肌发力,而会说大腿前侧发力,转化成他们的语言来服务。”王宁解释。
不同年龄、地区和生活方式的人群,对运动都有不同需求。如何让更多人动起来?乐刻从场景入手做了有益探索。
通过与地方体育局或市民健身中心达成合作,乐刻在上海、重庆等地推出了共享体育公共服务,这些体育空间适配了全年龄段、各类型身体素质的健身设施,能够满足老中青少以及残障人士的全人群健身需求。既盘活了闲置公共空间,有效提升了体育运动场馆和设施的管理效率,又降低了健身门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