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业额仅为以往一成,实体书店靠众筹、教辅、直播支撑
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建议,实体书店无力与网络书店拼价格,那就拼特色和体验感;零售不足以支撑,书店可以主动出去,和周边商业结合。
从2月底起,大多数实体书店开始复工,春节期间经营惨淡的局面终于有所缓解,但营业额普遍只恢复了10%。对实体书店来说,尽管惊蛰已过,依然是“凛冬”。
面对这次影响巨大的疫情,实体书店为了生存,采取各种措施自救。经此一役,很多书店也被迫正视起新难题,未来该有怎样的发展,才能在“黑天鹅”“灰犀牛”事件迭出的今天继续前行?
有书店每天消毒四次
重新复工后,实体书店最大的变化,就是“安保”层层升级。
走进复工后的书店,扑鼻而来的不是以往的书香,而是浓浓的消毒水味。朵云书店门店全天会有四次全场消毒,此外,店里还设置图书消毒归还处,顾客在店里翻阅过的图书将归还到这里统一消毒。
在钟书阁徐汇店,以往门前醒目张贴的讲座或新书资讯不见了,换上了一张“本店已消毒”的告示,门口还有店员戴着口罩和手套,“全副武装”地对每位进入书店的读者进行体温测试。
营业额不及以往一成
虽然重新开业,但书店要想恢复以往的人气,显然还需相当长的时日。3月2日复工当天,朵云书院旗舰店全天客流量只有几十人,营业额也只完成平时的3%~5%。以前,作为“网红店”,这里的客流量平均每天达2000~3000人,周末及节假日甚至高达4000~5000人。
上海另一家人气书店大隐书局,目前客流量也不理想。创始人刘军说,复工一周,10家书店只开了5家,客流量和销量都只有平时的10%左右。
对书店来说,寒假和春节是销售旺季,往年肯定会针对这个黄金时段做各种营销活动。但年前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却让书店纷纷被迫关店歇业。全国中小书店联盟“书萌”于今年2月对1021家书店的调查显示,春节期间90.7%的书店选择停业,超过99%的书店没有正常收入。
受此影响,一些现金流较为脆弱的书店开始倒闭。2月25日,营业4年的浙江海盐乌托邦书店发布通告,将在5月1日前后结业,“虽然一路艰辛,也一直在坚持,但是遇上这次疫情,实在已无力前行”。
还在苦苦支撑的书店,有的选择向读者求助来渡过难关。2月24日,单向街书店率先发布了求助信息。书店创始人之一许知远在发给读者的求助音频中,用疲惫而无奈的声音呼吁大众加入其“走出孤岛,保卫书店”的众筹项目。疫情蔓延的一个月里,单向街仅有一家书店营业,平均每天只能卖出15本书、几百元咖啡,照此下去只能支撑2~3个月。现金告急之下,单向街不得已发起了网络众筹,众筹金额分为50元、200元、600元、2000元和8000元。紧接着,南京先锋书店等也相继发起了众筹,邀请读者为书店“续命”。
此外,实体书店还在线上开展“自救”。钟书阁芮欧百货店的咖啡区上线“饿了么”外卖,获得了一定数量订单。言几又书店也在“饿了么”上发起同城送书服务,门店周围三公里范围内可以接单配送。但记者体验后发现,买本书跑腿费高达22元,与“饿了么”上别的外卖配送费用相比,明显贵一大截。
经营多元才能抗风险
实体书店虽然经营惨淡,但也有少数书店复工后销量明显超过同行,或者疫情期间不用求助读者支撑,依然能勉强支撑。这都得益于除零售之外,书店还有独到的经营优势。
近两年火起来的大隐书局,创始人刘军也说,与很多书店不同的是,大隐书局不仅仅把自己定位为实体零售,否则在这次疫情中同样会像很多书店一样面临灭顶之灾。目前大隐书局虽然复工门店不多,但还有文化内容的服务和输出方面的业务。这些业务虽然也受疫情影响,但刘军很乐观,判断疫情结束后文化需求反而会有爆发,到时候大隐书局还有很多商业机会。
书店做直播背后的落寞
去年,“口红一哥”李佳琦做直播火起来后,疫情期间不少书店自救时,也开始尝试直播卖书。这方面钟书阁尤其吸引眼球。
2月13日下午,《张文宏教授支招防控新型冠状病毒》策划编辑李珺、责任编辑萧烈做客钟书阁淘宝直播间,介绍抗疫时期的身心防护。因为有“网红医生”张文宏加持,这次直播吸引了1000多次观看,获得1万多个点赞。
不过朱兵说,不是所有书店都适合做直播。钟书阁的直播之所以有优势,是因为在图书品种方面有自己的独到性,“如果大家都去直播卖莫言的图书,最终就是读者挑一家最便宜的书店去买,又成了书店打价格战”。
刘军也认为:“直播更多是对书店的品牌推广,不足以对经营带来根本性变化。”他透露,疫情期间书店搞的直播中,像钟书阁那样人气较旺的毕竟是少数,很多书店直播时只有几人、十几人参加,参与人数超过200,就属于“大型活动”了。而书店做一场直播,投入还不小:“三个机位、一个灯光,光成本就是几万元,直播是无法持续的商业行为,偶尔为之可以,长期不行。”
广西师大出版社市场部副主任黎金飞说,第一期直播下来发现,线上销售并不理想,李浩的书卖了不到200册,相当于平均每家书店只卖掉一本。“可以看出,书店确实受疫情影响非常大,书店运作能力、物流都严重受影响。另外就是很多读者可能担心快递不卫生,也不愿网上购书。”
“直播只是作者、书店、读者沟通的一种方式,现在很多平台天天都有直播,单个书店做直播肯定比不过专门的视频、音频平台。未来我们也会有线上直播活动,但一定不是仓促上马的,而是经过精心的主题策划、设计的。”刘军强调。
实体书店真正的敌人
刘军也承认,实体书店普遍都对读者群体不清晰,没办法了解他们的年龄构成、收入结构、学历水平、读书喜好,“读者精准一定是今后实体书店的努力方向,这样才能对书店选书、体验设计都做出相应变化”。
这种变局下,书店即使清晰描绘了读者特点,没有成功的导流手段,一样没用。刘军建议,既然实体书店无力与网络书店拼价格,那就拼特色和体验感;零售不足以支撑,书店可以主动出去,和周边商业结合,把书香撒到园区、楼宇,“毕竟人是需要社交的,不想城市只有钢筋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