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无人零售的探索,近似演化出了两种主流路线:一种是针对小型便利店,如AmazonGO及后来者,通过在店内安装多个AI摄像头,识别购物行为和商品信息,最终完成无人结算;一种是针对中大型商超,店面面积大、客流复杂、摄像头方案成本太高,识别环节由智能购物车实现。
作者|肖超(吉隆坡)
无人零售遇到的难题,曾经在无人,后来在零售,但总之整体局面是还在发展、规模有限。
从2018年的AmazonGO到后来国内的无人便利店、无人货架,似乎总是风起一时,很快销声匿迹。但在技术助力零售全场景智能化的远景之下,对于无人零售的探索仍然在被小部分人推进,七年过去,如今也近似演化出了两种主流路线。
一种是针对小型便利店,如AmazonGO及后来者,通过在店内安装多个AI摄像头,识别购物行为和商品信息,最终完成无人结算;一种是针对中大型的商超,店面面积大、客流复杂、摄像头方案成本太高,识别环节被集中放置于一处,通过智能购物车的形式来实现无人结算。
Amazon的参与也仍然是重要的推动力。在旗下AmazonGO、AmazonGoGrocery和AmazonFresh的不同线下业态中,这两种路线曾经被交替尝试,直到今年上半年才算有了如上的初步结论。
更多的创业者们沿着Amazon前头走过的路,再去做更多的后发创新和本地化落地尝试,也会遇到自己的问题。以智能购物车为解决方案的多利GO(TROLLEE)即是其中之一,它背靠国际通讯与科技公司爱讯集团,CEO苏维锋也是爱讯集团的CTO和大中华区总裁。
曲折前进Amazon:从JustWalkOut到DashCart
AmazonGO在2018年诞生,其无人零售的实现是依靠门店内天花板上的超过200个摄像头、及其背后的技术路线JustWalkOut来实现的。
从流派上来说,JustWalkOut是计算机视觉、目标识别、高级传感器、深度机器学习模型和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结合。从功能上来说,JustWalkOut要做的事,是通过不间断的分析视频内容,建立每个顾客在门店中的人体模型,包括四肢位置和空间位置,以及识别所拿起的商品信息。
这是一套前期重投入的识别系统,人流的重叠、商品的相似、甚至是店铺照明的变化都会导致复杂程度的剧烈提升。以及,它可能仍然需要人工审核的大量介入。
据外媒TheInformation报道,JustWalkOut在2022年,每1千笔交易中的700笔,都需要来自位于印度的千人团队,去人工观看和标记视频,以确保结算结果的准确性。
也有一种说法是,直到当下,布局了JustWalkOut的AmazonGO的单店回本周期,仍然超过20个月。
在60-100平方米的AmazonGO中尚且有如此多复杂信息,在2020年起开出的AmazonGoGrocery,600平米,门店面积更大、人流量更多、商品更多,虽然JustWalkOut的技术水平持续推进,Amazon也开始了对智能购物车项目DashCart的探索。
同样是通过计算机视觉和传感器融合,DashCart需要识别的,只是在购物车范围内被放入和取出的物品。这相当大程度的降低了技术难度和部署成本。
同时,购物车把手位置的电子屏,还可以帮助消费者查阅历史消费记录以连续购买,通过地图导航更快速的找到他们想要的商品,并实时显示目前购物车内的商品总额、以管理购物预算。
智能购物车在国内:多利GO的尝试与探索
多利GO的智能购物车,基础功能包括智能购物路径规划、个性化智能导购、预购清单导入、商品详情浏览、最新优惠查询、自助扫码结算等等。
更加适应国内的本地化创新,以电子屏为基础,凭借对消费者的直接触达,是线下零售场景里全新的营销触点。
多利GO的客户分为两类,一类是零售商,一类是品牌。
零售商需要支付智能购物车的租金,它并不昂贵,使用这些设备可以为零售商释放出收银员人力。苏维锋称,50台购物车,一家门店一年可以释放5至8名收银员员工、大约20至30万元的人力成本。
零售商的客流下降,是综合市场环境及多渠道竞争等各类因素下产生的普遍问题,无法仅凭门店端的零售数字化改造就一蹴而就地解决。即使是AmazonFresh,也在2023年初被宣布在跑通模式前,不再继续开店扩张。
因此,如何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把部分消费者重新从线上引流到线下,增加消费者到店率、复购率,并提高客单价,成为了多利GO在其数字化改造方案中要为零售商和品牌商解决的核心问题。
新品测试的层面,多利GO可以帮助品牌精准触达多利GO合作门店的消费者,派发优惠券、回传核销数据,并收集品牌内的连带率数据、复购率数据等等,帮助完成销售预测。
即使当下各个品牌对于营销费用的支出都日趋谨慎,新品测试仍然是营销预算最充足的部分之一。在单一区域内达到一定门店密度的基础之上,多利GO是有能力帮助品牌完成这部分工作的。
举例来说,品牌原本的交叉销售能力,通常是在平台上发品牌券,例如购买联合利华或是宝洁的旗下产品,达到一定金额获得满减。同样是捆绑销售,多利GO的方式将更加的顺畅和生动。
玩法的可能性还有非常多。毕竟线下是有限堆头,线上的虚拟推头理论上可以无限多个。苏维锋也在2024FBIF大会演讲时提到,为了帮助品牌快速生成营销内容,多利GO也开放了很多AIGC能力,例如根据商品卖点,自动生成营销海报等等。
智能购物车出海:
墙内开花墙外香
多利GO在华南市场已投放近千台智能购物车。但由于国内复杂的零售市场环境和多重阻力,多利GO在今年暂缓了国内业务的扩张,转而把目光投向东南亚市场如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等。
据苏维锋介绍,东南亚的零售商虽然门店总数比国内少很多、信息系统等基础设施水平有限,但由于线上电商的渗透率不高、线下流量仍然可观,零售商的付费意愿更加充足。且虽然基础设施欠缺,但也同时意味着一旦统一接入后的替换成本高,能够形成护城河。
不只是东南亚,在日本市场,由于面临着零售商劳动力短缺这一社会问题,无人零售也成为了重要的解法。且在日本零售企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不乏中国公司的身影。
据日本经济新闻社在2021年的报道,日本折扣店企业TrialHolding把智能购物车定位为门店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2018年投入使用,在其270家店铺中,有51家店铺共引进了约5000辆智能购物车。
Trial还认为,仅靠一家企业无法实现技术改善,需要重视与外部合作。为此,Trial加入了合作平台「零售AI研究会」,该会的会员有制造商、流通企业等大约250家公司。由Trial提供卖场进行验证实验,还与竞争对手共享数据和技术。
同样是2021年的报道,永旺集团旗下超市引入中国公司云拿科技的AI无人店系统,在日本开出一家无人便利店。2024年,这一无人店开出第二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