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开始“去线下”在互联网公司中似乎成了一个时髦词,特别是三~六线城市和乡镇成了他们眼中的大蓝海,但在与不少互联网公司的老总沟通下来后,坤鹏论发现,他们似乎把线下想得有些简单了。
今天,坤鹏论就为想到线下去发展的互联网公司们提个醒吧。
一、放下你高高在上的身段和思想
人最难改变的是思想,而思想又指导着行动,所以坤鹏论认为,这其实是走到线下,特别是走到三~六级线下市场的最大障碍之一。
中国是一个各地发展非常不均衡的国家,一二线城市,包括南方不少三四线城市,已经人均GDP超过了1万美元,而中国更多的三~六线城市和乡镇的人均GDP刚刚过3000美元,其中大量人口也才在前年开始用上智能手机,甚至第一次接触到互联网,这就意味着他们和一二线城市在消费观念上有很大不同。坤鹏论曾经写过一篇《在一二线城市的你根本就不是中国移动互联网的主流》,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三~六线用户的特征。
例如OPPO和vivo在三~六线市场异常火爆,有媒体曾做过调研,结果让身处大城市的人们不敢相信:
所以,如果你还用你一二线城市高高在上的身段和思想去做三~六级市场,那么最终就是铩羽而归的结果。
那么该如何理解三~六级市场的用户呢?
所以,在互联网公司要走到三~六线市场之前,坤鹏论建议先好好研究一下消费者群体特征,如果能够找一些90年代中国商业发展类的资料读一读,那就更好了。
二、别把线下开店想得太简单
不管愿意不愿意听,坤鹏论都认为,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相比,基本上不是一个健全的企业,因为互联网企业其实很多业务行为是不做的,所以当你在线下开店时遇到的挑战相当大,正像首富王健林所说的:“线上往线下走不容易,线下往线上走也不容易,但最难的是线下……它是体力活……“
王健林在遍寻互联网高手而不得后,曾这样感慨:“万达电商曾经招了一些做互联网出身的人,后来发现,‘他们来了只是卖东西,找不到感觉。’在万达的发展规划中,电商并不是单纯的销售导向,它承担的任务是:把万达广场的客流,转化到万达的会员体系中,然后挖掘会员体系数据,再做金融、文化、体育等新兴产业,给国人开辟新的消费领域。事实上,目前互联网电商比较擅长的战场还是那些产能过剩行业,比如服装、手机、电器、书籍、农产品等。”
“线下渠道涉及物流、效率、分销,尤其是县城、乡镇(四、五级市场)店面维护相当复杂。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困难。一些公司浅尝辄止,只说不做。”vivo的高管曾经这样总结道。
曾经有互联网人想去颠覆农副产品,结果失败了,创业者得出来的教训是“这种传统的自由市场,不是最近5年、10年才兴起的,咱往上面说可能有几百、上千年了,优化到今天,它的存在是有一定道理的。谁也不会让一个毫无价值、在中间起不了什么作用的东西存在。”
还有现在大城市遍地的水果超市,也曾经有不少创业者尝试去做了,结果发现里面的学问绝对不是自己一时半会就掌握的,比如:保存水果的温度差1度就可能造成水果迅速腐烂。
坤鹏论可以告诉你一个真相,大街上各种高大上的水果超市,其实人家背后站的是传统批发市场的商贩,例如北京水果超市的老板大部分是新发地的批发商贩,最初开水果超市时为了解决销售的难题——一些太熟的水果不适合批发,于是拿来零售。
在尝到零售的甜头后,新发地的水果批发老板纷纷开始既做批发又做零售。
而且运营一家小小的水果超市需要把控的细节十分繁琐,选址、采购、控制损耗到最终的销售每个环节,都决定着水果超市能否盈利。
其实互联网企业做线下失败的例子真不算少,就连京东这样牛逼的也一样。
2016年初,京东发布了5大战略,其中的渠道战略中有一项就是开基于村镇市场的线下“京东家电专卖店”。并宣称“计划专卖店每月新开千家,至2017年开2万家店、覆盖40万个行政村。
但是,到6月底,京东家电专卖店的开业数量才十几家,而且真正按照京东专卖店模式在运行的也是少数,很多加盟的专卖店还是按自己原有的模式在经营。
坤鹏论认为,线下渠道并不是那么容易做的,不是开了店就能买货,就能盈利。在小米兴起之前,所有厂商都是做线下渠道的,不乏煤老板之类来投资(尼彩),也有一些企业把渠道下沉到了县城甚至乡村(亿通)。但是最后成功站住,不过OPPO,vivo还有相对低调的金立等少数几个品牌。
2012年华为也提出了“千县计划”目标,要把渠道下沉到三四五六线城市乡镇。这个布局绝对算是有着先见之明,但实际效果呢?起码在2014年到来的三~六级换机潮,华为完败给了OPPO、vivo,甚至是金立。
坤鹏论就提一点吧,你的酒量如何!
相信懂的人已经会心地笑了。
三、对于互联网企业做线下的几点建议
1.别贪快贪大
因为互联网企业已经习惯了加台电脑,加根网线就能快速扩张的路数。
但是世界上有个词叫:欲速则不达!
开线下店绝对不是找个地方、找几个店员、装修一下门面就行了。
当然,什么事情都需要交学费,坤鹏论建议互联网企业在线下一定要先慢慢来,自己先开一家店,在经营的过程中去切身地体会中间的沟沟坎坎,不断总结优化,当你能把一家线下店经营好后,再迅速去复制扩张。
这样看似慢,但成功率的提升却是翻着倍来的!
2.自营比加盟好
这其实已经是一个趋势,例如这两年火得不行的名创优品、海澜之家,它们的加盟其实是资金加盟,加盟商只管出钱,店铺经营全交给总部自己来。
还有世界著名的优衣库、Zara、H&M,都是自营而非加盟。
京东的刘强东曾这样说过:
我分析了各种各样的情况,在中国长期来讲,所有的服务行业,加盟的我都不看好,这给我们一个机会。
上岛咖啡短短三年五年之内几乎每个城市都有,老板就坐着收加盟费,五年之内全国几千家,但迄今为止没有做成中国的星巴克,你看星巴克做加盟吗?很少,麦当加盟吗?很少,所以所有的服务行业如果做加盟的话,初期发展速度很快,你能够赚很多的钱,但这种商业模式在中国,今天出现一个,没了,明天出现一个,又没了,这有违消费者的利益。
自营看似慢,也很重,但从长远看,绝对是王道,还记得大家都在说的消费升级吗?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体验,而保证体验的最好办法就是自营!
3.找个专业牛逼的人比自己摸索好
坤鹏论发现,不少互联网企业之所以在线下会失败,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轻视线下的难度,认为自己肯定行。
结果学费没少交,还一事无成。
所以,坤鹏论建议,如果你要下决心做线下,那么先什么也不干,花大价钱找个牛人来吧,即使给他几百万年薪,也比损失几千万却落个一地鸡毛啥也没有强。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线下做生意更讲究江湖,甚至越往下走越江湖,江湖的一大特点就是: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