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摄影刚入门的小伙伴们来说,了解、学习构图法则是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今天橘长想从电影的角度来和大家聊聊如何通过看电影来学习摄影构图法则。
实际上,作为一种立体化的视觉体验,通过看电影我们可以学习其色彩搭配、用光、构图等,了解其如何灵活运用这些元素来打造特定氛围,从心理层面影响观众的。
因为运用构图法则的根本目的就是:通过对画面元素的安排,来体现视觉焦点,进而来表达感情。
下面给大家介绍11个常用的构图法则吧~相信大家如果掌握并熟练运用的话会进步不止一点点哦~
1.对称/平衡构图:
作为最常用的构图法则之一,对称式构图广泛运用于多种题材中,这种构图形式对于画面稳定有着很好的表现作用,同时能够体现双方人物的平等性、势均力敌。每次说到对称构图,我都会想起导演韦斯安德森,作为一位有着强迫症的处女座导演,他的画面以高角度的俯拍、严谨的对称构图、梦幻大胆的色彩著称。
2.中心构图法:
中心构图法是将主体放置于画面中心的构图法则。这种构图法虽简单,却有着让画面主题清晰、明确、使画面左右平衡的作用,同时对于体现视觉张力,将观众视觉聚焦于某一个元素上有帮助。中心法常用于拍摄局部特写,这样能更好地传达细微情绪。
3.三分法构图:
三分法又名井字构图法,是根据黄金分割产生的简易分割,在这个分割方法,画面很容易达到平衡。这个法则被广泛用于摄影、绘画、设计等领域。摄影方面,摄影师需要将画面有两条横线和竖线分割,所得的形状就像书中的“井”字,这样就可以得到4个交叉点,然后再将需要表现的重点放置在4个交叉点中的一个即可。
4.三角形构图:
众所周知,三角形是所有几何图形里最稳固的,因此三角形构图也带有稳定的特质。通常画面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来构成一个三角形,这也可以是某物体自带的轮廓。这个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形、斜三角形和倒三角形,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见。和其他构图相比,这种构图画面稳定的同时也很灵活,不失趣味感。
5.框架构图法:
作为相对进阶一点的构图法则,框架构图法所能运用的地方、题材更加广泛、灵活,并且容易达到让人“眼前一亮”的视觉效果。因为框架式的前景能把观众的视线引向框架内的景物,突出主体。该种构图方法可以使画面更有层次感,常常能达到“画中画”的效果。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将房门、窗户等作为天然的框架来使用,该种构图可以过滤掉无关的元素,体现画面的秩序感。同时,框里和框外可以表现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对情节的推动、营造神秘的氛围有很大帮助。
6.S形构图:
S形构图是曲线构图的一种,是指物体以"S"的形状从前景向中、后景延伸,该种类型常用于纯风景或者大场景小人物的场景,能够很好地表现出延伸感和空间感,有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相比于三分法、对称构图在表现风景而言,该种构图更具有灵动性、不死板,同时配合运用广角镜头时能起到很好的叙事作用。
7.对角线构图:
对角线构图能够简单、直接地把画面分割成两个部分,这种构图方法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作为画面中最长的直线,对角线能够很好地引导观者视线进行游移更具有延伸感。同时由于对角线自身的倾斜性,使画面富有动感。
8.垂直线构图:
这种构图采用一条条竖直线将画面分割开来,很适合用来表现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像瀑布、高大的树木、高耸的摩天大楼..直线的延伸感可以使画面紧凑且富有节奏感。同时也可用来表现电影中人物的情绪。
9.透视牵引构图法:
这种构图法充分运用“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用符合人眼的视觉引导线,让人眼不自觉地将视线游移到视觉中心上,同时对画面空间感、立体感、纵深感的塑造很有帮助。
10.对比式构图法:
这种构图方法是所有构图法则里面最多样化的,包括:大小(尺寸)对比、动静对比、明暗对比、冷暖对比...通过相反的两个事物相对比、冲撞使画面更有情绪和力量感。
11.极简构图法:
电影《影》中,导演张艺谋用物质的控制代替后期的褪色处理,所有的服装、道具、场景尽量呈现黑白化,最终达到像中国水墨画的感觉。同时画面的很多空镜头都以极简构图的方式呈现,很符合中国水墨画的氛围。
—————————————我是结束分界线——————————————
在最后,想要说的是,“美是无法定义的。”如果只是机械化地使用构图法则对于摄影本身的帮助并不大,我们最需要的是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感知美的能力。
构图法则应该是作为辅助我们画面布局的存在,而不是限制我们拍摄的存在。
希望大家都能了解规则、掌握规则,然后在熟练地运用规则后最终打破规则。创造属于自己的摄影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