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新闻网11月8日讯(赵赟侯宇玮)
讲述人
唐桂琴,70岁,退休职工。
夏玉玲,45岁,唐桂琴的女儿,个体业主。
刘子欣,18岁,唐桂琴的外孙女,学生。
在外奔波了一天回到家,洗个热水澡,可真是一件舒服至极的事。从过去到现在,热水澡不论是对大人还是孩子,都是一种令人惬意的享受。这不仅仅是对个人卫生的打理,也是对紧绷神经的一种放松。
但是在过去,想要洗个热水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唐桂琴说,当初自己结婚那年,是上世纪60年代末,那时候家家户户住的都是平房,想要洗澡,就要一壶一壶地烧热水,或者干脆就用平时炒菜的大锅烧一锅热水,用之前要把锅擦洗干净,避免上面还留有油渍。烧好了水,用水舀子舀出来,放在洗脸盆里用凉水兑好温度再擦洗身体。那个年代,淘气的小孩子经常去江里玩水,大人们则会去江边找个僻静的地方,带块肥皂,冲冲洗洗就算是洗澡了,一年也就是两三次,还要赶在夏天这样暖和的季节。入了冬天,因为天气原因,就是想洗也没有条件了,所以人们基本上是一冬天都不洗澡。
“1973年,我家大女儿玉玲出生了。这有了孩子和没孩子的时候就不一样了。没孩子的时候,大人咋的都能将就,有了孩子,孩子需要洗澡,而且得多注意,要不然容易生病。那时候有的人家专门做澡盆,用鱼鳞铁围好焊上,就是一个大澡盆。烧好了热水倒在盆里,孩子在盆里既能洗澡又能玩水,孩子洗得舒服又高兴。后来我家又有了老二和老三,这一个大盆,洗了我家三个孩子!”
夏玉玲告诉记者,在1990年的时候,跟随了家里人十多年的鱼鳞铁洗澡盆光荣“退休”了。因为在那一年,一家五口住上了楼房,由于搬家的时候东西太多,鱼鳞铁大盆又特别沉,就送给了邻居家。上楼之后,家里人还是需要洗澡,最小的妹妹那年也才8岁,于是爸妈就买了一个特别大的红色塑料洗澡盆。虽说没有之前的鱼鳞铁大盆结实,但是在材料上却轻便了很多,容量也大了不少。“一洗澡,我小妹就可高兴了,盆比以前的大了很多,装的水也比以前多了,小妹泡在里面直到水不热了才不情愿地出来,唯一一点不好就是洗完澡倒水的时候。在平房的时候,直接把水扬在院子土地上就行。住在楼房就不行了,只能用小一点的盆,一盆一盆地舀出来倒进厕所里,特别麻烦。”
直到1998年夏玉玲结婚,装修好的婚房卫生间中安上了热水器和淋浴喷头,这多年来的大盆洗澡生活才宣告结束了。2000年,唐桂琴的外孙女、夏玉玲的女儿刘子欣出生了,而夏玉玲的丈夫为了让老婆孩子洗澡方便,特意在家中的卫生间内装上了浴缸。从此在夏玉玲家中,不论是给女儿洗澡,还是大人洗澡,都方便了很多。“那时候每天下班一回家放好水,然后在温热的水中泡一泡,特别放松,经常是泡着泡着就睡着了。”夏玉玲笑着回忆道。
而如今,夏玉玲一家三口则在2015年就换了新房,不仅住宅面积变大了,卫生间的面积也跟着大了,连带着浴缸也变大了,而且还是按摩浴缸,在浴缸旁边更是加装了独立的淋浴室。今年18岁的刘子欣说,从自己记事的时候起,家中洗澡就特别方便。那时候其他同学每逢周末还要和家人去公共浴室或者私立的澡堂洗澡,但是自己在家就解决洗澡的问题。等到15岁的时候搬了新家,洗澡的问题就更加便捷了。
唐桂琴说,现在年龄大了行动不如年轻时利索,不能总去澡堂洗澡,有了这些洗澡设施就方便了很多。这么多年,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看洗澡这一件事的改变就十分的明显。从鱼鳞铁澡盆,到塑料大盆,再到淋浴、浴缸,甚至按摩浴缸,这一变迁的历程不仅讲述了我们一家人生活的变化,更是对改革开放40年来人们生活发生巨大变化最具体的诠释。这些变化我看在眼里,体验在身上,感慨在心中,由衷的觉得改革开放40年带给人们的好处都是最切身的愉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