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鸟到你手上了,那也没办法了,养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希望你可以认真谨慎地对待。鹊鸲,俗名四喜,猪屎喳。食虫鸟,不吃米,吃米会消化不良。羽毛还差尾羽就长齐了,应该还有一个月左右就能自己飞了,详细喂养方法建议就近询问鸟市老板。
用棉签或者棉布沾温水轻轻擦拭污处
第一种方法:找一个方纸箱,高度至少要没过笼底一指长,长宽要离笼至少半指的缝隙,离得越远羽毛越不容易飞出来,然后把鸟笼放到纸箱里,这样大部门掉下来的羽毛就都会在笼内或者箱子里了,而且因为纸箱的遮挡,开窗也不用担心微风把笼内的羽毛吹出来。
第二种方法:用透明的那种宽胶带围着笼下部外周缠一圈,这样飞起的羽毛飞出笼子时就会粘到胶带上面了,也能减少羽毛飞到室内的情况。但是这个方法不适用那些还没服笼的鸟儿,如果鸟儿还怕人撞笼那不用它自己倒毛,就被胶带粘秃了。
(1)鸟类有很大的撕裂毛。
请给他找个伴,然后换个大笼子或者散养。
(2)营养不良。
请不要只喂油性饲料和高蛋白饲料。想喂什么就喂什么。每次饭里加鸟乐二号和三号,两周后鸟就不啄了。以后想加一点金12炕。记住不能一次多吃药,一次一克就好。
仅供参考。
满天鸟乱飞预示着地震。
也有以下情况:
1、这鸟儿的领地行为,也可以叫做领域行为,就是有其他生物入侵鸟儿的领域后,鸟群为了防止后代被伤害,就会采用这种方式驱赶敌人,大多都是猛禽入侵。
2、鸟类的内斗行为,也就是争夺统治权,虽然鸟类自由自在的在天上飞行,但是大的鸟群也有统治阶级。
3、地磁变化,也就是地球的磁场发生了紊乱,导致鸟类无法定位方向,通常地震前夕就会有这种表现。
地震前鸟类的反应:
地震前鸟的反应是成群地飞来飞去,到处鸣叫,并且关在笼子里面的鸟会不停地撞笼子,想尽一切办法逃出去,这些都是地震来临前鸟儿的反应。
对于其它动物来说,就像蛇本身是在冬眠,可是马上要地震的时候,一般都会从洞穴里面游出来。即便是老鼠也会出洞,就算看到猫也不会去躲闪。
所以鸟类乱飞如果伴随着其他动物的异常反应,就有可能是地震的前兆。
这种成因应该最直接关系的是换毛期间的环境和食物。
换毛期间倡导静养为上,需要提供一个无威胁不惊吓的环境供其换毛到结束,但是往往事与愿违的是惊吓引起新生羽损坏甚至毛囊受损。很多人说真的没有惊吓到,而且防止的地方都非常的好呀,其实不然,很多鸟笼放置的地方是不靠谱的。鸟笼里面饲料和粪便会吸引蟑螂爬笼,夜间的时候蟑螂爬笼杀伤力很强,鸟儿看不到,遇到蟑螂爬笼就会造成本能性恐慌,这样的伤害非常大。同时有些鸟友喂鸟吃虫喂的比较多,一次吃不完留在笼中,或者有些鸟友不爱清理笼中粪便吸引蚊蝇等,这个容易吸引到壁虎前来光顾,壁虎爬笼一样对换羽的绣眼伤害极大,有时候鸟友说为何这笼鸟本来好好的现在一夜之后笼底全是鸟毛?多半是拜蟑螂壁虎或者其他爬虫所赐,这点要特别特别特别重视!
另外食物上不足和饲喂不当也会引起绣毛长不出来,换羽期要多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如果摄入量不均衡,也会引起断钵,可以建议适当补充一些维生素E有利于促进新羽长出。
避免鸟类生病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每天给鸟类清洁用水,每天清理水罐一次2每天保证固定的温度,湿度,3保持养鸟地点的通风性,和干燥性4保证新鲜,安全的饲料5保证调制合理的保健沙7保证每只鸟有足够的活动空间8每天清理鸟粪便,并且定期消毒笼舍9每天勤观察鸟有无异常现象,勤观察鸟粪便的颜色和形状10养鸟地点尽量无噪音,无空气污染以上是本人饲养鸟19年总结的经验、适合家庭养鸟和办厂养鸟如果还有什么不理解可以加我,我给你做更全面,更具体的解答!!!!!!
支持原创,严重鄙视抄袭!!!!!!!!
鸟类换羽是非常非常正常的事情,鸟类为了抵御寒冷或者炎热的本能,养殖的鸟(宠物或者商业用)也保留了这个本能,无法禁止。
玩鹰季节到了,不少新人加入了我们的行列。很多高手对新人不吝赐教,讲了很多原来密不外传的驯鹰知识,像我这样的新人受益匪浅,深表感激。但是高手往往忽略新手遇到的最基本问题:给鹰开食。
这是新手入门必须跨过的第一道坎。会开食,就基本能把鹰养活,能开始学习鹰猎。作为三年级的师兄,我献丑来说一下开食的问题。俗话说,人各有志,性格不同,鹰也是如此。有暴虐不堪的,也有容易驯服的。一架生鹰到手,如果脾气很好(一般来讲此鹰不好),那么很容易开始训养:拴上绊子,架在手上,如果扑腾得太厉害,就给他轻轻喷一点温水(最好不用这一道工序,否则容易让鹰落下恐惧人的毛病,对以后训练很不利),等站稳了,弄一块鲜牛肉,或者刚死的小鸟,放在它跟前,用不了多久,他就会去啄食。松子、百雄这样开始基本都没有问题。气胸、鹞子相对来讲脾气大(个大脾气长),能用上述的开食方法最好。如果不能,那么就等在手上稳当住了,拿一只死鸟在它胸前脚上不断摩擦,暴躁的鹰会愤怒的一口咬住不断挑逗它的死鸟,继而发现是食物,就开始吃。如果仍然不行,那么就把它放在杠上,把杠放在明亮无人的地方,比如阳台,然后在杠上帮一只活鸟,让鸟尽情的扑腾,然后人离开,过不了多久,鹰就会耐不住狩猎的欲望,一把扑向猎物。
这个方法屡试不爽,但是要注意,涝水之前,先确定鹰的膘是不是很足,如果亏膘,那么稍微涝几口水,一打水条就填食。如果鹰亏膘,还涝一天水,到不了晚上,鹰就驾鹤西游了。忘了说,如果开食的时候,膘在3-4成以上,而且精神状态并不萎靡,那么吃多少,给多少,尽量给带血的。注意,尽量不要让鹰吃进鸟毛。如果膘很小,那么按体型估计一下食量,活鸟拔掉毛,撕开,蘸温水,用最嫩的肉--脑子或者肝脏等喂总食量的三成,过两小时再喂一次,一天来四到五次,第二天就可以大张旗鼓地喂活鸟了
1、为什么养鹰不用隼台?
1:鹰架隼台是在考虑到鹰和隼的生理特性而制作的,鹰类生活于林地,通常的栖落地是树枝,是圆棍,所以要站架子。而隼类大多生活于高山平原,栖落地为岩石或土地,是平的,所以站台子。如果硬要它们换位站,爪子会出毛病的,而且它们站的时候会很不舒服。
2、养隼可以用鹰架吗?鹰架底座多重为宜?
2:鹰架隼台的底座重量应以猛禽大力飞扑却无法拽动为基本,不然架子翻了会伤到鹰,当然也不必太重,否则你挪动的时候也会困难的。另注意:隼台和鹰架的标准图形论坛上都有,照做,千万不要想当然的设计出自己觉得很适用的栖台,你不是猛禽,你会伤害到它们的,请切记!!!
3、怎样给鹰喂水?
3:鹰类喜欢水,有时会自己喝,我见过小鹰自己喝水。拿个香皂盒或别的比较浅的、大的容器装满水,摆在鹰面前,来回晃,吸引它喝,它若渴了会喝的(适用于熟鹰)。隼类很少喝水,耐旱性较好,我没见过隼类主动喝水的,都是人为点水。无论鹰隼,如果硬是不喝水,就要点水了。用毛笔或羽毛(个人喜欢用医用棉签)沾饱水,在猛禽嘴巴上刷水,水会慢慢留入口中,就行了,注意:要有耐心,很多鹰对于点水是不配合的,耐心!!!不用点太多,猛禽对水的需求量小,他们从肉中能吸取水分。
4、鹰能认主人吗?
4:听说鹰比较认主人,隼不行,我也不太清楚,不过就算认,也很好纠正吧,毕竟不是狗。
5、换主人的鹰有什么反应?
5:换主人影响应该不大的,有很多老辈们到了春天不笼鹰了就会放了或者转送别人了。
6、养鹰必须一直拴着吗?
7、鹰主动洗澡不?
7:鹰隼都会主动洗澡的,在天热或者身体脏的时候,尤其在笼鹰期间,要准备燥盆的,不过这只限于熟鹰,生鹰连喝水都不敢,何况洗澡乎?如果鹰自己不洗,而你又觉得它们脏了,可以用浇花的喷壶给它们喷洗,但要注意:洗完了夏天要晒太阳,冬天更是,如果冬天太阳不足,用吹风机吹一下,注意温度别太高,会伤着毛的。
8、如果捉到猎物,鹰会甘心交给主人吗?
8:鹰隼是很少把猎物甘心交给你的,即使给你,也是因为它们以为你会有更好的食物给它们,而且这也是要经过很好的训练才能达到的,所以勤快点,自己过去吧。
9、手套的皮革以多厚为宜?
9:小鹰熟了一般就不用皮手套了,只带个线手套,是扁鹰时用的。大鹰就要手套了,至于多厚,很难说清楚,五毫米?哈哈哈哈哈,开个玩笑,不一定的,只要你觉得鹰在用力抓也抓不偷,伤害不了你就行了。
10、出鹰时连脚绊带长绳子一起放吗?是从哪一段绳子上放开?
10:放大型鹰隼和鹞子,一般都是不带线的,只带脚畔。它们追捕猎物的战线比较长,带线会缠住障碍物的,会伤到鹰。小鹰比如松子和细胸摆胸什么的,可以带线,十米左右的线,要细,要轻,还要结实。放熟了就可以不带了。至于垛子,听说容易带食,所以要始终带线。
11、鹰是怎样睡觉的?
11:鹰隼都是站着睡觉的,雏鸟是趴着的,如果成鸟也趴着睡,那就是爪子或别的地方出毛病了,要注意了。
12、鹰具里的的葫芦是做什么用的?还有那个好象竹编的篮子。
12:水葫芦是外出放猎时给鹰喂水的,上半部分切掉一半,相当于碗的作用,下半部分起到储水作用。相当经典的设计,是中国传统鹰猎文化的精粹之一,方便,实用,还有艺术感,呵呵,一直想弄一个,不过不会做。
13、同一品种的鹰眼罩大小差别大吗?买个就能用吗?大小怎么量?
13:不一定,因为鹰隼雌雄个体的差别比较啊,头部的大小差别也大,不过如果你的是一只大的雄行或小的雌性,可能就可以。呵呵。如果有条件,还是为自己的爱鹰做一个或买一个量身订做的专用的吧。毕竟帽子还是相当重要的,头上带个大小不合适的帽子,换谁也不会舒服的。
(四)喂养猎禽的方法
猎食有雏,幼鸟和成鸟之分,猎期与非猎期之别,喂养方让也不一样,兹分叙如下:
1.雏和幼鸟的喂法:雏用雀肉、兔肉或牛、羊肉,搅烂之后,加入适量鸡蛋,每天喂三、四次,用小木板把食物抹到雏鸟嘴里。幼鸟饲料用鸟、蛙、鼠等瘦肉,切成大小适中的小块,早晚各喂一次。喂的时候要吹“嘟、嘟、嘟”的哨声,使它自幼养成听从猎人招唤的条件反射。
2.成鸟的饲喂:(1)喂食要定时。初期每天喂两次,每次喂总量的一半,以增加喂食时的教练次数。已经驯熟了的猎禽,每天喂食一次,午后给食。(2)喂食要定量。猎人捉到成鸟之后,要马上称一下它的体重,作为确定食量的根据.也作为猎禽今后肥瘦的标准。肥则懒,瘦则无力,都不利于打猎。我国猎人的成功经验是:猎禽每日给食量,大约相当于猎禽体重的1/4左右,如猎禽体重500克,喂食100-150克;猎禽体重400克,每天给食100克左右。每次喂食,都按打猎训练喂给,不断巩固已有的打猎条件反射。(3)最好喂新鲜的热肉。如果是新鲜的凉肉,要在热水里浸一下再喂。每次喂完了肉食之后,要把盛着清水的干净水盆送到猎禽面前,以便猎禽饮用。
3.非猎期喂养:天气转暖,猎季已过,猎人在住宅附近背阴、凉爽、通风的地方设栖木,令猎禽栖息,每天定时喂以蛙、鼠、鱼、蛇、小鸟或其他废弃动物的瘦肉,使其渡夏换羽,秋冬打猎季节再用。
(五)猎禽的训练
这里重点介绍刚捕来的野性勃勃的成鸟训练法,对那些自幼育雏长成的鹰、隼,也可参照此法育训。
1.先去野性:猎禽刚被捕获,成鸟野性勃勃,乱飞乱抓乱啄,甚至攻击主人。猎人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先去其野性。常用的有效良法有:(1)水喷法。成鸟撒野逞凶,猎人口含清水,向它身上连喷数次,野性必然顿减。此法虽好,但不可过分使用,以免受凉生病。(2)如果同时采用减食法,效果更好。刚捕来的凶野成鸟,第一天可以不喂或少喂,使其体力消耗,老实听驯。(3)熬鹰,这也是我国民间常用的有效办法。几个猎人昼夜轮流熬驯,不让猎禽休息。耗其精力,去其野性,使其老实听驯。只要采取以上三法,或者采用以上三法中的两法,再凶野的猎禽,也会在三、四天内安静下来,接受猎人的驯养。猎人要经常抚其翎,理其羽,培养人与猎禽之间的感情。
2.臂托喂食训练:喂食时,猎人用手臂托鹰,用哨子发出短促的叫“嘟、嘟、嘟”的呼唤声,当猎禽听到呼唤回头张望,猎人给它肉吃。每次给食,都要从猎禽准备猎捕对象的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果训练猎兔,要把兔皮用草楦起来,喂的时候,要从兔皮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果训练猎狐,要从楦起的狐皮眼眶处取肉饲喂。并要逐惭加大哨声呼唤距离,逐步培养在较远的距离,猎禽也能听从猎人哨声呼唤的条件反射。手臂喂食训练,猎人必须注意自身的安全。为了保护手臂不被猎禽抓伤,猎人要戴手套,手臂要缠皮子(或戴皮子做的套袖)。
3.拖拉假兽给食训练:手臂喂食训练之后,下一步要把喂饲猎禽的肉,放在楦起的兔皮里(猎狐时,预置楦起的狐皮中),每天喂的时候,令助手拖着假兽跑,猎人以“嘟、嘟、嘟”的哨声把假兽指给猎禽,纵禽腾飞猎捕。饿禽一见假兽,立即禽羽收缩,体姿低伏,象箭一样直射而去,锐利的爪子刺进假兽体内。当猎禽捉住假兽之后,猎人马上从假兽眼眶里取肉喂它。如此反复训练,逐渐形成猎兽的条件反射,三、五天即能达到预定目的。为防猎禽飞逃,拖食训练阶段可在空闲的大屋进行,也可用长细绳系在禽足上控制。
(六)使用猎禽打猎法
试猎成功,可以实地打猎了。使用猎禽打猎应该做好哪些准备?注意哪些问题?为了取得打猎成功,使用猎禽打猎必须做好准备工作,注意以下问题:
(1)远避高树多的猎场。使用猎禽打猎的猎场,不但要有猎禽准备捕捉的猎物,还必须是空旷地区。猎禽有时会落到树上不下来,有时还会飞逃,因此,高树多的猎场不宜使用猎禽。
(2)猎人要适当分工。驱赶野兽的猎人与控制猎禽的猎人,必须明确分工,各司其职,保证猎场活动有条不紊。
(3)出猎那天必须是饿鹰。俗语云:“鹰饱了不捉兔。”这是使用猎禽打猎的真理。因此,出猎的头天猎禽要绝食(或少喂),第二天清晨,猎禽处于饥饿状态,精神抖擞,禽羽紧贴,杀气腾腾,随时都有飞扑之势,猎禽可用。
(4)控制猎禽的猎人,手上要戴手套,臂上要戴长套袖,以免手臂被鹰抓伤。禽足要拴皮绳,以供猎人掌握控制。禽尾要拴响铃,以便猎场上能从远处发现正在与兽搏斗的猎禽。
(5)野兽迎面跑来不纵禽猎捕。猎禽迎面飞扑,闪电般冲向猎物,双方速度极快,猎禽袭击常会扑空,一旦撞到地上,必断翅、折羽造成伤亡,所以,不纵猎禽飞扑迎面而来的兽。
(6)野兔快进荆棘丛时不放鹰。曾见有人在野兔快要钻进荆棘丛时放鹰,猎禽猛冲直下,抓住野兔臀部,兔痛急钻进棘丛而逃,鹰爪一时不能拨出,猎禽被活活拖死。
(7)猎场打猎,一旦赶出猎物,猎人立即以“嘟、嘟、嘟”的短促哨音把猎物指给猎禽。捕到后,要背着猎禽把猎物装到袋子里。捕得三、四只之后,拔一、二兔舌稍喂,借以鼓励,稍作休息之后再猎。捕得的猎物不能露在外面背着,装猎袋的时候也不能叫猎禽看见,否则,猎禽死死盯住已捕获的猎物(或猎袋),不再注意猎场,影响打猎效果。
(8)猎禽打猎必须有人驱赶猎物才行,赶出的猎物越多,猎禽捕捉的也越多,驱赶很重要。如果能用猎犬搜索驱赶,效果最好,又能减轻驱赶猎人的劳动。
(9)鹰、隼、雕等猛禽,都好由上向下飞扑攻击,因此,猎人纵鹰猎兽时的位置,最好站在上坡有利地势。
小鹰驯养要从选鹰种/挑鹰开始。一般按季节选鹰种。
春末夏始的时候一般就是松子/白胸,秋冬季节就是鹞子/气胸/垛子(垛子又分:兰花秀/马莲/桃花,还有一种鬼脸垛子,使垛子一种亚种,脸上泪痕粗大,色灰,爪黄,这几年少了,五年前我在天津的鸟市见过两架,是鸟贩子从外地背来的,当垛子卖)再有就是红隼/山尖子。
松子/白胸是玩小鹰中最普遍的,也是大家最喜欢的鹰种。主要因为这两种鹰容易训练,猎性好,还有就是它们来的时候正赶上小麻雀快要出窝了,鹰一经训练完成小麻雀正好出窝,容易放上。
松子/白胸每年4月20日左右在天津就能见面了,刚见面时几乎全是老鹰一般到了5月4.5日后陆续就有花鹰到了,一到小满鹰就算过去了。一般挑鹰要挑早期鹰。见面早的鹰说明它拿食不费劲,不用跟着鸟群走,可以先到。
现今养鹰人挑小鹰尤其是松子,讲究什么对花/净毛,其实让我说只有鹰够硬,爪子干净,毛倒的不柴,有油就行了,不要非分几棵几棵的。放小鹰要我说人比鹰重要,鹰是人玩出来的,如果人掐不好食,再不会贴鸟,放鹰时把再不顺,多好的鹰也是白搭。
生手玩小鹰建议还是玩花鹰,因为花鹰一旦亏了,还能提膘快点,能担待点,换成老鹰很可能已经死了,另外老鹰性大也不好训练。
白胸不要养体型大的,一般大的逮法苯(自己看法)。白胸分枣红眼/白尕眼一系列,我就不说了论坛早就有,说得很详细。在过去天津老前辈们玩白胸的大有人在,每日出围收获比松子还多。我还知道有一位前辈十几年前用白胸逮大眼贼笼兔虎,让人大开眼界。(大眼贼是一种大型田鼠,眼大,身短,腿短,尾短,每只有三两左右。)
鹞子/气胸一般10月前后和大鹰一块过。鹞子/气胸分青/紫/麻。但紫气中有一种火气,色艳如火,逮法飘逸,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