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应节气:皮肤病日常调养与防护——秋冬季皮肤瘙痒症
秋冬季节,北风吹、雨水少、气候寒冷干燥,皮肤会变得干涩粗燥,甚至表皮脱落,皮内神经末梢受到刺激而出现皮肤干燥、脱屑、瘙痒、皲裂或红斑、丘疹、抓痕、渗血等症状,易引发皮炎、湿疹、神经性皮炎、荨麻疹、鱼鳞病、毛周角化症等。
易患人群
秋冬季皮肤瘙痒症多见于老年人和幼儿。老年人皮肤腺体分泌功能减退,皮肤萎缩、变薄、干燥、汗皮肤易受到周围环境冷热变化的刺激,诱发瘙痒。皮肤发痒以四肢、躯干多见。幼儿的皮脂腺分泌功能尚未健全,也会出现冬季皮炎。因此老年人和幼儿易出现秋冬季皮肤瘙痒。
“问责秋冬”吐槽“痒”的根源
“季节性皮肤瘙痒”:秋冬季节,气候的干燥,人体内的水分减少,导致皮肤缺水,从而引起皮肤瘙痒;天冷用热烫水洗澡或用碱性大的肥皂,药皂洗澡,使皮肤的皮脂滋润减少,皮肤变得干燥,令皮肤瘙痒加剧。
身体本身疾病:如糖尿病、甲亢、慢性肾病、慢性肝胆疾病,尿毒症、恶性肿瘤、过度抑郁和焦虑、紧张,烦躁等不良情绪也会引起皮肤瘙痒,应及时就医。
过度的清洁或接触刺激性清洁用品:秋冬季节天天洗澡或泡澡,没有保湿措施,皮肤会出现干燥,瘙痒。痒得“一塌糊涂。”爱干家务的人接触洗衣粉、洗涤精,香皂、肥皂或养花,择菜等,这种“强刺激”或“弱刺激”会“潜移默化”慢性积累性刺激出现皮肤干燥、皲裂、脱屑、疼痒、湿疹等症状。
过敏引起皮肤瘙痒:秋冬季皮肤瘙痒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过敏,过敏大体分为食入性、吸入性、接触性三种,常见的症状表现红斑、风团、瘙痒等“荨麻疹”。如怀疑出现过敏时,应及时就医查原因,对症治疗,避免接触过敏源。
皮屑飞上天,手脚出裂纹,皮破血流痒难忍,莫名其妙的“恼人的瘙痒”秋冬季皮肤瘙痒怎样解决龙医皮肤君为您支支招!
秋冬皮肤瘙痒“支招大法”请收藏!
针对原发疾病积极治疗:对于内脏疾病、精神系统障碍、内分泌障碍,如糖尿病、肝病、甲亢、高血脂、慢性肾炎等均可引起皮肤瘙痒等,要对原发疾病进行积极治疗。
不能乱用激素类药膏:冬天皮肤出现不适切不可乱用药,特别是刺激性强的药物和激素类外用药进行涂抹。这些药物有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能解一时之痒,病情暂时得以掩盖或控制。一旦停药会加重原发病变,或出现赤红,触痛、脱屑、瘙痒等会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特别对于颜面部皮肤出现脂溢性皮炎、酒渣鼻、痤疮等皮肤病时,尽量不要自行涂抹激素类药膏。激素类药膏不能乱用、滥用,应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掌握用药适应症,防此不良反应的发生。
适得其反“痒痒挠”:皮肤出现瘙痒时,不少人用手挠来挠去,不但越挠越痒,久之出现皮肤粗糙甚至引起皮疹处破损渗血感染炎症,进入“痒-挠-感染-痒”的恶性循环。建议:可用拍打或冷敷的方法止痒,有助于缓解瘙痒且不易感染。
秋冬皮肤瘙痒日常调理
一,科学洗澡
1忌水温过高。热水的刺激,加速水分的蒸发,使得皮肤变得干燥,粗燥,加重瘙痒。
洗澡水温以37℃—40℃左右不冷不热的水温为宜。
2忌洗澡过勤。洗澡过勤,容易使皮肤皮脂减少变得干燥,引起瘙痒等症状。老年人洗澡次数不宜太勤,一周二次为宜。
4忌用力搓擦。忌毛巾用力搓澡,会损伤皮肤的鳞状上皮细胞,破坏皮肤的屏障。
降低皮肤的防护功能,细菌,病毒,真菌容易从皮肤的微细破损处侵入皮肤。引起疖肿、癣类等皮肤病。
5忌化学刺激。冬季皮肤不宜使用刺激性过强碱性的香皂或浴液,这些会使本来就枯燥的皮肤失去了皮脂的滋润,同时也降低皮肤的酸性,给细菌繁殖创造环境,不利于皮肤恢复健康。应选择中性护肤浴皂。还可外搽润肤霜保持皮肤湿润度。
二,平时要多喝水,以补充身体的水分,增加皮肤的水分供给;保持大便通畅。
三,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葱蒜、浓茶、咖啡等;不吸烟喝酒。
四,饮食营养要均衡,饮食清淡。多食动物肝脏、禽蛋、鱼肝油等富含维生素A食物;多吃芝麻、花生、黄豆、黑豆等富含亚油酸食物能滋润肌肤;多吃新鲜蔬菜,水果等如胡萝卜、南瓜、牛奶、豆浆等水分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自身过敏性食物。
五,保持室内通风清爽,室内的温度以24~25度为宜。室内温度过高会引起皮肤水份蒸发。保持室内的湿润度,帮助保持皮肤水份。
六,保持皮肤清洁卫生,加强锻炼,可选择散步、太极拳、羽毛球、练气功等活动,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
七,贴身衣着以宽松柔软的纯棉、蚕丝、棉麻内衣为主,不要穿化纤类内衣和毛织品。化纤类内衣与皮肤接触后会产生静电,刺激皮肤诱发过敏出现皮肤瘙痒。新买的内衣先洗涤后再穿,避免有害物质对皮肤的刺激;被褥不宜太暖。
八,保持心情舒畅,乐观开朗,避免发怒和急躁;劳逸结合,消除疲劳;避免熬夜,改善睡眠。
九,遵医嘱使用抗过敏、止痒药物。定期复诊,规范治疗,不可乱用药。
顺节气,多喝水,多保湿,水润润。有效预防和改善秋冬季皮肤瘙痒症状的小妙招,龙医皮君为您揭秘。您收藏吗?如果皮肤瘙痒不适,建议来龙医皮肤科进行诊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