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是“胃食道逆流”造成的打嗝及溢奶,可在喂奶后让宝宝直立靠在大人的肩上排气,且半小时内勿让其平躺,4个月大后可添加米粉或麦粉以增加奶的黏稠度,防止打嗝。
2、如果宝宝因吃奶后腹部胀气,放下平躺时会打嗝。这是因为奶瓶开口小,婴儿在吸奶的时候,因用力吸而吞入太多的空气,造成了胀气现象,因此父母可以在宝宝喝完奶之后,多抱一会儿,轻轻拍宝宝背部,或是轻柔按摩腹部来帮助排气,可以预防宝宝打嗝及溢奶。
3、平时喂食宝宝要在安静的状态与环境下,千万不可在宝宝过度饥饿及哭得很凶的时候喂奶。
4、让宝宝在喝奶的中间休息一下,让宝宝直立站在你腿上,轻轻地拍他的背排气,打完了饱嗝可避免连续打嗝。
5、喂奶姿势要正确,进食时也要避免太急、太快、过冷、过烫。
6、试着少量多餐的喂食法,或喂食后抱起宝宝拍背以加强排气。
7、在宝宝打嗝时喂一点温开水,或者用玩具、轻柔的音乐来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以改善宝宝打嗝症状。
8、拍背并喂上点儿温热水,如果宝贝是受凉引起的打嗝,妈咪先抱起宝贝,轻轻地拍拍他的小后背,然后再给喂上一点温热水,给胸脯或小肚子盖上保暖衣被等。
9、刺激宝贝的小脚底,如果宝贝是因吃奶过急、过多或奶水凉而引起的打嗝,妈咪可刺激宝贝的小脚底,促使宝贝啼哭。这样,可以使宝贝的膈肌收缩突然停止,从而止住打嗝。
10、把食指尖放在宝贝嘴边,妈咪也可将不停打嗝的宝贝抱起来,把食指尖放在宝贝的嘴边,待宝贝发出哭声后,打嗝的现象就会自然消失。因为,嘴边的神经比较敏感,挠痒即可放松宝贝嘴边的神经,打嗝也就会消失了。
11、轻轻地挠宝贝耳边,宝贝不停地打嗝时,在宝贝耳边轻轻地挠痒,并和宝贝说说话,这样也有助于止住打嗝。
12、转移宝贝的注意力,妈咪也可试试给宝贝听音乐的方法,或在宝贝打嗝时不住地逗引她,以转移注意力而使宝贝停止打嗝。
2婴儿肚子响是怎么回事
咕噜咕噜是宝宝肠胃在适应环境
胎儿在母体中,是无菌的,因此胎儿肠道中是无菌的!生产后,婴儿开始吃奶,而不是喝羊水了,因此婴儿的肠道里便开始接触到了外界的细菌了!正常人体的肠道中是有着几十亿个细菌的,这些细菌中99%是益生菌,也就是对人体有益的细菌。如果人们缺少了这些益生菌的保护,就容易受到另外1%的条件致病菌和致病菌的侵害!因此,婴儿的肠道在从无菌到建立一个正常菌群的过程中,有可能会遭遇到细菌比例不调的情况,尤其是当肠道内能分解食物而产气的细菌比较多时,婴儿的肠道内的气体就会比较多!因此就会频繁地放屁!所以,只有尽快帮助婴儿建立一个细菌比例正常,生态平衡的正常菌群环境,让益生菌占据主要地位时,这种情况就会自然改善!
如果你的孩子是用配方奶粉喂养的,那么,你可以调换其他牌子的配方奶粉试试。在选择奶粉的时候,你要特别注意包装袋上印制的营养配方,那种不含乳糖的、不含豆质的或低致敏性的配方奶粉,可能会有助于减少孩子的肚子胀痛。当然,即便是调换了奶粉,也至少得要两个星期才能看到效果。
36种原因让宝宝爱揪耳朵
1.长牙
宝宝在长牙的时候,随着乳牙的萌出,会刺激到牙龈神经和周围的组织而让他们感到牙龈不舒服,并流出很多的口水,当宝宝平躺时,这种不舒服的感觉便可以从牙龈传到耳部,因此,他们会不停地揉搓自己的耳朵。如果这个时候宝宝揪耳朵是因长牙时的不舒服而引起的,也不必太过于担心,可以给宝宝一些干净的磨牙胶,来缓解他们萌牙时牙龈的不适感。
2.对身体的好奇
宝宝在发育过程中,会慢慢地对自己身体的各个部位感到好奇,比如,他发现了自己的小手,就会盯着自己的小手看,同样,他发现了自己的耳朵时,也会用自己的小手去拉自己的小耳朵,此时爸爸妈妈会注意到,宝宝在睡觉或清醒时,都会常常去弄自己的小耳朵,特别是玩得很开心的时候,也会去揪自己的小耳,对于这种在健康状态下小宝宝揪耳朵的现象,家长可以不必太过于紧张,他们这并非是不舒服的表现。
3.耳朵进异物
幼儿天性好动,在玩耍的时候,有时会将一些小物件塞进耳朵,有时在户外玩耍时,偶也可有小虫子钻进耳朵的情况,细小异物入耳时,会让宝宝感到耳部不适,异物较大时,不仅会引起耳部疼痛,还可造成耳道感染,甚至还会影响听力。因此,如果是因异物入耳时,家长应及时将宝宝送医院耳鼻喉科处理,切勿自行乱掏,以免导致异物越掏越进里面。
4.耵聍
一般情况下,宝宝的耳道有自洁功能,但有些宝宝可能因分泌物(耵聍)偏多而会自己抓耳朵。这种情况下通常不建议父母去给小宝宝掏耳朵,以免损伤了宝宝稚嫩的皮肤。如果宝宝耳部分泌物过多,爸爸妈妈可以用软棉签清理耳道外部,或揉一揉耳廓帮助耵聍排出。假如发现宝宝分泌物很多,或者流出液体分泌物,或分泌物有臭味,则需带宝宝去看医生。
5.耳部感染
在引起孩子揪耳朵的原因中,家长最需要警惕的是耳部感染,如中耳炎等。对于儿童来说,由于咽鼓管宽、短而平直,生理性狭窄处还没有形成,管道接近水平位置,咽鼓管的鼻咽部开口端几乎与鼻底相平,当上呼吸道感染时,鼻咽部的细菌就更容易沿此途径进入中耳而引起中耳炎了。另外,上呼吸道感染时,鼻黏膜、鼻咽黏膜发生肿胀、充血,甚至造成咽鼓管狭窄或阻塞,炎症沿着咽鼓管侵犯中耳,从而也可能会导致中耳炎的发生。
6.外耳道湿疹
外耳湿疹是耳廓、外耳道及周围皮肤的变应性皮肤浅表性炎症反应,常见于过敏体质的小宝宝,宝宝因感到外耳皮肤瘙痒烦躁而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也有个别患儿因抓伤后继发感染了才过来医院就诊。因此,爸爸妈妈在发现宝宝脸上或其他地方曾长过有湿疹,而且出现摇头晃脑、拽拉耳朵的现象时,应带宝宝到医院检查,在医生的指导下局部涂抹抗过敏药物。
4四点让宝宝尽享洗澡乐趣
1.水温须控制得当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还小抵抗力差,因此总是习惯为宝宝准备偏高温度的洗澡水。这样真的有利于宝宝的皮肤健康吗其实不然,宝宝的皮肤比较稚嫩,过高温度的洗澡水容易烫伤宝宝的皮肤,甚至造成宝宝脱皮的状况。所以,家长们可要注意水温的控制对宝宝十分的重要,切勿疏忽!
2.勿用刺激性沐浴露
宝宝的活动量比较大,自然一天下来皮肤会流汗。很多家长会为宝宝选择具有清洁功能的沐浴露为宝宝洗澡。然而,具有清洁功能的沐浴露含有化学成分容易在起到清洁作用的同时伤害到宝宝的皮肤。家长们要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沐浴露为宝宝洗澡。倘若真的需要,家长可以选择婴儿专用的沐浴乳。
3.水量须得宜,避免溺水危险
宝宝的身体比较小,且洗澡时需家长用手托住宝宝的头避免宝宝头部浸到水。一般情况下,水量只需到盆子的一半即可。如果水量太多,容易呛到宝宝。反之,会使得宝宝洗澡不舒服且不干净。另一方面,家长在为孩子加水时,可以先加凉水再加热水。且在宝宝下水前,家长用手先将水给搅拌下,以免水温不均。
4.特殊情况下不宜为宝宝洗澡
宝宝勤洗澡可以赶走细菌促进皮肤的触觉灵敏。但是,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尽量避免为宝宝洗澡。常见的情况有宝宝发烧,身体不适,打针,皮肤感染等,在这样的情况下为宝宝洗澡不利于宝宝身体的恢复。另一方面,宝宝出生不久洗澡时不宜让肚脐浸到水。否则会使宝宝出现炎症,反而不利于宝宝的健康成长。
5儿童夏季常见意外伤害及处理方法
一、驱蚊引发哮喘
蚊香会散发烟雾、烟尘,过敏体质的人,尤其是儿童,一旦接触,呼吸道会受到刺激,引起气道痉挛,诱发哮喘。
处理方法:
1、去除诱发哮喘发作的病因;
2、给予孩子抗哮喘药物进行治疗。
注意事项:
1、如有明显的咳嗽、喘息、呼吸困难、胸闷,应马上去医院就诊。
2、在家中休养时,要保持室内空气新鲜,注意适时通风换气,但不要有较强的对流风,以免患儿受凉,加重病情。
3、还要注意室内花草的气味、油烟的味道,或动物皮毛是否会对小儿的呼吸道产生刺激。
4、室温控制在20℃左右、湿度40%~55%RH(相对湿度)的环境最利于患儿疾病的康复。
5、要防控室内的尘螨,因为很多夜间咳嗽较为明显的哮喘儿,其实是对隐匿在寝室枕巾、衣被中的尘螨过敏所致。
6、要额外注意饮食卫生,多喝温开水和常温饮品,不要喝冷饮,冷饮中的添加剂可能对哮喘儿童造成过敏。
二、皮肤表皮擦伤
多是摔倒或碰撞造成的皮肤表皮损伤,一般出血不多,但较疼痛。
1、若创面干净,可涂碘伏或双氧水保护局部,并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2、若创面不干净,可先用清水或淡盐水清洗,然后涂上碘伏,暴露创面让其自然干燥。
3、若创面沾有碎玻璃或金属碎屑,在清洗不干净时应去医院处理。
不可往创面上覆盖东西,如创可贴,以免伤口处的分泌物不易干燥,引起化脓。
三、皮肤撕裂伤
多因严重摔伤或碰撞而引起皮肤表皮和真皮完全撕裂,一般出血较多,创面不整齐,伤口多见于头部、下颌及四肢。
1、用清洁毛巾、纱布或手绢按压伤口出血处,起到止血作用。
2、速送医院清创,并做缝合处理。
1、不可往伤口里填压东西,如棉花,以免带入细菌引起伤口感染化脓,甚至引发败血症。
2、不要在伤口上涂药,更不要让伤口沾水。
四、割刺伤
多因儿童玩刀、剪、针等利器时损伤,或相互之间打闹时被利器误伤。一般可伤及表皮、真皮,甚至大血管。伤口整齐、干净,伤及大血管时出血较多。
1、若伤口较浅,伤口呈线形并出血不多,可用清洁纱布包扎止血,或粘贴创可贴及云南白药止血。
2、若伤口是张开的或出血明显,或伤口在面部怕影响美观,可先用清洁纱布或手绢紧紧按压止血,随后赶快到医院处理,如采用无创线缝合伤口,可尽量减少伤口愈合后的痕迹。
若伤口很深或利器不干净,易引起破伤风菌生长繁殖,应赶快注射破伤风预防针。
五、关节韧带损伤
多因摔伤、碰撞及扭伤造成,主要发生在着地的关节部位。一般伤处出现疼痛或轻微肿胀,但关节上、下处的骨头没有压痛。
1、若伤处皮肤没有破损,用冷毛巾或冷水局部冷敷1小时。
2、若48小时后仍然肿胀、疼痛,伤处局部可采用热敷;或在伤处涂抹活血化淤的中成药。
3、若伤处疼痛加剧,活动明显受限,并患儿哭闹明显,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不可用手去揉,也不可做热敷。
六、咬伤或抓伤
现今,时有被猫或狗咬伤或抓伤的事件发生。另外,儿童在争吵时也有可能咬伤别人。由于口腔里有细菌,所以咬伤部位会发生肿胀、感染,还会引起全身的严重反应。
1、马上对咬伤部位进行清水或双氧水冲洗。
2、在24小时内去医院注射破伤风预防针和狂犬疫苗。
3、如果咬伤或抓伤部位出血,家人在伤处做按压止血,无须做其他处理。
七、烧烫伤
宝宝有高度的好奇心,看到任何事物,都想去摸一摸、看一看,因此烧烫伤也易发生。
2、当衣物和皮肤粘在一起时,将未粘着的衣物剪去,粘着的衣物去医院处理,以防加重创面。
3、烫伤创面要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浸泡冷开水或洁净凉水中30分钟后涂上烫伤膏。
4、紧急处理后速送医院,尤其是发生在脸上、手上、腿、生殖器部位的烫伤,以及年龄在1岁以内的婴儿。
1、烧烫伤严重时,送医院抢救途中让患儿平卧,不要直立抱着,可给喝一些淡糖盐水。
2、千万不可在创面上涂酱油等,以免造成感染。
八、触电
儿童对电源插销、电线都很好奇,经常在大人照料不到时去触摸,因此,儿童经常会发生触电意外。
1、立即切断电源,不要用手去拉触电儿童。如果不能马上切断电源,要用木棍等绝缘体使触电儿童离开电源。
2、迅速做人工呼吸和心脏按摩。
3、对局部要做烧伤处理,同时速送医院救治。
九、溺水
1、立即将宝宝抱出水面。
2、用手将宝宝口腔撬开,将口中的呕吐物、污物取出。
3、解开宝宝的衣服,保持呼吸畅通。
4、按压宝宝的胸部,或抓住宝宝的腹部使其倒立,保持头低脚高的姿势让呼吸道内的水自然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