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北京高考资讯团队就关于家长和考生关心最多的问题整理如下,
4月27日高三学生开学后,每日9时30分上课,15时30分放学,90分钟一节课。学校不准拒绝学生提前到校。学校要为高三学生早到校晚离校提供相应的作息条件,以及自主学习答疑的一些服务。
如果家长正常上下班可能无法按时接送孩子怎么办?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要给学生的早到校和晚离校提供服务,让家长接送更便利。同时,学校要做好答疑工作。
走班暂停选考科目如何复习?
新高考带来了“走班”制、学生选课参考。然而这与目前防疫存在一些矛盾。对此,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开学后要尽量防止串班交叉感染。“但是不代表不分科复习,通过相对封闭管理措施,尽量避免班与班之间交叉。”
如何监督落实教室内一米线间隔?
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教委新闻发言人李奕说,初期开学要全力保证初高三年级的使用,教室资源是足够的。“我们也会持续检查一米线的落实。”另外,开学后午餐送餐也将确保安全,请学生家长放心。
住宿生进校后要进行全封闭式管理吗?
住宿生上课日要全封闭管理,周六日等非上课日可以回家。
部分高三上课学习安排参考:
开学后,十二中高三学生将实现“一生两室”,还会配齐“双师”。两室即一名学生有一个行政班教室,一个走班教室。两种教室独立交叉布局,但是不交叉使用,便于通风消毒。18个班将充分利用两座教学楼,每层启用最多3间教室。“相邻的两个教室供一个班使用,彼此交流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
下面再来看下各城区具体安排:
西城区
4月16日下午,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召开。西城区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区教委主任赵蓬欣对西城区初高三开学工作准备情况,以及线上学科教学情况做了通报。
西城区高三年级在校学生6304人,初三年级在校学生8730人。除境外师生,高三年级师生已于4月13日前全部返京。西城区严格按照师生返校条件要求,已安排对近期返京的57名高三年级师生进行14天隔离及核酸检测工作。
据悉,4月27日初高三年级开学前,西城区还进行了系列准备工作。4月14—18日,西城各中学做好准备工作,完成防疫工作全流程演练及自查。4月19日,进行应急演练。4月20日,区督查工作组开展开学条件评估工作。4月24日,将根据评估情况,进行整改完善。4月27日,高三试开学。
西城区高三年级开学热点问答
防疫准备工作
1.师生达到何种条件可返校?
开学时已在京且已连续14天居家观察无症状的师生员工可返校。任何时段如有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且排除新冠肺炎病毒感染的师生员工暂缓返校,经治疗无症状后向学校提出申请,批准之后才可返校。
2.哪些人群暂时不得返校?
开学时仍处于14日医学观察期的师生员工不得返校。师生员工中“曾确诊、疑似或无症状感染人员”、“3月25日后自湖北省返京以及4月8日后自武汉返京人员”、“境外返京人员”、“家庭成员中有确诊过的人员和密切接触者”、“4月1日以后返京人员”五类人员暂不返校,经过统一核酸检测合格后方可返校。
3.如何落实物资保障?
4.学校要进行哪些疫情防控培训与演练?
学校要对教职员工、学生和家长开展全员防疫培训,掌握疫情防控、个人防护与消毒等知识和技能。各区和学校要落实疫情防控应急预案,就师生体温检测、发热症状处置、安全保卫等方面做好应急处置演练,确保所有关键岗位人员掌握应急处置工作流程。
5.如何保证学校疫情防控医疗条件?
教育与卫健、疾控部门密切配合,统筹卫生人员和校医安排,发挥学校卫生室和校医作用,建立医校协同机制,可以返聘退休医疗卫生人员,充实学校疫情防控力量。
6.开学后,学校教学场所及实验室如何清洁消毒?
7.开学后,学校各场所如何保证空气流通?
8.开学后,学校各场所可以使用空调通风系统吗?
原则上不使用集中空调通风系统,确需使用的,空调系统应符合疫情防控规范。室内送风口、回风口应每日擦洗、消毒,做好日常维护和清洗消毒记录备查。
9.针对教职工和学生在校期间手卫生,有什么具体措施?
严格落实教职员工及学生手卫生措施。餐前、便前便后、接触垃圾后、外出归来、使用体育器材、学校电脑等公用物品后、接触动物后、触摸眼睛等“易感”部位之前、接触污染物品之后,均要洗手。洗手时应当采用洗手液或肥皂,在流动水下按照正确洗手法彻底洗净双手,也可使用免洗手消毒液揉搓双手。
10.外来人员还能进入学校吗?
学校严格控制访客,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一律不准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校的,应安排专门人员陪同,做好登记和防护措施。
日常防疫
11.如何做好上学、放学途中防疫?
学生上学、放学途中应全程戴口罩,采取自行接送或乘坐公共交通等方式,“点对点”往返于家庭与学校。
12.家长需要配合学校做哪些防疫工作?
为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家长要严格做好自我防护,尽量减少外出,坚持家庭、单位“两点一线”,严格落实个人手卫生防护措施。家长要承担监护责任,督促学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为孩子准备口罩等防护用品,做好孩子和自身居家健康情况的监测和报告。学生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要及时、如实报告学校,并送医就诊。家长出现发热等可疑症状,学生也应居家隔离观察。
13.师生入校门如何进行体温检测?
师生入校一律核验身份、检测体温,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入学校。学校在校门附近要通过设置一米线、临时观察点等,分散校门口待检人员。
14.每日在校教职工、学生需要检测体温吗?
学校应建立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教师以年级为单位、其他人员以所在部门为单位的每天晨午检(一日进行两次体温测量)制度。
15.学校如何掌握教职工、学生的健康状况?
16.学生离校后还需体温检测吗?
应急处置
17.师生入校检测时出现体温异常如何处理?
18.在校师生出现发热、咳嗽、咽痛、乏力、腹泻等症状时该如何处理?
19.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如何对学校进行消毒?
经确诊的发热或可疑症状人员转走后,在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指导下对发热或可疑症状人员活动区域,及使用过的公共物品进行终末消毒。
20.如果出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学校需要停课吗?
校园内一旦出现新冠肺炎疑似或确诊病例,立即启动应急工作预案,根据教育、卫健、疾控部门标准和机制,采取按班停课、按校停课、甚至停学等措施,确保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教学管理
23.开学后,如何上好开学第一课?
学校要组织学生、教师、家长上好“开学第一课”。面向学生上好爱国主义教育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公共卫生知识普及课。面向教师做好开学期间卫生防疫、疫情防控、应急心理辅导等工作培训。面向家长加强法律法规宣传和家庭教育指导,配合学校共同做好开学工作。
24.开学后,教室内人均间距要保持多少?学校通过什么教学形式来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达标?
学校要按照防疫期间每位学生前后左右间距1米的标准,通过拆分班级、现场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符合规定。
25.体育课上如何保证人员间隔?
体育课教学避免聚集性和接触性体育运动,充分利用运动场地,加大人员间隔。
课间每楼层要安排专人负责疏导学生洗手、如厕,维持秩序,确保安全。课间要佩戴口罩,杜绝追逐打闹,不交头接耳,人与人之间保持1米以上距离。
27.开学后,一些必要的集体活动和会议如何开展?
28.教研指导和继续教育如何开展?
教研指导、继续教育培训要遵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减少人群聚集,尽量采取线上方式或其他有效方式进行。
29.教职工及学生在校需要佩戴口罩吗?
教职员工及学生在校内要佩戴口罩,教师授课时佩戴医用口罩。
30.如何处理废弃口罩?
校内设置废弃口罩专用桶,并定期消毒。
31.如何做好师生的心理辅导?
课后管理
32.如何做好学生离校工作?
33.放学后如何对校园进行消毒?
后勤管理
34.学生午餐问题如何解决?
学生中午统一在校午餐,可采取分散、轮流、错时就餐,尽量减少人员流动。
35.学校如何管理学生就餐?
36.学校如何加强食堂卫生管理?
学校要保持食堂环境卫生整洁,对餐桌、门把手、水龙头等物体表面和地面进行每日定期消毒并记录。餐(饮)具用品须按照《食(饮)具消毒卫生标准》进行高温消毒。建议就餐时使用清洁消毒后的自备餐(饮)具,或使用食堂高温消毒后的餐(饮)具用品,消毒后应当将残留消毒剂冲净。提前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体检,开展安全操作培训,体检和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要求每名员工在工作期间必须全程戴口罩、头套。食堂餐桌椅使用后要进行消毒,餐后立即对学生区、教师区进行消毒。
37.学校如何加强外供营养餐的管理?
学校严格落实《外供餐接餐记录表》各项要求,要求供餐公司提供每日送餐人员的当日和14日内的健康情况、送餐车当日消毒情况。送餐车辆进入学校前,要对车内人员进行体温检测。送餐人员入校后要全程佩戴口罩,接触餐具前要进行手消毒。
38.如何做好饮用水管理?
学校要做好供水设施的清洁、消毒工作。校园内饮水尤其是直饮水机须健康安全,使用前应集中清洗、消毒。饮水设施应每日进行必要的清洁工作,每周应对出水龙头至少消毒一次。
39.校园内产生的垃圾如何清运?
学校要加强垃圾分类管理,分类收集并及时清运各类垃圾,做好垃圾盛装容器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40.如何做好寄宿生管理?
寄宿制学校采取全封闭管理。寄宿学生在校期间不离校。按要求降低宿舍住宿人数,宿舍内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每间宿舍不超过6人,地下室不得作为师生员工宿舍使用。
海淀区
高三年级按照4月27日(周一)做好试开学准备,初三年级按照5月11日(周一)做好试开学准备,实行错峰到校。
入校管理
试开学前,严格审查每一位返京师生14天隔离证明,建立返京师生清单。校门口按照“一看二问三量”程序,排查师生身体健康,发热人员一律不得进校。
严格控制访客,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校,校内一律不会客。外来人员确需入校的,在做好防护措施的前提下,由接待人员陪同到指定场所。
学生上下学由家长接送,可在门前划定家长等待区域,即接(送)即走,避免聚集。
服装要求
学校将指导家长准备好学生入校口罩,要求学生佩戴不带阀门的口罩,穿校服,不得穿防护服。
校园环境
坚持小班教学,根据教室面积合理安排试开学班级人数,每班不超过25人,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不少于1米,实行相对封闭的班级管理措施,暂停“走班制”教学。
试开学前,学校对校园进行彻底清洁消毒,对教室、办公室、图书馆等公共区域进行预防性消毒处理,教室开窗通风。
学校对供水设施、饮用水设施进行清洁消毒,及时更换滤芯,试开学期间不使用直饮水系统。
学校要确保洗手设施运行正常,并备有洗手液、肥皂等,配备速干手消毒剂,有条件的可配备感应式手消毒设施。
校园内部规划好师生行动路线,尽量不交叉,教室之间设置分割界线。
试开学期间,寄宿制学校采取全封闭式管理,城区学校及本区学生原则上不在校住宿,远郊区、跨区学生需安排住宿的,在校期间不得离校,按要求降低宿舍人数,宿舍内人均面积不低于4平方米,每间宿舍不超过6人。地下室不得作为师生员工宿舍使用,严格落实领导干部带班制度,校医24小时值守。
完善管理
各学校成立由书记、校长担任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完善“两案九制度”机制。即:新冠肺炎防控工作方案和疫情应急预案,学校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师生晨午检制度、学生因病缺勤登记追踪制度、复课证明查验制度、健康管理制度、免疫接种证查验制度、传染病防控健康教育制度、通风消毒制度和环境卫生检查通报制度。
如试开学工作进展顺利,再考虑安排其他年级依次开学,幼儿园暂不开学。
丰台区
18万丰台师生健康数据“云汇总”
“十二中高三年级学生有418人,原始班级是12个。其中有5位申请住宿,有一位家住在河北涿州。”北京十二中校长蒋炎富说,基本所有高三老师都已经到京,只有一位老师尚在湖北,但是已经递交了返京申请。”
其实,不仅这位校长心里有数,丰台区的每所学校的师生情况都实现了“云汇总”。目前,该区已经形成了区、学校、学段、班级、个人五层“追踪网络”,对于在湖北地区和境外的师生,采取“一对一”对接方式,每日有专人和他们对接了解情况,并及时宣传北京防疫的最新进展等。
每所学校配医疗专业指导员
开学前,所有学校都要派驻一名医护人员当“辅导员”。区教委将协调为没有校医的学校派驻专业医护工作者。同时,校园防疫将纳入社区防疫,实现群防群治。
除了医护工作者,软硬件都将在开学前逐步配齐。其中,丰台区级层面将在每所学校门口设置多功能测温设备。各校也会按需设置防疫系统。以十二中为例,进入教学楼有二次测温;每层开课班级不超过3个,都设有男女洗手间,避免人员交叉;洁具柜前、厕所内都有一米线;教室外设置隔离线,提醒学生课间不要“串班”等。
一生配“两室”“双师”
开学后,十二中高三学生将实现“一生两室”,还会配齐“双师”。两室即一位学生有一个行政班教室,一个走班教室。两种教室独立交叉布局,但是不交叉使用,便于通风消毒。蒋炎富介绍,18个班将充分利用两座教学楼,每层启用最多3间教室。“相邻的两个教室供一个班使用,彼此交流可以采用线上的方式”。
按照这种布局,开学后该校高三学生上午时段的课表都是主干课程,比如语文、数学和英语学科。下午时段课表则排选考科目,并进行自主答疑。“开学后,36名授课老师都是班主任。”蒋炎富介绍,因为班级“扩”大了,为了配齐任课老师,抽调了一部分非高三老师。开学后,每个班都配双班主任,副班主任主要承担防疫工作等。每六七位学生还会配“导师”,做好每日交流。
市教委表示,未来,各校都将采取类似模式,保障高三学生开课后,教室内人均间距要保持1米。各校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通过拆分班级、现场和网络教学相结合等形式开展小班教学,保证教室内人均间隔符合规定。李奕表示,一切的前提是防疫第一。高三开学后,线上教学也不会暂停。即便疫情过后,“线上线下相结合,检练测评相结合”的方式也将延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