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今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新学期是《上海市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条例》颁布后的第一个学期。来看看托幼机构如何实现幼有善育,让“最柔软的群体”享受有温度的服务?
2岁半的佳佳出门步行10分钟,就可到家门口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上托班。这所位于嘉定南翔的幼儿园去年新开办,设立一个托班,实现了周边小区幼儿“家门口入托”。
随着大量人口导入,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嘉定区常住人口增长24.7%,增速全市第一,与之相对应的是学前教育及托育服务需求增长迅速。怎样满足家长对优质普惠学前教育的需求?嘉定教育着力构建以普惠性资源为主体的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公共服务体系,近五年,嘉定区共计新增公办幼儿园23所、班级数380个,满足了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去年新建11所幼儿园开园。公民办幼儿园开设托班占比达55.1%,全区普惠性托额占比75%,普惠托育服务街镇覆盖率达100%。
【托班幼儿推门即可乐享户外活动】
在托班教室里,创设“处处可玩、时时可探”的空间与机会,让托班幼儿拥有大胆畅玩的游戏环境。为了幼儿安全,还创设了360度软包保护,提供无边角圆桌、防夹手门条、门把手软套。去年新开的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16个班级里,设有一个托班,幼儿园把一楼最好的教室留给托班。托班幼儿推门即可走向户外,走进自然,享受阳光,充分满足了2小时户外活动,让幼儿乐享户外环境。
考虑到托班幼儿年龄小,幼儿园采用智能感应小马桶、洗手池、垃圾桶等智能设施,为托班幼儿的自我生活提供便捷,让孩子们乐享智能环境。教室里还配备LED护眼灯、吸顶吊扇等,打造健康、安全的生活环境。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幼儿园属于嘉定区人民政府与上海师范大学的合作办学项目,不仅办园起点高,还依托高校资源着力培养研究型教师。作为上海师范大学嘉定基础教育集团的成员校,幼儿园与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嘉定小学仅一墙之隔,可实现托育与幼儿园、小学的一体化衔接。园长金春亚说,幼儿园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为托班幼儿创设家庭化、童趣化、激发自主生活与探索的环境,促进身心和谐发展,让托班幼儿在“好玩、乐玩、慧玩”中享有幸福童年。
【打造会“说话”的生活环境】
“手拿小水杯,喝口清清水,抬起头,闭上嘴,咕噜咕噜,吐出水”……在嘉定新城崇慧幼儿园,老师将托班幼儿漱口方法编成儿歌,录制在智能盒中,帮助幼儿养成餐后主动漱口的习惯。当幼儿漱完口后,还可按下按钮,就会听到“牙齿中的小虫虫都被赶出来了,你的口腔真干净!”……打破传统盥洗室漱口的常规做法,打造特色漱口区,巧用环境进行对话式互动,让孩子们在富有童趣、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喜欢漱口、了解如何漱口,逐渐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条例》实施以来,幼儿园愈发重视0—3岁婴幼儿的身心保护和发展需求,在环境上注重生活性、游戏性、互动性,在活动中以自主性、舒适性、灵活性为主,力求‘最柔软的群体’享受有温度的服务。”陈艳说。
【构建普惠多元托育公共服务体系】
如何构建普惠多元的托育公共服务体系?嘉定区建设普惠为主托育资源供给体系,完善区、街镇两级联动综合管理网络,创新事前、事中指导机制,全市首创“星级托育机构创评”活动,提高科学育儿家庭养育能力,打造“嘉育户晓”嘉定区科学育儿品牌。
近五年来,嘉定对人口导入地区加大建设力度,确保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如嘉定新城核心区所在的马陆镇,两年内新开办5所幼儿园,家长们可就近接送孩子。嘉定区现有15个社会力量办托育园,54所幼儿园开设托班89个。
嘉定区教育局副局长赵丽鸾说,通过区托幼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完善配套政策和机制,及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扩大优质资源覆盖比例,打造学前特色化品牌,运用区域“大视野”课题成果经验,做强“每日两小时户外活动”,形成区域示范统领、各园均衡优质、特色凸显纷呈的良好生态。
记者从市教委了解到,目前全市幼儿园学位总体能够满足全市适龄幼儿入园需求。为缓解部分老城区、人口较集中或人口导入区域的结构性矛盾,《条例》明确规定,本市按照区域内常住人口和需求配置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设施。为此,今年全市还将新建改扩建30所幼儿园,增加3200个社区托位,增加2000个公办幼儿园托班托位,到2025年要实现千人托位4.5个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