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编优选推荐香皂,你选对了么?,下面一起来看看本站小编捡不着算丢给大家精心整理的答案,希望对您有帮助
推荐理由:
该商品来自韩国B&B保宁,韩国保宁米迪恩(B&B)株式会社成立于1979年,是韩国拥有50多年制药历史的企业“保宁制药集团”旗下企业。作为韩国婴童用品上市公司,保宁米迪恩不仅研发生产运营自有品牌,而且也成功代理运营了众多国际知名婴童品牌。连续6年荣获“韩国行销”大奖。产品线涵盖婴童生活用品、护肤、哺乳、服装、辅食和玩具系列。保宁还拥有育儿专业品牌I.MOM研究所,悉心为千千万万家庭提供先进的育儿经验。B&B保宁儿童洗衣皂,减少化学成分对幼儿皮肤的刺激,良好的清洗力,能够有效清洗幼儿衣物上残留的食物、牛奶、排泄物等,不含荧光增白剂,确保宝宝的健康。商品当前市场价169元,考拉黑卡价为95元。
该商品来自中国朵拉朵尚,朵拉朵尚品牌灵感源自欧洲东南部的古老国度,继承了古老神话的经典,延续了花神青春、自然的使命,传承了美与社会天然合一,育蕴出极具典雅时尚的香薰精品——DoraDoSun(朵拉朵尚)。Dora(朵拉)在希腊语里是礼物的意思,DoraDoSun(朵拉朵尚)希望把美丽当做礼物,送给全世界爱美的女性。含有茶树精油、北美金缕梅提取物等精华,有效解决由螨虫引起的出油、痘痘、毛孔粗大等肌肤问题;特添加神经酰胺,除螨净痘的同时修护肌肤屏障。
该商品来自澳大利亚Goat,Goat源于澳大利亚墨尔本,产品系列包括羊奶皂、面霜、洗发护发、沐浴液、身体乳身体乳、婴幼童用品等。其创始人因为心疼儿子深受湿疹等过敏问题所苦,长期被身体瘙痒以及不知名脱皮问题所困扰,因此开始致力于开发不含化学起泡剂,不含香精防腐剂的天然清洁产品。从而研制出对过敏肌肤非常有益的山羊奶护肤系列产品。。PH值接近人体的皮肤,而且不添加香料。适用于所有的肤质,包括敏感肌和婴儿肌肤,非常柔和~。考拉自营商品,从自营保税仓直接发货,速度快有保障。如果使用黑卡会员购买预计可省4.7元。
该商品来自日本PELICAN沛丽康,日本PELICAN(沛丽康)公司是拥有60年香皂制造经验的知名老牌,所有产品重视纯天然和手工制作,使用超脂法制得的植物皂基,成分简单纯净,专注于表现商品实力,从选材到包装都有严格的工艺和技术要求,旗下产品在日本的口碑网站好评不断。考拉自营商品,从自营保税仓直接发货,速度快有保障。
该商品来自日本Kao花王,花王株式会社Kao创于1887年,具有120年以上历史的日本日用消费品公司。前身是西洋杂货店“长濑商店”(花王石碱),公司现在的总部位于日本东京,全球员工近33350人。花王在东京日用化学品市场上有较高的知名度,旗下有Merries、乐而雅、碧柔等品牌,深受消费者青睐。其产品包括美容健康护理、家居个护及工业用化学品等。
该商品来自日本pigeon贝亲,1957年8月,贝亲株式会社在日本成立,目前已成为日本知名婴儿用品公司,经历50多年的成长与发展成为国际知名母婴用品品牌。贝亲的英文名称“pigeon”是鸽子的意思,象征和平。贝亲标志中的“p”为母子的“心连心”形象,象征深厚而无尽的母爱。贝亲真诚将母子的爱融入到产品中,铸就了贝亲产品。贝亲一直秉承“爱”的理念,致力于为消费者提供高品质的育婴用品和服务。深层去除污渍pigeon贝亲婴儿洗衣皂采用植物性洗涤成分,配合蛋白酶,有效清洁婴幼儿衣物上的奶渍,便渍等。
全国各地的群众,都有关于上海肥皂的记忆。
“臭肥皂”要用棉纱线一割为二,晾干才能用。用到最后一点点也舍不得扔掉,要粘在新肥皂上。
连粘都粘不住了,还要融化在水里,做成肥皂水。
“香肥皂”绝对像奢侈品一样,不是随便拿来用的,而是“供”在衣橱里防蛀留香,或者当结婚礼物送出去。
上海小囡都记得,爷爷奶奶最欢喜讲:“皮皂搨一搨(肥皂涂一涂)。”
但是除了这些共同记忆,总有一些问题盘旋在脑海中:
“臭皮皂”为什么是臭的?这么臭为什么全国人民还要买?
怎么会有硫磺皂这么怪的东西?
药皂的气味为什么这么有侵袭性?
真的能今年20,明年18吗?
一
2006年,王阳去英国留学,行李箱里装了几块檀香皂。
“我妈欢喜在衣橱里放一块檀香皂,从小辰光开始,我就欢喜衣裳上有这个味道。”
远行的行李箱里,所装的物品,总有几分相似。
42年前,李燕玲离开上海去江西时,母亲也将肥皂切成一个个小块放进了她的背包。
当然,不同的是,放进知青背包里的肥皂,几无可能是檀香皂。
1970年代,肥皂凭票供应,每个人每月只能买一块肥皂。一块肥皂的价格大概为1角5分。
那块肥皂,上海人喜欢称为“臭皮皂”。它呈黄色,长长的一条,学名是“固本肥皂”。
“臭皮皂”为啥臭?
袁万泰曾是上海制皂厂的高级工程师,1962年,他从学校毕业,进厂工作。
制皂厂在杨树浦路,走进炼油车间的时候,袁万泰并没有闻到他想象中清新的肥皂香味。
反而是一种不太好闻、有点臭的味道。
“因为那时用来做肥皂的油脂是有腥味的工业油脂,甚至用我们现在说的地沟油那种低档油脂。”
“经精炼后,油脂脱臭、脱色,去除杂质,作为做肥皂的原料。”
肥皂的不同档次取决于油脂的质量。
越清澈的油,在皂化反应时所需要添加的碱越少,所制成的肥皂颜色就越透明。
油脂质量不好,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那个时代,人们要吃的油脂都不充分,哪有那么多原料能供应给肥皂生产?
袁万泰记得,那时食堂里所供应的大多是寡淡的蔬菜。
难得有一次肉吃,购买的队伍会排得很长,排在后面的人根本买不到。
为了解决原料难题,制皂厂当时还采用过用部分合成脂肪酸来做肥皂的工艺。
油脂自有一股油蒿味,混合上化学物品的味道,就成了皂剂的味道。
按理,这种味道是可以被掩盖的,只要加入一些香精即可。
这在生产技术上绝对没有问题。
要知道,檀香皂1928年就已出品,后来闻名遐迩的力士香皂也早在1930年代就于上海生产。
当然是因为……穷啊。
可在生活条件普遍低下的时代,主妇们并不愿意多出一两毛钱去换取那点香味。
所以,“臭皮皂”就一直“臭”下去了。
二
虽然是“臭皮皂”,但因为加了不少碱,洗净能力强,上海人一直把它用来做洗衣皂。
而且,对它的宝贝程度一点不亚于现在对待一瓶名牌香水。
“肥皂跟年糕一样,要晾的。晾之前,用根棉纱线,当中一切割,一分为二。每趟只用半块。”
“用到最后只剩一小块了,姆妈讲,要把它粘在新的肥皂上。”
“实在太小,粘不上去,也要把肥皂头泡在水里,变成肥皂水,再用来洗衣裳。”海派作家马尚龙回忆说。
今年54岁的黄婷婷更能体会到肥皂的珍贵。
童年时,她就随父母全家迁到汉中支内。
每一趟舟车劳顿到上海,对他们来说就像过节一般,要代购很多东西回去。
其中一样代购物品就是固本肥皂。肥皂在当地是硬通货,可以用它去换老乡家里的鸡蛋。
“当地的土肥皂,一点都不灵,黑黜黜,泡沫都涂不出。”
“每次到上海,亲戚都帮忙攒着肥皂票,好让我们到商店买20条带回去。”
“带回汉中,拆开行李,姆妈马上把肥皂切开,吹吹干。”她说。
那为什么“臭皮皂”还是“臭皮皂”呢?
每家都有晾晒固本肥皂的记忆。
因为上海阿姨妈妈的生活智慧是,不晾,肥皂含水多,比较软,不经用。
这种经验辐射向全国各地。从小在闽江边长大的李立记得,家里专门有一把用来切肥皂的刀。
妈妈每次把长条固本一切为二之后,就放在外面晾一晾。
不丢弃小肥皂头的习惯直到现在还保留在很多家庭中。
一双穿破的玻璃丝袜中,可以塞进很多肥皂头。粘合在一起,一点都不浪费。
三
有“臭皮皂”,当然也有“香皮皂”。
上海制皂厂一直有一块价格昂贵的肥皂——蜂花檀香皂。
在一般香皂才三四角钱的时候,它要卖到八角钱。人们买来常常舍不得用,把它当作结婚礼物送出去。
它是中国最早的出口香皂。当时它的出口好于内销,在印度尼西亚、柬埔寨、马来西亚卖得很好。
时至今日,还远销欧美、东南亚等40多个国家和地区。
檀香,是东方人喜爱的一种香味。
蜂花檀香皂要调配出这种味道,需要用60多种香精混合而成。其中,有近20种是纯天然香精。
除了香味特别以外,檀香皂还有一些特别的功能。
一些“老克勒”会把它买来,在还没拆封的时候放在衣橱里,用来防止虫蛀。
它还有抑汗效果。在美国,超过70%的购买者是当地黑人。
在哥伦比亚,当地小贩认为蜂花檀香皂可以带给他们财运,会在生意开张前,将檀香皂放在摊位的四个角,以求生意兴隆。
檀香皂香味辨识度很高,用户的忠诚度也高。
所以,王阳的整个留学生涯,衣物上都隐隐散发着檀香。那是家里的味道。
而1950年代末就移居香港的理发店老板,现在店里用来刮脸的肥皂用的依然是蜂花檀香皂。
四
由于价格昂贵,所以在1970年代,檀香皂只是一个小众产品。
1970年代末,负责销售的中国百货销售站(简称中百站)向制皂厂提出一个需求:
能不能生产一块能让普通老百姓都能买得起的香皂
当时就有制皂厂的老工程师提出,温泉里面有硫磺可以消毒,那么,可不可以生产一种硫磺香皂?
这样的设想是有道理的。硫磺的价格比较便宜。
加了硫磺之后,就减少了油脂的使用量,所以这块香皂的成本比较低。
如果能成功的话,就生产出了一款既有消毒功能、价格又相对低廉的香皂。
袁万泰当时在中心实验室,开始和老工程师一起,通过实验来实现这个方案。
在多次实验后,把硫磺含量定在10-15%,进行了大规模生产。
除了生产部门研究配方,还有专门的设计部门来为这块香皂设计包装和造型。
因为考虑到是面向当时广大的普通劳动人民,所以造型设计得很朴素。
它不像其他香皂那样呈现一个圆形的弧度,而是普通的长方形。
为了价格便宜,重量还相对地减少了一些。当时硫磺皂的价格,控制在3角钱以内。
那时硫磺皂的产量很高,一年有3000吨到5000千吨,非常好卖。
“这块香皂的生产特别受益于农村。以前广大的农村地区洗澡用的都是洗衣肥皂,没有香皂的概念。”
“等到硫磺皂出来,价格和洗衣皂差不多,那么农村的人也舍得买了,开始用上了香皂。”袁万泰说。
这款硫磺皂的影响很大,皮肤油腻长青春痘的年轻人会拿它来洗脸。
旅居国外的作者何华回忆:“高中时,好友刘君脸上和背上皆长了痘痘,他爱美,痛苦之极。”
“我知道硫磺皂有抑制皮脂分泌、灭菌消毒的功效,建议他试试,他用了果然奏效,并从此爱上硫磺皂的药香气味。”
黄婷婷的母亲前几个周末还去超市买硫磺皂用。因为她发现自己头皮痒,有头皮屑了。
五
相比母亲对硫磺皂的念念不忘,黄婷婷并不喜欢。
那时年轻女孩子心里的奢侈品是一块香皂:“有块香皮皂老稀奇的,可以当香水用,赞得不得了。”
1989年,上海制皂厂研发的白丽香皂正式投产,主打牛奶护肤美容的概念。
白丽那时真的火得不得了。
电台有一档经典节目叫白丽音乐万花筒。甚至,普陀区一条路也因此被命名为“白丽路”。
六
在“臭皮皂”和“香皮皂”之间还有一个灰色地带,存在着药皂、洗衣皂之类的“皮皂”。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市场部的曹晶出生于1981年。
他记得在幼儿园的时候,小朋友洗手的水池边放着一个个小碟子,里面是切成小块的药皂。
“洗手之后,整个人都散发着这种味道。”
药皂里面添加了苯酚,有杀菌消毒的作用。它的气味非常强势,牢牢占据着人们的嗅觉记忆。
不喜欢药皂的人,嫌弃它有股“怪味”,觉得那像是医院的味道。
比如黄婷婷,那时在山里,小孩子们都用药皂洗澡,可她就是不喜欢,宁愿清水洗也不想身上散发出这股味道。
药皂的这股怪味道,其实是去得掉的。
曹晶小时候不喜欢这股气味,但他现在洗澡用的却是一块药皂,属于药皂系列的高端产品,没有味道,油脂含量更高。
但传统药皂还是销量很大。
“就像84消毒液一样,它的味道也可以用香精中和,但大家觉得有这股味道才算是消毒。”
喜欢的人执迷于这种说不清道不明的味道。
比如,香港作家亦舒笔下的人物总是萦绕着药皂的气息:“手上药皂的香味”,“身上一股药皂香”。
甚至主人公特地去挑药皂,逐块闻过,去寻找最接近爱人身上的那种味道。
而半透明的洗衣皂脱离“臭皮皂”阵营,往“香皮皂”方向迈进了。
上海阿姨们喜欢使用的扇牌洗衣皂是五洲固本皂厂1958年研制的产品,在当时是一种高级半透明洗衣皂。
刚研发时,它的质量不稳定,1961年4月重新研制后才又正式生产。
洗衣皂呈淡黄色,用蜡纸包装,皂体内添加了一定量的增白剂和香精,兼具了香皂的特点。
这块洗衣皂是上海制皂厂的主要出口产品之一,1990年外销了117024箱。
采访那天,上海暴雨。
上海制皂有限公司门市部内的营业员说:
“就在刚才,一对老夫妻,拎着行李箱,乘地铁从市区赶到杨树浦路,买走了一箱出口的扇牌洗衣皂。”
“一箱120块,箱子拆掉,一块块码好放在行李箱里,拖着回去了。”
“皮皂”,总归要“搨”呃。
-END-
写稿子:顾筝/画图画:顾汀汀/
编稿子:韩小妮/写毛笔:张莼/
拿摩温:陈不好玩/
trace是个临界点状态,所以有以下说法:
trace过了——表示皂液搅拌过头,还没来得及入模、皂液就稠厚的象膏霜,流动不畅,勉强入模以后、皂体气泡多,成品皂质地粗糙、不好补救。使用搅拌机来搅拌的要特别注意。
假trace——因为皂液的温度降低、导致皂液出现变稠的假象(略微加热就变稀)。如果假trace,皂液搅拌不充分,容易导致油水分离,diy失败。冬季diy添加了蜂蜡配方,就需要特别注意。
果冻:果冻是指皂皂保温时,保温得当,从而产生有点深色且有点通透现象-由皂的中心向外扩散形成透明的圈圈.普遍认为果冻算是皂化更完全的良性效应。但是却会影响外表.不仅颜色有变化,皂皂也会比较软...不少人觉得果冻皂洗感会比较好,比较滋润,但也有说无差别的。
皂粉与松糕:
什么是皂粉?
皂化完成后,油和碱就已经不是单独的个体了,而是反应为皂,甘油,与其他未被皂化的物质。皂化完成后,油碱粒子应该是充分反应,排列规律,致密;作为融合碱与油的缓冲剂---水,在晾皂期间挥发后,皂的结构应该还是紧密坚固的。这样我们拿起这块皂的时候,会感觉到这款皂坚实,细腻。皂粉或者松糕现象,在皂化混合期间,出现了问题,油碱反应不充分,油碱分子没有很好的参与反应,油还是油分子,碱还是碱分子,中间的水分子挥发后,留下了大面积的空白体积,结构松散,但摸摸还是油糊糊的,按一下,还有个手印会留在上面,这就是皂粉或松糕。
为什么会产生皂粉或松糕?
1.搅拌的不充分。很多刚开始做皂,以及没有耐心的姐妹,都会在轻T的状态就入模了。在轻T状态下,油分子与碱分子还处于运动状态,只是速度会比较慢而已。这时候,水分子的挥发,会造成油碱没有缓冲剂,而没有皂化完全,形成松散的排列,结构的疏松,干燥后,就是白色结晶状的皂粉。
2.空气侵入。保温空间过于干燥,当皂表面的水分快速挥发后,没反应完全的碱与空气接触后形成碳酸钠结晶。
3.保温失衡。在T后,保温均衡度不够。很多人保温工具很简单,泡沫箱,热水袋。细心的MM每隔几小时更换新的热水袋,使箱内温度上下浮动很小。这样皂化时油碱在一个基本恒定的环境内,他们运动的速度也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状态。但大家知道热水袋的温度是有时效性的。在温度下降过低,又忽然换了一个很热的热水袋进去时,箱体温度忽然升高,油碱分子在热力作用下,移动速度会变快,导致表面皂会先感受到热力,先加速活动,冷却时,表面皂也会先感受到冷作用,减缓活动,如此就造成了排列结构的变化。更何况,偷看是大家乐此不疲的“小习惯”。
4.油脂。有的油脂产生皂粉的几率特别的高,比如,白油,起酥油等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油脂。
如何避免松糕或者皂粉?
1.T后入模。T的越稠越不容易起皂粉,因为皂化会比较完全,油碱基本融合,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了。这时候,入造型模可能比较困难了,但入吐司模,是没问题的。
2.完全密闭。在皂表面盖一层保鲜膜吧,没有空气于多余空间,就是想移动,也只能在内部移动。
3.保温恒定。不要让他冷冷热热的,如果你的热水袋不能保持均衡的温度,那在模子外面,穿上一层一层的厚衣服,再放到泡沫箱里,也是一个好办法,起码皂皂本身会放热,我们把这个温度保持住就很好。我喜欢用抓绒的衣服包裹,抓绒更容易保持住热量。
4.保持湿度。只有水分挥发走,我们才能看出松散的结构,在潮湿的南方气候下,产生皂粉的几率也会低很多,如果你的皂没有填满吐司模子,那在上面密封一层保鲜膜,保持未皂化完全时水分不挥发,也是一个预防皂粉的好办法呢。
超脂SF、减碱:(以下转自天天好心情的博客)
超脂=SF=Superfating——是指在皂液trace后、选择适合用来超脂的油脂添加,添加比例略为油脂总量的3%,搅拌均匀以后入模。
减碱——是指在计算手工皂配方的时候,把计算出来的氢氧化钠的理论用量减少,通常可以减掉5%~10%,前田京子的配方最多的时候-15%,即实际入皂的氢氧化钠用量=理论计算用量*(1-15%)。
超脂、减碱都是用来预防氢氧化钠过量、皂化不完全(避免成品皂ph值过高,损伤肌肤)的保险措施,2者的目的是一样的,实质上都是增加了油脂的用量,所以手工皂也叫富脂皂。
超脂、减碱可以降低成品皂的ph值,但也要有度,过量超脂、or减碱会导致成品皂酸败氧化速度加快、缩短皂皂的保质期。
在实际运用中,可以在一个配方里面2种方法都同时采用,也可以任选一种,视个人习惯而定。就个人经验来说,无论是否减碱,都建议要超脂SF。
推荐理由是:超脂的油可以作为trace后添加物的溶媒or分散介质,尤其是粉类添加物,事先用超脂的有调匀调散,可以避免添加下去结块的弊病。供大家参考。
CP皂:(ColdProcess冷製皂)
主要是使用油脂和氫氧化鈉等,混合攪拌而產生皂化作用,製作過程全程溫度都維持在45℃以下。製作完成後,還需靜置六週以上等待完全皂化。
HP皂(HotProcess),又稱熱製法。
前面以CP皂做法製作,在肥皂打至Trace後隔水加熱,利用高溫來加速皂化的速度,皂化完成,HP皂就即可使用
MP皂(Melt&Pour),又稱融化再製法
主要是利用市面上現成"皂基",加熱融化在製作的皂。
比較注意的是大部分的皂基在製作過程中會添加酒精成份
使用過後皮膚則會較乾燥,MP皂的成份也無法像CP皂及HP皂豐富
再生皂(Rebatching)
利用已經酸敗或者是想再重新塑型的肥皂,以再生法將肥皂刨絲加水,隔水加熱融化重新製作塑型。
浮水皂(WhippedSoap)
將硬油打入大量的空氣再以CP皂作法製作。使肥皂浮在水面上。此款皂叫不易軟化,唯一可以日曬的肥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