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意料之外的巨大反响”指上文“……研究成果,经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通俗解读,被普通人广泛知晓,反响强烈,如石击水”,也就是研究成果的通俗解读反响强烈。横线位于第二段段首,是对后文内容的总结概括,后文内容指出:道理可能简单,但发现的过程艰难,接着提出科学研究要向公众讲清楚,最后由反面论证强调科研成果通俗解读力度要适当。该段的的主体为“对科研成果的解读”。结合上下文,横线句子应包含主体“科研成果”和“解读”。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均未提到“科研成果解读”这一文段谈论的核心话题,与后文衔接不当。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语句填空
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乙卷)第47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缘木求鱼”出现在文段尾句。分析“缘木求鱼”的上文语境,即对科研成果的解读如果被标题党和“变形”的说法牵着鼻子走,再怎么批驳、证伪、寻求真相也是徒劳的。“缘木求鱼”指爬到树上去找鱼,比喻方向或办法不正确,不可能达到目的。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水中捞月”指到水中去捞月亮,比喻徒劳而无功,与“缘木求鱼”相符合,都指到错误的地方寻找,一定不会成功,强调方法不得当。A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B项:“磨砖作镜”指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但该词语侧重所使用材质不对而使事情无法成功,目的无法达成,不侧重方法错误,与文意不符。C项:“舍本逐末”意为放弃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节的、次要的。形容轻重倒置,文段没有提到“本”和“末”的对比,与文意不符。D项:“南辕北辙”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文段没有体现“相反”,与文意不符。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词句理解
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乙卷)第48题
A项:“小苏打饿死癌细胞”为举例论证之一,且偏离“科研成果通俗化解读”这一核心话题。B项:“专业性解读”在文段中没有提到。D项:“医学研究成果”为偷换概念,应该是“科研成果”。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下文推断
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乙卷)第49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标题选择
2016年1022吉林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乙卷)第50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细节理解
模拟题
第一步,阅读文段。文段由“同时”“此外”连接三部分内容,形成并列结构,均在说明恋爱会影响人的判断和行为。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是对文段的全面概括。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无中生有。B项和D项:均对应“影响”中的部分内容,片面。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主旨概括
第一步,分析文段。该例子出现在文中的第六段。文段先指出“事实上,没有任何科学证据表明,恋爱中的人智力会降低或受损”,紧接着提出“相反,恋爱也许能促进个体的创造性思维”这一观点,并在后文进行举例。举例论证是为观点句来服务的,所以以物理学家薛定谔举例的目的是来论证恋爱能促进个体创造性思维的。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是文段观点的同义替换。因此,选择B选项。
A项:表述笼统,未点明重点,即“恋爱脑”的积极作用。B项和C项:“如何避免”“弊”均属于无中生有。
第一步,定位原文,“这两方面”出现在第二段第一句中。根据就近原则和话题一致原则,指代的应为文中第一段的内容,指代的内容为“这一巨大发展和国家整体经济崛起相连,也紧跟了自上个世纪80年代开始的艺术发展”,即指代“经济”和“艺术”。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为所指的内容。因此,选择A选项。
B项、C项和D项:“政治”“思想”和“继承和创新”第一段均未提及。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代词指代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91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92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93题
A项、B项和C项:“满足观众多层次需求”“促进盈利模式多元化”和“丰富电影的表演领域”均不是艺术电影对整个电影工业最重要的价值,人才是最重要的。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态度理解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94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第95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生回忆版)第91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生回忆版)第92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生回忆版)第93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生回忆版)第94题
2017年上半年全国事业单位联考《职业能力倾向测验》(B类)(考生回忆版)第95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细节查找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6题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7题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8题
A项、C项和D项:三者均属于长期以来都被“杀伤性叫醒”会带来的神经或心理问题,与“失去安全感”无关。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39题
A项、B项和C项:三者均偏离核心话题“杀伤性叫醒”。
201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40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第1段前半部分讲了美国、英国鸟类撞击玻璃幕墙致死的例子,后半部分讲了中国的例子。主要想表达的就是全世界的玻璃幕墙让很多鸟类撞击死亡。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的“完善统计数据”不是其主旨句,原文只是作为例子出现。B项“生态环境非常恶劣”属于夸大事实,文段只讲了玻璃幕墙的危害。C项的“主要原因”第1段没有提及,故排除A项、B项和C项。D项“说明鸟类撞玻璃幕墙致死已成为普遍现象”是其主要表达意图。因此,选择D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意图判断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56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文中第2段中画横线的“其”在第2段第4句。代词指代,根据就近原则可知,指代的是该句话的主语“钢骨架和玻璃的组合”,而“钢骨架和玻璃的组合”正是“玻璃幕墙”。第二步,对应选项。B项“玻璃幕墙”符合文意。因此,选择B选项。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57题
第一步,阅读给定语句。根据“玻璃幕墙给飞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可知,这句话的下文应该围绕“玻璃幕墙”带给鸟类的“困扰”进行详细描述。第二步,分析文段。①上文提出问题“人类建筑为什么成为鸟类杀手”,①后文描述鸟类有自己的导航系统。①的上下文衔接紧密,且与给定句子话题不接,排除A项。②上文提及鸟类凭借自身强大的“导航系统”不会迷失方向。②下文通过转折强调再强大的定位系统也会有“信号盲区”。②的上下文衔接紧密,且与给定句子话题不接,排除B项。③上文谈到再强大的定位系统也有会“信号盲区”,③下文谈到玻璃幕墙让鸟类产生错觉,造成视觉障碍,透明的玻璃幕墙让鸟类觉得没有障碍,夜晚的灯光也会对鸟儿造成误导。③的下文即是对“玻璃幕墙”带给鸟类的“困扰”的详细描述,与给定句子话题一致,衔接恰当。④上文为“玻璃幕墙”带给鸟类的“困扰”的详细描述,与给定句子衔接不当,排除D项。因此,选择C选项。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58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查找关键信息。文中提到的解决鸟类撞击玻璃幕墙现象的有关建议在最后一段。由“选择有醒目花纹的玻璃,或在玻璃上粘贴一些猛禽图案贴纸,都可以起到减少鸟类撞击玻璃幕墙的作用”,以及“环境公益诉讼是社会组织参与生态保护和社会治理的法律途径”,可知②③④属于文中提到的解决鸟类撞击玻璃幕墙现象的有关建议。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信息。因此,选择B选项。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59题
2022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考生回忆)第60题
2020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44题
2020年重庆市选调优秀大学生到基层工作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试卷第45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霾形成”出现在文段第四行。根据“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可知“霾”形成的原因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第二步,对比选项。B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B选项
A项、C项和D项:不符合语境。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66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B项和D项对应“其形成原因是由于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有效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霾的日变化一般不明显”可知,A项、B项和D项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C项“人工降雨消雾”,并不能有效控制大气污染物排放。因此,选择C选项。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67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雾霾形成的原因是“大量极细微的尘粒、烟粒、盐粒等均匀地浮游在空中,使空气浑浊”,根据雾霾形成的原因可知,要解决雾霾,就应控制污染物。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减少污染源,削减大气污染物”可解决雾霾。答案锁定A选项。B项、C项和D项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雾霾天气,排除B项、C项和D项。因此,选择A选项。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68题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69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文段首先引出“空气恶化,导致雾霾天气出现”,接着阐述人们对于“雾”和“霾”的认识误区及其区别。最后介绍“霾”的形成原因。整个文段都是围绕“霾”进行阐述,“霾”即文段主体词。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文段表述主要内容,适合作为标题,答案锁定A选项。B项“雾”偏离重点,排除。C项和D项为文段具体表述,片面,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2015年上半年安徽省事业单位《公共基础知识》考试试题(考生回忆版)第70题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第37题
从容不迫:意思是态度镇静,不慌不忙,从容镇定。气壮山河:形容气概像高山大河那样雄伟豪迈。缠缠绵绵:形容感情深厚或形容歌声宛转动听,也可指纠缠不已,萦绕不止。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成语辨析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第38题
第一步,分析给定语句。给定语句要有承上启下的作用,给定语句首先提到“夏天的雨”,说明前文已经提及“夏天的雨”这一话题。同时后文要表示“来也匆匆、去也匆匆”这一夏雨的特点。第二步,对比选项。D项的④前文在讲“夏天的雨”,后文讲“它像一位久别的人,偶然相遇却又转身离去,让人流连与怀想”,前后衔接得当。因此,选择D选项。
A项:前文未引出“夏天的雨”这一话题。B项和C项:无法对应给定语句的后半部分,即无法开启下文。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第39题
第一步,分析篇章。作者对“夏雨”的心境通过“它像一位久别的人,偶然相遇却又转身离去,让人流连与怀想”进行了传递,表达“流连和怀念”的含义。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眷恋”指依恋或怀念之情,符合作者心境。因此,选择C选项。
A项“感叹”意思是指有所感触而叹;B项“高兴”通常用来表达人的情绪,令人感到快乐的;D项“惘怅”指迷惘惆怅。三者均无中生有。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真题第40题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7题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8题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考生回忆版)第39题
2019.6.22四川省成都市市属事业单位考试《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试题(考生回忆版)第40题
第一步,分析文段。首句提出观点“酒杯里的光阴,流淌着清澈的底蕴”。后文进行解释说明,论述酒品和人品之间的互相映射,品酒体现阅历,反映世事。文段为“总—分”结构,主旨句为首句观点。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酒杯里的光阴”对应首句观点,适合作为文段的标题。因此,选择C选项。
A项、B项和D项:“文化”、“故事”和“人品”均属于文段中解释论述的部分,并非文段重点。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季度事业单位招聘及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考生回忆版)第36题
第一步,审题干,找出修辞手法与另外三项不同的一项。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将“醉酒”和“酒醒”进行对比,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B项“人生几何”是发出疑问,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C项将现在相聚的欢愉和明日分离之后的伤感做对比,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D项从情感上表达了物是人非,用“人事”和“风物”进行对比,使用了对比修辞手法。因此,选择B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基础知识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季度事业单位招聘及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考生回忆版)第37题
A项:①处主要在讲饮酒与人的性格品行的关系;C项:③处重点阐述酒杯里的光阴的隽永以及历史变迁中酒杯的意义;D项:④处描述岁月在酒杯中流淌及酒杯里的各种情感。这三处与“懵懂的年岁,酒杯在长者的宴席里穿行……”在内容上的关联性不大。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季度事业单位招聘及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考生回忆版)第38题
职测待解析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季度事业单位招聘及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考生回忆版)第39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酒品如人品”出现在文段中间“有的人醉倒便睡,有的人酒后爱说话,这或许就是常言道的:酒品如人品吧”。根据前文的“据我所见所闻,喝洒豪爽的,行事作风大概也是个爽人;喝酒推托的,必定是个对生活、对做事懂得耍太极的精明人;喝酒安静的人谨慎,醉后发酒疯的,性格不是暴躁便是活泼;有的人醉倒便睡,有的人酒后爱说话,”可知,“酒品如人品”不包括“醉酒啸剑”。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醉酒啸剑的,行事有大侠之风”符合上述条件。因此,选择A选项。
2021年10月16日四川省成都市第三季度事业单位招聘及眉山市事业单位招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考试(考生回忆版)第40题
第一步,分析给定文段。给定文段说明了机体依靠外周代谢器官来利用葡萄糖,用来引出话题,文段中有三个关键词“机体”“葡萄糖”和“外周代谢器官”,所以给定文段后文应该进一步说明外周代谢器官如何帮助机体利用葡萄糖。第二步,对比选项。①处前论述的是“光照模式可以通过影响节律中枢SCN,导致生物钟节律紊乱,从而间接影响葡萄糖代谢功能”,而①处后对此进行总结,并未涉及外周代谢器官,③处和④处都在讲述“棕色脂肪组织”的话题,并没有提及“外周代谢器官”,只有②处后面讲述了“棕色脂肪组织是一个重要的代谢器官”,并且②处后一句“介导该现象”中的“该”可以代指给定文段的现象,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话题保持一致,故A项、C项和D项都不符合话题,皆排除。因此,选择B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语句填空,话题一致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细节理解,细节判断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主旨概括,行文脉络,总分总
A项:文中讲述的是光通过“大脑神经联系”和“外周效应器官”两方面,间接影响到人体葡萄糖的代谢,并没有说光能直接抑制人体葡萄糖代谢。B项:“添把火”一般指有帮助,加油,但是文段并没有提及光对人体葡萄糖代谢机制的帮助。D项:未提及文中论述的“光”“葡萄糖”话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标题选择,说明文类
代词指代解题思路就近原则,指代的就是文中第一段的内容,主要是指中国电影的这些发展,具体来说就是“中国电影在制片、投资……”后面有表示并列关系的关联词“也”,另一方面就是“八十年代的艺术发展”。故正确答案为A。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代词指代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云南/广西/湖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第91题
A选项对应的是文中第四段,“电影院为多样性的电影提供……”;C选项对应文中第四段“丰富了电影工作者和观众的层次”;比较B选项与D选项,D选项改造设备与事实不符,文中提到的第一段中国电影在这方面已经得到了发展,故正确答案为D。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细节查找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云南/广西/湖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第92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态度理解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云南/广西/湖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第93题
定位原文的倒数第二段,文中有转折关联词“不过”的后面提到在发行和放映的多样性上中国电影确实存在问题,B选项和D选项都可以排除,C选项在讲电影的内容,文中强调的是多层次多样性。故正确答案为A。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云南/广西/湖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第94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片段阅读标题选择
2017年6月3日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云南/广西/湖北/贵州/陕西/宁夏/青海/内蒙古)第95题
第一步,分析给定语句。给定语句提及云南的黑、白、诺邓、雒马、石门等井彰显出工匠精神。根据话题一致可知,所处文段也应论述西南盐井的工匠精神。第二步,对比选项。④段论述各朝各代对西南盐井的控制。⑤段论述各朝代西南盐井的盐税征收。⑥段论述西南盐井对邻区的销售。⑦段论述西南盐井的文化以及制盐工艺。只有⑦段提及了制盐工艺,⑦段最有可能论述西南盐井的工匠精神,因此给定文段放在⑦段更合适,④⑤⑥段均不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第一步,分析文段,将选项与原文一一对应。第二步,辨析选项。A项对应第二段内容,“西南古代民族为了获取地下丰富的盐卤,以不同手段展开漫长且坚毅的探索”“公元前255—前251年,先民在广都(今四川的成都市双流区)靠人工开凿了我国第一口盐井——广都井。战国至北宋,逐渐改为‘凿井取卤’,先民利用锄、锸、铲等工具开凿大口井采掘盐卤,井深达数十丈”,“开发历程”在文段中有提及,此题为选非题,排除A项。B项文段中未提及“开凿原理”,无中生有,此题为选非题。当选。C项对应第四段内容,“秦汉时期,四川成都设盐铁官。汉代之后,历代王朝逐渐形成‘管天下盐铁’的思想”,“管控手段”在文段中有提及,此题为选非题,排除C项。D项对应第二段内容,“战国至北宋,逐渐改为“凿井取卤”,先民利用锄、锸、铲等工具开凿大口井采掘盐卤,井深达数十丈,此时盐井种数繁多,遍及四川”,“产地分布”在文段中有提及,此题为选非题,排除D项。因此,选择B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细节理解,细节查找,非定向查找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标题选择,议论文类
文段出处:《“寂静地震”:大地的无声颤动》
第一步,定位原文,“马丁·诺瓦克”的观点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合作是进化过程中创造力的源泉”可知,合作对进化过程至关重要,可见合作的“重要性”;根据“从细胞、多细胞生物、蚁丘、村庄到城市莫不如此”可知,合作现象比比皆是,可见合作的“普遍性”。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述语境。因此,选择A选项。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6题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7题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8题
A项、C项和D项:话题不一致,均偏离文段核心话题“利他主义”。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59题
2017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第60题
第一步,分析给定语句。这句话运用了递进关联词“除了……也……”,应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文描写八角食用方面的内容,下文描述八角药用功能。第二步,辨析选项。第三段描写八角在烹调方面的作用,第四段描写八角的药用价值。因此,给定语句应在第三段与第四段中间作为衔接。因此,选择B选项。
第一步,分析第一空。文段说的是八角逐渐代替市场辛香料,因此,八角的市场消费量应该是越来越高的,排除B项的“降低”和C项的“减少”。第二步,分析第二空。A项“痕迹”指事物留下的印痕或印迹,语义不符,排除A项。D项“趋势”指的是未来的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表述。文段描述的是一个逐年增加的动态过程,“取代”应该发生在未来,因此,“趋势”符合语境。因此,选择D选项。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实词辨析
第一步,定位原文。“八角被称为‘大料’”出现在第三段,这句话中有因果关联词“所以”,那么“所以”之前就是原因,即“八角可以焖、炖、煮、腌、卤、泡各类肉制品,有它的参与,食材总是锦上添花”。第二步,对比选项。C项中的“更美味”符合原文提到的“食材会锦上添花”,C项是“八角被称为‘大料’”的原因。因此,选择C选项。
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第61题、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区级及以上)第46题
第一步,分析横线处的上下文语境。横线前说到人工智能赋能医疗呈现美好前景。后文“比如”“又如”举了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后说到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所以“同时”表示对照并列,划线处句子表示“人工智能赋能医疗过程中存在着问题”的意思。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符合上下文语境。B项属于对策,与上下文话题不一致。C项“核心技术”仅能概括后文“又如”部分的问题,表述片面。D项“复合型人才”只是举例说明中的一个方面,不全面,排除。因此,选择A选项。
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第62题、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区级及以上)第47题
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第63题、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区级及以上)第48题
第一步,定位原文。文段最后一段提到“实施健康中国战略”,该段主要在论述健康中国关系到每个人的切利益,技术要造福人民等。第二步,对比选项,A项“建立分级诊疗制度”、B项“建立全民医疗保障制度”和D项“完善人口政策”,文中均未提及,无中生有。C项“发展健康产业”和文段结尾谈及的内容一致。因此,选择C选项。
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第64题、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区级及以上)第49题
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乡镇)第65题、2021年北京公务员考试《行测》试题(区级及以上)第50题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86题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查找。根据文段第③段第二行“课题组采用了问卷调查与实地观察相结合的方法”,可知文段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观察法,排除A、C选项。根据文段第⑤段第二行“课题组随机采访了一些市民”可知文段采用了随机调查法,排除B选项。故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87题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A选项对应文段第②段“83%的市民对‘限塑令’持肯定态度”,A选项符合文意。B项对应第③段“‘限塑令’在超市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B选项符合文意。C项对应第④段“这说明‘限塑令’对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作用不大,人们减少塑料袋使用仅仅因为收费”,故C项与原文不符。D项对应第⑤段“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D选项符合文意。故本题正确答案为C项。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88题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查找。A项对应第⑤段“以医院为例,‘限塑令’的实施可能会给就诊者造成诸多不便。另外,12%的市民表示目前尚不适合扩大限塑范围”,故A项不是调查组给出的建议。B项对应第⑤段“若把塑料袋收入作为专项资金用于发展环保事业、成立环保基金,将其返还到环保事业上来,无疑会带来更大的效益”,故B项错误,排除。C项对应第④段“目前对‘限塑令’的执行应重在加强对市民的环保宣传,进一步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故C项错误,排除。D项对应第⑥段“政府应加强监管,巩固前期政策的成果并取得更大的成就”,故D项错误,排除。故本题正确答案为A项。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89题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90题
言语理解与表达篇章阅读词语理解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96题
2018.5.26全国12省事业单位联考职测B类第97题
本题考查的是细节理解。A项,“忒勒马科斯的马车”出现在第一段,根据“其中暗示了古希腊人的材料力学知识”可知,A项对应正确。B项,“跛足神铸造盾牌”出现在第三段,根据“把铜和锡扔进火里”可知,这一过程不属于流体力学,对应错误,当选。C项,“涅斯托耳的赛车技巧”出现在第二段,根据“这段话完全符合力学原理”可知,C项对应正确。D项,出现在第三段,根据“防御的原理是把动能转化成热量”可知,D项对应正确。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