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17日,第九届阿里巴巴网商大会在杭州举行,会上北京大学中国社会与发展研究中心与阿里研究中心针对个体店主,发布了《谁在开网店?》调查报道。数据显示,个体店主大多数是居住在沿海城镇、年轻且家境不错、高学历但价值观中庸的人群。而其中有37%(占比最高)的店主表示开店不光为了赚钱,更重要的是体验一种生活方式。在这份调查中显示,截止到2012年,中国网商数量早已超过了8300万家,网络购物用户已经超过2.14亿人,占网络用户总数的比例超过了42%,标志着中国互联网由“网民”、“网友”时代迈向“网商”时代。
话题:诚信、快乐、新与旧
淘宝“骂人”,卖家走红
一则“最牛淘宝卖家靠‘骂人’走红。许多人买他东西只为‘挨骂’”的新闻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许多买家慕名而至淘宝卖家胡公子的店铺交易后故意给中差评,为的是什么?只求胡公子一“骂”!这位大名鼎鼎的胡公子“骂”功可谓十分了得,集讥笑怒骂于一体,词带嘲弄、语含讥讽,不但言辞犀利,而且往往引古通今,什么古代圣贤、当今明星、网络红人统统成为他“骂”人的载体,妙语连珠,既入木三分,又让人忍俊不禁。
众所周知在淘宝开店的卖家最怕的不是没生意,不是赔本生意,不是无人问津,而是差评!一旦有了差评有时候就是“跳入黄河也洗不清”的感觉!因为在淘宝购物的买家在一个陌生的店买东西的时候,总会先看下该店的好评、中评与差评而后对这个店的信誉做出判断,可以说中差评的数量决定了生意的好坏,决定了该店的信誉问题,有了差评就是信誉的污点,是抹不掉的阴影!因此也有宁愿没信誉,也要有好评的说法!
点评:遇到这种极端的情况,十分赞同胡公子这种不畏“强权”、不受胁迫的做法。抛却胡公子的“骂功”不谈,应该说胡公子针对中差评的回复做得非常到位,如果在评价里解释清楚,笔者相信大部分的买家都会理解的。
话题:理解、语言、幽默
职业差评师
职业差评师,顾名思义,就是靠给别人差评生活的人。是由淘宝网催生的新兴职业。淘宝上有很多恶意买家做起职业差评师,专门以给网店差评为手段索要网店钱财,甚至还出现多人合作的“团伙作案”,给淘宝卖家造成巨大伤害。
点评:我们不能保证百分之百把“职业差评师”新生的产物去掉,但我们也要与抗横,不能让他们这些不安分的人如此嚣张。所以,未来商城在“职业差评师”竞争的路上也要付出行动才行。具体商城要怎样运作,怎样在未来商城之战中致胜还是要靠企业策划人如何操作管理。
话题:管理、信誉、新生事物
电商价格战
点评:价格战,表面上为消费者带来了短期的价格优惠,实质上却为企业带来了深远的负面影响,危害了行业和产业的安全。这绝对是一场闹剧,一场针对消费者的大忽悠,是非理性的。
话题:监管、诚信、道德
90后“零食公主”的网赚密码
点评:从袁兰成功的事例中可以看出,墨守成规,实现不了理想;只有推陈出新,才能获得成功。更重要的是,通过网络卖零食,更需要的是诚信,遵守虚无世界里的规则。
话题:诚信、金点子、创新获得成功
“杜甫很忙”
2012年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之际,关于他的涂鸦图片也在微博上疯传。一些人将语文课本中杜甫的插图改造成各种形象:端着狙击枪凝视远方的,开着坦克向前冲的,戴着墨镜骑电动车出门的,骑着自行车去买菜的,吃上洋快餐的,跟美女翩翩起舞的,穿着运动服打篮球的,坐在桌前切西瓜的……被网友戏称为“杜甫很忙”。.
这一组“杜甫很忙”的图片,让已经成名1200多年的“诗圣”杜甫突然又成了“微博红人”。不少网友纷纷追忆在读书时代,鲁迅、辛弃疾、李白、关汉卿……这些课本上屡屡露脸的“常客”,此前就被他们涂鸦过。而80、90后的网友对“杜甫很忙”的图片恶搞则更为熟悉,很大一部分就是自己儿时涂鸦的回忆,有网友戏称这是我们一起恶搞过的古代人物!
点评:炮制“杜甫很忙”图片,拿杜甫等代表中国传统文化的古人“开涮”,看似无伤大雅,但是炒作和公众的围观恰恰折射出了当下社会人文精神的失落和迷茫。杜甫涂鸦现象,也给当下社会一个善意的提醒:当下的教育如果能用孩子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来进行,才可能在他们心目中播种下对传统文化的自豪感而不是无聊感。
话题:网络需要规范、现象与本质、传统文化
运用示范
享受与追求
王轲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过:“通往幸福最错误的途径,莫过于享乐、乐利和奢华生活。”追求物质生活上的富足本无可厚非,但这并不能给我们真正的幸福感。
生命之花是靠享受培养的。生命是博大的,可享受的东西无穷多,生命又很短暂,许多有意义的东西稍纵即逝。为何我们要用上有限的生命去追求享受——那些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呢?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把“嫁个有钱人”“当大官”等等现实的想法作为自己的追求,在新一代人中,对幸福的理解越发地扭曲。据报道,某学校在放映《白毛女》后,一名90后女生话出惊人:“连一根红头绳都买不起,不如就嫁黄世仁,说不定还能享受荣华富贵呢!”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幸福感受不能不让人心里发寒。难道在她们的眼中,只有丰富的物质享受才能带来幸福?
诸如此类的事件已经不再鲜闻,为获得他人的眼球,不惜爆出自己的丑闻;为了赚取更多更好利益,多家公司打起了价格战;在他人的网站里违心地写下“差”的评价……这些无疑都牵扯着我们的神经。
其实,物质享受和精神享受所要注意的是平衡,物质享受能使我们生活舒适,而精神享受可以充实我们的心灵,带给我们幸福与快乐。
你是选择在周末与朋友一起狂吃海喝,大肆挥霍,还是与家人一起爬山玩水?二者都可以给你带来快乐,只是其中的快乐是不同的,前者是物质满足的快乐,后者则是心灵上的舒适。
关于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人作这这样的比较,用买一部苹果45手机的钱,可以去云南玩个遍;用买一个爱马仕手提袋的钱,可以去欧洲旅行一次;用买一辆豪华跑车的钱,可以来一个环球队旅行还有余……
于我来说,我更愿意用那丰厚的一笔钱,去各地旅游,让心放飞,享受沿途的风景,追求心与自然的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