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奋力谱写学校发展新篇章》专题党课
(二)立德树人
教师带领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教师结合党的二十大精神讲授思政课程
学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教材
开展“喜迎二十大,致青春庆百年,学团史跟党走”主题团课活动
开展“以史为鉴,凝聚青春力量”主题团课活动
聘请校外行业专家开展讲座
(三)在校体验
开展保护母亲河清洁乡村大整顿活动
智慧校园管理平台
学生就业情况表
(五)创新创业
学校结合教学内容,注重在平时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的内在潜力和创造性。一是通过开展职业技能活动周、演讲比赛、文艺晚会、开办兴趣班等活动,为学生提供锻炼才干及施展才能的机会。二是不定期邀请成功创业的毕业校友、行业专家来校开讲座,通过成功者的现身说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在校生学有榜样,有目标,为学生专业创新创业埋下种子。学生的职业素养,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逐渐养成,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不断提高。
(六)技能大赛
学校蔬菜嫁接项目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二等奖
校级品牌、特色专业电子电器、新能源汽车到广西机电工程学校调研
校级品牌专业幼儿保育到河池市职业教育中心学校调研
动漫专业二维动画实训室
(二)课程建设质量
学校开展课程思政建设专题培训
(三)教学方法改革
(四)教材建设质量
新型活页式校本教材
(五)数字化教学资源建设
超星平台教学资源建设情况概
(四)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参加广西职业院校教师教学技能大赛
(七)校企双元育人
幼儿保育专业学生参与早教中心给幼儿授课
学校牵头召开玉林市首届产教融合研讨会
“1+X”幼儿照护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初级)考试现场
学校参加2022广西东盟职业学校合作洽谈对接会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生在五菱汽车生产车间岗位实习
机械加工科教师到企业参与技术服务
(二)服务地方发展
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农村实用技术培训现场
(三)服务乡村振兴
学校科技特派员下乡帮扶现场
(四)服务地方社区
学校志愿者开展社区家电维修服务活动
(五)具有地域特色的服务
(六)具有本地特色的服务
专业教师在介绍蝴蝶兰种植经验
五、政策落实质量
学校坚决拥护党和国家的领导,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人民政府、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教育厅的各项决议和政策,严格落实各项工作部署,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一)国家政策的落实
学校领导班子及中层干部学习《职业教育法》现场
(二)地方政策的落实
“清廉学校”建设推进会现场
绿色学校创建工作部署会
(三)学校治理
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秉承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广西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等文件精神,重新修订《广西玉林农业学校章程》,围绕“树品牌、创特色、提质量、强技术、优服务”的发展思路,积极融入广西十四五期间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大力实施工业强桂战略,全面深化改革,立德树人,内涵驱动,在党的建设、立德树人、专业群建设、教师队伍、学校治理、社会服务、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基础建设等多方面纵深化建设,全面提升学校的办学实力和办学水平。
(四)质量保证体系
(五)经费投入
六、面临挑战
一是专业品牌打造还需要继续深化;二是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还需要继续优化;三是产教融合的深度和广度还需要继续拓展。
乡村振兴人才培养经验入选《广西教育信息》
——广西玉林农业学校双管齐下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培养基地
以“优”为先建专业,打造乡村振兴人才孵化器,玉林农校坚持“以农为本,多元建设,共同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着力提高人才培养与涉农企业人才需求的契合度,一是着重扶持优势专业发展;二是着重加强优势技术研发;三是着重联合优质企业共同育人。以“农”为本强服务,构筑乡村振兴技术传送带,把社会服务作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动力源泉和根本目标,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全方位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专业教师下乡进行技术推广服务乡村振兴
三全育人典型工作案例
一、建设三大阵地
一是筑牢三全育人机制阵地,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培养复合型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二是打造“三阶”教育阵地,结合不同年级学生身心发展特点,构建教育内容体系。三是搭建活动阵地,繁荣校园文化,优化校风学风,形成高标准、高品位的职教育人文化。
二、搭建四大平台
一是搭建思想引领发展平台。深入推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校园、进课堂、进头脑。二是搭建资源共享发展平台,推进政行企校多元共建的办学机制。三是搭建教育实践发展平台,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教育活动,以达到实践育人和立德树人的工作目标。四是搭建网络阵地发展平台,加强网络育人的融合性、引导性、教育性功能。学校深耕三全育人工作,把三全育人工作贯穿到教育教学全过程,促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清廉学校建设典型工作案例
学校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根本,坚持“全员参与、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聚焦“清廉学校”建设主线,围绕“四清一高”的清廉学校建设目标(建设清朗党风、营造清明校风、树立清正教风、涵养清新学风,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统筹实施“领航”工程、“清风”工程、“育美”工程、“铸魂”工程四项工程,有力推动“清廉玉农”建设融入学校发展各方面全过程。
一、做好顶层设计,系统谋划清廉学校建设
二、抓好四项工程,全力推进清廉学校建设
三是实施“育美”工程。始终把师德师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通过“三个聚焦、三个打造”,建设清廉教师队伍。聚焦“制度建设”,打造长效机制。成立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构建长效机制,出台师德师风制度措施,将师德师风建设的要求融入到日常教学、科研、管理、服务全过程。聚焦“教师培养”,打造“德高业精”教师队伍,大力推进“名师引领”工程,推行师徒结对帮扶制度,围绕师德养成和业务提升,引导年轻教师坚守职业道德,增强业务本领,争做“四有”好老师。聚焦“典型选树”,打造榜样力量,充分发挥师德典型示范引领作用,选树一批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的教师典型,引导广大教师率先垂范、见贤思齐。
借力技能竞赛,引领人才培养
一、多方举措提供有力保障
每一次的职业技能比赛学校领导都非常重视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的全面支持,为比赛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赛前,学校组织指导老师和参赛学生参加了技能比赛动员大会。赛中,学校领导多次了解各个比赛项目的训练情况,对参赛选手和指导老师的关心和支持。
二、建立技能培养兴趣班机制
学校各部门通力合作,为学生做好赛前培训提供方便。教务科积极统筹安排,建立常态化的技能培养兴趣班机制,依托学校每学期开展的专业技能兴趣班培养优秀苗子,学生在兴趣班学习中强化了实操能力,再经过技能培训的集训,学生专业知识与技能都得到大幅提升。
三、教师团队合力做好培训
砥砺奋进再创佳绩!技能比赛是一场“持久战”、“耐力战”。
学校领导检查蔬菜嫁接赛项训练情况
“定·建·推”三发力:中职教师信息技术教学能力提升的体系建设
自开展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工作以来,学校统筹谋划、系统设计教师发展策略,探索构建教师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突破口,基于中职信息化教学大赛平台,积极探索提升教师应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和数字化资源能力的路径、策略及方法。
一、具体做法
(一)厘定目标标准,规划教师能力提升路径
学校高度重视教师信息化教学应用能力提升,厘定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目标标准,从教师信息化个人成长电子档案、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信息化教学实践(实施—监控)、教师信息化教学研究等四个维度构建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体系,确保职业学校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标准性,推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持久发展。
(二)搭建信息平台,保障教师教学质量体系运行
(三)创新推进机制,激发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活力
以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螺旋提升为契机,学校不断完善机制建设。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其中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或信息化的副校长任副组长,各职能部门和专业科、学科(专业)负责人为成员,先后出台《广西玉林农业学校教育教学科研奖励办法》、《广西玉林农业学校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等信息化教学激励制度,调动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积极性,激发教师应用信息化的活力。
学校每年常态化组织教师参加国家级、自治区级信息技术培训,例如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管理、中职信息技术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中职示范性骨干教师混合式教学培训等,全面提升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
依托自治区级名师工作坊和校级名师工作室,建立师徒帮扶机制,组建了一支技术熟练、应用水平较高的骨干教师队伍带动、引领年青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校本研修,为年轻教师提供专业指导,推进学校信息化教学比赛的经验在日常教学中落地洛实。
在学校常态化组织开展的公开示范课上展示信息化应用成果。同时,建立教学资源库,课程负责人将教学设计、课件、视频等课程资源上传到网络平台,加大优秀信息化成果推广到整个学校的应用。
二、诊改成效
近年来,学校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比赛取得新突破,一是参赛作品数量增加,二是作品质量大幅提升。在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整体螺旋中,呈现以下诊改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