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白布、一个棚子、一盏泛黄的油灯
在古韵灯影里
灵动俏皮的身影
诉说动人的故事、演绎世间百态
济南皮影戏表演声情并茂
由一人负责操作和说唱
一人负责伴奏
演唱初期采用和尚劝善念经的唱腔
后又在此基础上吸收五音戏、西河大鼓、山东琴书等戏曲音乐
形成了清新流畅的曲调
青岛·即墨花边
即墨花边传统手工技艺的基础技艺
源于鲁绣
又融汇了欧洲织绣技法和图案风格
是一种在青岛市即墨区
延续了几百年的传统特色手工技艺
即墨花边的发展历史
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末年
乾隆年间即墨西北地区一带
已经广泛流传着“小扣锁”(捏绣)
和“绣花”两种民间手绣技艺
即墨花边集锁、编、织、缠、拉、露、镶等20多种工艺和80多种针法于一体
是花边编织与手工绣花两种传统手工艺的完美结合
是极富地方美术特色的手工艺品类
被誉为全国抽纱商品中
最有名望的产品之一
在国际上素有“抽纱瑰珍”之称
淄博·博山琉璃
“世界琉璃在中国,中国琉璃在博山”
美丽的琉璃
或纯净若水或绚丽如虹
可以像凝固的历史,静雅安详
亦可以有气泡自然地流淌其中
仿如她的呼吸,栩栩如生……
传承千年的博山琉璃
采取传统制作技艺
工匠将琉璃原料
在千余度高温中熔融后
通过吹制、拉伸、打捏等技法
对其热塑加工
制成各种工艺品
呈现出琉光璃彩的美
堪称火中取“丽”
匠人们伴着高温的炙烤,汗水的灌浇
完成一件件别致精美的琉璃艺术品
赋予每一件琉璃生命与灵魂
枣庄·伏里土陶
山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伏里土陶是枣庄市山亭区特产
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是枣庄市山亭区伏里村所特有
据考证
伏里土陶至今已有五六千年的历史
可追溯到大汶口中晚期
至龙山文化时期
伏里土陶
分为祭祀、赏玩、生活用品
三大类上百个品种
产品远销30多个国家和地区
被誉为“鲁南民间艺术一绝”
泥土和水相互融合
在伏里村制陶者的巧手下
演化成为灵动的掌上魔法
一条条拼接,一点点雕琢
经过晾晒,熬过炙烤
土陶最终得以成型
对伏里村的人来说
土陶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写照
是他们生命里一直延续的血脉
在这里,每一双手
都见证着泥与火的传奇
东营·广饶齐笔
齐笔传统制作工艺发源于广饶县南部
因该地区属齐国乐安
故所产毛笔称曰“齐笔”
齐笔生产历史悠久
有自己独特的制作工艺
从选料到成品
经过浸,拔,梳,并,连,
剔,修,刻字等百余道工序
经过齐笔艺人的精心制作
使齐笔丰盈尖锐,丰硕圆满
修削整齐,软硬适度
健劲有力,美观耐用,刚柔相济
具有尖,齐,圆,健之四得
做到使用得心应手
齐笔是传承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
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齐笔的发展也是我国书画发展的缩影
齐笔以其独有的使用性和艺术性
成为人们珍贵收藏之宝
烟台·掖县滑石雕刻
掖县滑石雕刻
是原产于莱州
以当地特产“莱州玉”为原料
进行手工雕刻的工艺品种
它在中国滑石雕刻工艺品中
占居重要地位
是北派滑石雕刻工艺的发祥地
也是莱州汉族民间美术工艺中的
一颗璀璨明珠
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艺术沉淀
对于一个传统的莱州玉匠来说
制作一件精美的作品
需要经过选料、设计、
雕刻、精加工四大步骤
雕刻过程中
工艺师根据石料的特性
逐步形成了其造型圆浑、
敦厚、生动、概括
刀法简练、流畅而张扬的艺术风格
有“绝凡尘、琢一品”之说
足见当时民间艺人们
对艺术追求的完美和精到之情
又因石料千差万别
所以民间艺人们
大都有因材定型、因材施刀的技艺
同类不同态、同品不同型
同型不同神
作品极少雷同,妙不可言
潍坊·杨家埠木版年画
杨家埠木版年画
同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木版年画
并称中国民间三大木版年画
始于明代,兴于清朝
重喜庆、浓彩、实用
多反映理想、风俗和日常生活
构图完整匀称,造型粗壮朴实
线条简练流畅
具有浓厚的民间风味、
乡土气息和节日氛围
传统的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制作
要经过“朽稿画样、雕刻木版、手工印刷、烘货点胭”多道工序
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
年画艺人在不断满足人们
审美需求的同时
积累了许多美的法则
而民间信仰对于传统年画
至关重要
年画上的图案是民间信仰和价值观的
视觉化呈现
人们相信
印在纸上的吉祥图案会带来好运
在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方面
古今是相通的
一块木板,一把刻刀
手艺人雕刻了岁月
亦雕琢了他们的人生
济宁·曲阜楷木雕刻
曲阜楷木雕刻
距今已有2400余年的历史
其原材料源于孔林独有的
珍稀植物楷树
创始人则是孔子的弟子子贡
楷雕内涵丰富、制作精良
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和独特的艺术魅力
罗汉、孔子、织女、钟馗……
它们或端庄静坐,或憨态可掬
栩栩如生
身不离案,刀不离手
这是雕刻匠人的工作场景
更是融入了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光阴荏苒
非遗传承人们
始终守护着这门古老的技艺
泰安·泰山皮影戏
有一种艺术,它是完整的戏剧
比莎士比亚戏剧早1800年
有一种艺术,它使用的影像
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
这种艺术就是中国特有的皮影戏
被誉为“中国影子”
《石敢当大战恶狼精》
泰山皮影历史悠久
距今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
它以其雕刻精美的艺术造型
奇妙精湛的演出技巧
委婉优美的音乐唱腔
在众多的皮影流派中一枝独秀
享有“中华绝技”的美誉
在国内外颇负盛名
威海·威海锡镶技艺
威海锡镶技艺是威海独有的
也是我国唯一的锡镶技艺
它创始于清末
锡镶工艺是用纯锡制作成各种图案
镶在宜兴紫砂陶器上
其成品高雅古朴、精妙绝伦
令人叹为观止
锡镶的制作工艺十分复杂繁琐
看似简单的敲打图案
也需上千万次的磨练和操作
一件锡镶工艺品的完成十分不易
锡镶茶壶是集艺术欣赏
和日常生活使用为一体的工艺品
纯手工制作
图案雕镂清晰、生动形象、传神逼真
涉及自然、人文
及威海地方风土人情
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之美
记载了不同历史时期文化氛围
有极高的艺术欣赏价值
日照·莒县过门笺
莒县地区于明代起
就已开始流行过年在门楣上贴过门笺
人们按过门笺的尺寸设计出图案、
刻模版、做蜡盘
把模版放在裁好的彩纸上面
再放在蜡盘上
用刀具刻制或是用木槌敲击刀具
砸刻制成
其颜色多为紫、红、黄、
绿、粉、蓝六种
其内容多是寓意美好的
文字、花纹和图案
形式多样,题材广泛
构图美观,色彩鲜明
透出浓厚的乡土气息
彩纸轻薄
承载着的却是浓厚的文化意蕴
带着对生活的期盼,对美好的向往
艺术家诗意裁剪,随性自然
剪出的是孕育于胸中的一丝暖意
一丝关怀自然、关照人生的柔情
临沂·临沭柳编
临沭的柳编技艺自古远近闻名
史书记载,清朝时期
临沭就已经有数量颇为可观的柳编制品销往全国各地
“一把锥子一把剪,马扎一坐搞柳编”
在历史的长河中
当地群众发挥聪明才智
用柳条编织各类日常生活用具
如筐篓、簸箕、箢子等
柳编技艺逐渐炉火纯青
临沭柳编与众不同之处在于柳条大多选用当地栽培历史悠久的杞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