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即墨是一座有着近2000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位于胶东半岛东部,居于烟台威海和潍坊日照这个片区的中心,当地方言土语中明显带有这些地区的痕迹,但又有自己显著的地方特色。
近期,将陆续发布《即墨方言拾趣》,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交流互动。
即,即墨有特殊读法,用的舌尖音。普通话标准读法,发音位置在舌中。舌尖音无法用拼音标注,姑且用“zj”表示。
关于“墨”,即墨本土人有两种读法:
一是“密”,我认为这会不会与靠近高密有什么关联,即墨,本意是靠近墨水河,即密的读法会不会与靠近高密有关;
二是“妹”,这是大部分即墨本地人的读法,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即妹”。这比较好解释,因为“墨”字,本地人就读“妹”,比如墨水就读作妹水,这也是我说的临沂、日照、潍坊部分地方人的通用读法。
所以,现代很多人说即墨土话读即墨叫做“吉米”或者“吉妹”,都不标准。地道的即墨话应该是“zjimei”。
在即墨一带,“躺下”不叫躺下,而是叫做“趄下”。这个“趄”字读作“qie”,是四声。有个词叫做“趔趄”(lieqie),就是这个字。
趄,其实是个双音字,另一个发音为“ju”。当发音为“且”时,意思是“倾斜”。
我的老家是临沂,记得小时候说“躺下”时就说“趄下”。我在潍坊生活过四年,那里也是这样说。
比如:
1,你累了一天了,早点趄下睡吧;
2,(去医院看病人)你好好趄着,别坐起来。
即墨有些方言真的很文言话,其实比较抗推敲。比如,煞浮。
1,说一个人很严厉,做事过好扎实。例如:张书记这个人很煞浮,干部职工都怕他;
2,说天气很冷。例如,今天真煞浮,试着快冻死了。
这两种情况,在说话时多用“儿化音”,在第二种语境下,有时也可用“煞实”,意思是一样的。
还有一位朋友说的更专业,我感觉也很有道理,在这里一并收录并致谢:“煞实确实经常用在形容大冷天,煞浮我记有时常用在装车时,上山拾草或地里推花生玉米麦子时,因为过于蓬松,会说绳子再紧点煞浮煞浮。好像有时还用在比如用盐腌制东西类似的场景,煞浮一下,类似就是说去去泡沫水份的意思。”
山东即墨是一个文化古城,有些方言俗语其实很高雅,比如这个词——及更。
为了便于理解,我先用这个词造两个句:
1,及更女儿从学校回家,天都快黑了。
2,及更堵车的路段疏通开,他要乘坐的飞机早就起飞了。
从上边两句话能够看出,“及更”就是:等到……的时候。这个词汇在现代即墨人的口中仍然是一个常用词。
即墨人遇到“zh”这个音也发不准,普通话里这是卷舌音,但即墨人发出来是伸舌音。即墨人发出的这个音类似英语音标里的【z】。在这里我无法用拼音标注,以下凡是加【】符号的都按照英语音标读,就十分接近即墨人的发音了。
1,知直智治制质汁职致,会读作[zi],但也有例外,志指纸只之,仍然读作zhi
2,住煮猪朱柱主珠,会读作[zu],但也有例外,竹祝筑烛,仍然读作zhu,铸,读作ju,但“j”的发音仍然是即墨的舒舌音“zj”。
3,真镇针珍振枕震,会读作[zen]。
4,蒸整正郑证政症,会读作[zeng]。但也有例外,争挣筝,仍然读作zheng
5,张丈掌章彰涨帐,会读作[zang]
6,展占战毡粘粘,会读作[zan],但也有例外,站盏斩崭,仍然读作zhan。
在即墨大沽河沿岸的老蓝村一带,有一句地方方言很奇怪,并不是所有即墨人都听得懂。我先设计一个生活场景:一个年轻人到长辈家门口,同二大爷对话——
年轻人:二大爷,中午请你喝酒吧?二大爷:不拢狗!
在即墨当地话的发音里,“r”这个音一般发不好,往往会用其他的音替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