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8日晚,一场由政协大沥镇工作委员会主办的“委员聚焦”协商活动开到广佛智城A11号楼的楼顶草坪上,现场观点交锋,你来我往,气氛非常热烈。围绕“落实高质量发展方针加快商贸转型升级步伐”这一主题,政协委员、部门代表、行业代表围坐而谈,畅所欲言,大沥商贸转型升级的蓝图越描越美好。“委员聚焦”是南海区政协协商议政的创新品牌,已成为新形势下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凝心聚力的有效平台,计划陆续走进南海各个镇街,参与到南海高质量发展的中心工作中来。
01转型升级浪潮下的“商贸大沥”,为何转?
地处广佛同城最前沿的大沥,从明清的“广佛通衢”到如今的广佛黄金走廊,一直是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高度活跃的地方,被授予“中国铝材第一镇”“中国内衣名镇”等称号,也被外界称为“北有义乌、南有大沥”。
迈入新时代,面对日益紧缺的土地资源、落后的管理经营理念,大沥的传统产业发展也迎来复杂的局面,面临着许多日益突出的“病痛”。
“‘商贸大沥’是大沥最具代表性的一张名片,但是由于大沥今天的发展碰到了发展空间不足,产业结构不够均衡的瓶颈,所以传统商贸业出现了难以为继等问题。”大沥镇经济发展办主任朱少姬说,大沥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要把存在的问题一一进行破解,这就要求大沥商贸必须要转型升级。
南海区政协常委、佛山市佛心医药连锁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帆对此非常认同:“不改革、不创新,大沥商贸就是死路一条。”
02商贸转型提速专业市场“双提升”,如何破?
“做生意,来大沥”这一广为人知的口头禅,也是许多人对大沥商贸业发达的一种肯定。目前,大沥共有46个专业市场,商铺总数超2.51万间,从业人员超10万人,据不完全统计年交易额约8000亿元,撑起了南海、佛山商贸流通的“半壁江山”。
面对越来越多的冲击,商贸转型提速专业市场颜值和实力“双提升”,如何寻找“出路”与“变局”?
“以前依靠一条广佛路,大沥商贸市场红红火火就做起来了,现在大沥和广州多了许多条‘广佛路’,但专业市场又该怎么去创新发展、升级发展?”吴迪认为,很多商贸市场都存在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的痛点堵点,建议政府要引导专业市场高质量发展,做大做强。
“一直以来,专业市场及其关联产业集群,都是大沥商贸业的重要根基。”陈健帆建议,不妨把眼光瞄向义乌,深入研究义乌的转型启示,也必将为大沥专业市场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对此,朱少姬现场回应,大沥已经从“线上+线下”两个方面去着手,从线上来说,大沥推动电商产业,包括传统电商以及直播电商的发展,既要为传统商贸以及传统制造业开拓电商销售的渠道提供助力,也通过电商这一新渠道新赛道,为专业市场升级改造赋能,倒逼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而在线下推动传统专业市场的升级上,大沥坚持三个原则,分别是原址重建一批、异地改造一批、清退整顿一批。
何俊文也认为,商贸转型要抓好电商产业的发展和专业市场的升改,其中电商产业发展归根到底是人、货、场的问题,所以企业要跟上电商产业发展的步伐,就要从这三方面入手,首先在“货”方面,不需要担心货品的生产技术、是否能够满足市场的要求,要做的是对供应链体系进行调整,让供应链能够跟得上电商产业发展节奏;“场”即场景和营销活动,电商平台的玩法每天都在变,所以企业要不断去学习头部玩家,要去研究如何在最好的场景、最好的营销活动前提下,将货卖出去。
03“商贸大沥”基业要长青更要创新,怎么做?
在新一轮的发展中,“商贸大沥”要做什么?2023年南海区政府工作报告对大沥提出很多期待,其中包括大力发展广佛交界商流型经济,加快建设佛山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促进电商经济集聚发展等。
在陈健帆看来,商贸大沥要有创新精神,创新精神的实质是“做不同的事,而不是将已经做过的事做得更好一些”,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创新是灵魂,企业家的“视野”更是一个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建议政府必须加大对企业家培育和呵护的力度,大力发挥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只有这样,南海的企业才能在新一轮的科技竞争、产业竞争和国际竞争当中跟上滚滚的时代潮流。
对于专业市场未来如何朝多元化商业载体方向转型?何俊文建议,未来的专业市场,不能再是一个档口进行交易,而是楼上可以进行电商直播、平层能够进行视频拍摄,楼下是全天候展厅,还要有共创共享空间,是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商业载体。
南海区政协委员、大沥沙皮狗协会会长、德裕宠物市场总经理曹裕坚在现场“抢麦”表示,当前的专业市场转型升级已经进入深水区,简单的增加一些功能,增加一些装饰,增加一些品牌商户已经不能带动整个专业市场的转型升级,建议高标准打造特色产品现代化专业市场。
南海区政协委员、广东美思内衣有限公司董事长助理林杰昇认为,要推动大沥商贸转型升级,就要从三方面去发力,首先是要支持电商产业里的新的细分机构,包括电商人才培训机构、直播设备租赁机构、专业仓储物流以及智慧供应链服务公司等持续发展壮大;其次要继续鼓励企业在生产、管理等链条,实现数字化和信息化管理,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最后要加大人才培训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人才引进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