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佛山市救助站另一龚姓负责人介绍,这些年他记录了“站跑”次数过百的“重点对象”。其中,一名叫“王胜利”的男子,从2011年4月21日有记录以来“跑站”724次,光是2015年的记录就多达155条。
2013年11月大闹佛山救助站的其中一名男子王增,至上周为止同样有700次左右的“跑站”记录。从其救助记录来看,与其说其流浪,还不如说是旅游。从去年10月以后,他的足迹遍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随后进入广东的珠海、茂名、新会、肇庆以及广西的梧州等地,2月8日农历年前后,他出现在了海南三亚,过完农历年后,他又出现在阳江、开平等地。
王增去过佛山市救助站六次。该负责人告诉记者,王增曾经和他说过,过年他会选择到海南过,因为那里天气舒服。“没想到他就真去海南了。”
案件背后:
据佛山市救助站另一龚姓负责人介绍,目前佛山的骗助者主要集中三类人群。
残疾
55岁至65岁的老年人
20岁至30岁的年轻人
几年前,“站跑”经常会通过三五人成群的方式共同骗助。
李宜海的三个诉讼请求
1。请求法院确认佛山市救助站对他不予救助的行为违法,构成行政不作为;
2。佛山市救助站对其赔偿道歉;
3。佛山市救助站赔偿其精神损失费10万元。
劳务纠纷后他“借名”治疗
开启四年维权之路
“我不是‘站跑’,‘站跑’是为了骗钱的,而我不是。”庭后,李宜海告诉记者。他的法援律师董迎霞在庭上解释了李宜海这些年执意留在佛山的原因。原来,2010年9月,李宜海为佛山市南海宏生电动餐桌制造厂(下称宏生厂)修电梯时不慎跌落,经诊断,李宜海为右颞叶脑挫伤并硬膜下出血、左枕骨骨折、右前臂开放性损伤并肌腱断离。至今,李宜海经常思维混乱,右手不停颤抖,这是事故造成的后遗症。
治疗了10多天出院后,李宜海便被厂方解雇。由于没有为李宜海购买社保,当时厂方将李宜海送院时,用了一名叫“张敦胜”的工人的名字为其办理入院手续,这就直接导致了其后来艰难的维权。
2014年4月,李宜海返回佛山与厂方协商赔偿费用未果,于当年10月起诉厂方。同年9月5日,李宜海取得南海区九江镇人民医院出具的证明,认定李宜海与当时以“张敦胜”的名义入院治疗的为同一人。
今年1月,南海区法院作出一审宣判,认定宏生厂承担八成责任,李宜海担责两成,法院判决宏生厂投资人林某,赔偿李宜海27.7万余元。一审判决后,林某不服提出上诉,目前该案仍在二审审理当中。
为何李宜海在两年间辗转于四省十多个市的救助站?他表示,这期间他曾三度回老家办理低保,也多次到江西尝试找到他工伤案中的关键证人“张敦胜”。
58岁的刘先生早高峰乘坐地铁5号线时,被人群挤撞晕倒在地,后经医院诊断为颈髓震荡损伤。刘先生将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以及负责地铁5号线运营的北京市地铁运营有限公司运营一分公司诉至法院索赔19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