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本人眼里,猫代表着温柔、顺从、吉祥等意思,因此猫形状的装饰品、生活用品非常畅销。
日本卡通漫画也有很多“猫主角”,如风靡全球的机器猫、让女孩为之疯狂的凯蒂猫,以及备受青睐的招财猫;
还有很多小说、动画跟猫有关,如《我是猫》、《猫的报恩》、《穿长靴的猫》,甚至《猫眼三姐妹》;
在和歌山县的贵志火车站,一只猫当上了站长,每日蹲在站口查票处,迎来送往每位乘客。
猫能带来财富和姻缘
在日语里面,有一句话是“神佛各奉”,说的是神社和寺院各自尊奉自己信仰的神灵。
但是,对猫则有所不同了。在日本,一些神社和寺院里面都供奉着猫。
日本文化学家直江广治在《日本文化史词典》“猫”的条目中写道:“日本这种特殊的“神佛共奉”猫的现象,显示出猫在诸神之间的跨越性特征。”
在东京的“今户神社”,可以在拜殿前看到两只巨大的招财猫。这里还出售两只招财猫连在一起的“结缘猫”,有斑块的代表男神,纯白的代表女神。
这两只猫举的都是“右手”。通常,举“右手”是表示能招来财富,举“左手”是表示能招来客人;而东京世田谷的豪德寺俗称“猫寺”,寺内遍地是参拜者供奉的招财猫。
猫最初是宫廷宠物
豪德寺如今香火旺盛,但它在日本江户时代初期却门可罗雀。
某天,彦根城主井伊直孝与家臣们路过豪德寺门口时,看到一只猫“举手”在招呼他们,便下马入寺休息。刚进寺,外头竟冷不防雷雨交加起来。
井伊直孝认为是猫招他们进来,使他们躲过雷雨,这是一种因缘。后来,豪德寺就在井伊家的庇护之下,香火旺盛起来。
有关“招财猫”的传说,应是日本人在寺庙内供奉猫的原因之一。
据考证,猫是日本到中国的遣唐使带回去的。猫首先出现在日本宫廷里,成为贵族的宠物,到了江户时代,才进入“寻常百姓家”。
也正因为这种“贵族性”,日本人对猫的宠爱也就更多一些。
美女与猫的传说
传说在一百五十年前江户时代的花柳街吉原,有位名叫薄云的花魁。她非常喜爱猫,养了一只三色猫,取名为“玉”(Tama)。
主人与猫形影不离,甚至连薄云上厕所时,猫也会跟在身后。
不久,人们开始谣传猫会令人鬼迷心窍,说薄云肯定是中了猫魔。妓院院主深恐谣传会影响到薄云的人望,命令薄云丢弃“玉”。薄云当然不肯答应,照常爱猫如命。
妓院老板一筹莫展,只好趁某天猫又跟在薄云身后进入厕所时,拔刀斩去猫首。巧合的是,猫首飞落进茅坑内,院主凑头一看,竟发现猫首咬住一条蛇首。这才知道,原来“玉”是为了守护主人,才会跟进厕所的。
薄云不胜悲痛,便将“玉”的尸骸送到寺院,并立了一座猫冢祭祀。
之后,有位游客同情薄云的哀伤,特地从长崎订购了沉香木,刻成招财猫的模样,送给薄云。薄云大喜,爱不释手。
风声传到整个江户,薄云反而益加有名了。
薄云过世后,她的木雕招财猫同样被送到祭祀“玉”的寺院内,与真正的“玉”相伴。不过,日后寺院发生火灾,也就失去证据了。
猫——一种日本的文化符号
猫已经成为一种“财缘”和“情缘”的文化符号。
因其“招财”,因其“有情”,猫也就出现于许多文艺作品里面,日本民间更有许多关于猫的传说故事。
日本古典文学作品《草枕子》、《源氏物语》等里面都有关于“猫”的故事;
日本文豪夏目漱石的小说《我是猫》,更是把猫人格化,借猫之口发泄对社会的不满;
而赤川次郎的小说《三毛猫》、宫崎骏的动画片《猫的报恩》等在日本更是畅销;
“机器猫”还成为日本外务省任命的“形象大使”,构成日本“软实力”的组成部分
……
日语中很多词语与猫有关,使用频率极高,这些词语和猫的特性有关,生动形象、诙谐幽默。
比如,用“猫眼”描述瞬息万变;“艺妓”俗称为“猫”;不能吃热东西的人被称为“猫舌”……
每年2月22日在日本被称为“猫日”。因为猫叫的声音与日语“2”的发音非常相似。(作者蒋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