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线、剪线、品检……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易地移民安置点的凯雄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几名工人正在为一批围裙订单忙碌;公司负责人黄渊也没闲着,边缝制围裙带子,边向员工传授围裙加工技巧。
30有余的黄渊,初中一毕业,就怀揣外出挣钱的梦想赴浙江温州打拼,在熟人的介绍下,进了一家服装厂,一干就是10多年,不仅从普通员工干到了管理层,月薪过万,还掌握了服装生产的全套技术。
7年前,取到“经”的黄渊,放弃温州的高薪职位,返回老家龙场镇创办了自己的服装厂,带动部分不能外出的乡亲就业增收。
贵州省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易地移民安置点的凯雄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渊在加工围裙。
“选择回家创业,不仅能照顾老人小孩,更重要的是能够带动更多父老乡亲就业增收。”贵州纳雍凯雄服饰有限公司负责人黄渊说。
为了让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纳雍县珙桐街道鼓励引导企业开办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工厂,深化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让搬迁群众实现“楼上居住、楼下就业”愿望,并稳定增收。
贵州省纳雍县珙桐街道白水河社区易地移民安置点的凯雄服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工人正在加工围裙。
从纳雍县化作乡益新村搬迁到白水河社区的张梅一家,搬到县城后一直加工面条卖。去年年初,因受多方原因影响,面条销量逐渐下滑,生意一天不如一天。为缓解家庭经济压力,张梅就萌发了到家门口服装厂上班的念头,没想到一应聘就成功了。“面条生意不好后,我就来服装厂上班,还比较适应,一个月能赚2000多块钱,最主要的是离家很近,带小孩方便。”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