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药材市场的波动也牵动不少老广的心
往年这个时候药材市场一般都处于淡季
但今年不少药材出现价格上涨的情况
而且多味中药材打破价格天花板
当归、党参、白术等价格一路狂飙……
广东人最关心的问题来了:
煲汤要煲不起了?
PART.01
广东人的宝藏中药
今年开始涨价?
中国中药协会中药材信息中心官网5月监测数据表明,2023年5月28日同比2022年5月28日,276个药材品种价格上涨。
“最近3个月,中药材涨价品种之多、涨幅之大,实属40年未遇行情。”磐安县中药材产业协会会长杨定升表示。
今年以来,中药材价格上涨情况比较突出。数据显示,自年初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25.21%。
其中,6月1日至6月17日,中药材综合200指数上涨9.12%,短期波动较大。
在广州,有街坊表示明显感觉到“饮中药贵了”。
有些街坊时不时需要抓些舒筋活络的中药煎服,同样的药方在小区药店抓药,对比半年之前,七剂药大概贵了几十元,要去到三百多元。
也有师奶表示“煲汤的成本变高了”,有阿姨买了川芎、白芷、天麻等药材煲鱼头汤:“一顿的量大约30多克,就买了大大几十蚊。”
说起中药材,有一个地方不得不提,那就是广州的清平中药市场!
虽然以前是外国人的旅游天堂,师奶们的入货圣地,但如今,越来越多年轻人组开始组队去药材市场淘货了~
PART.02
隐藏最深的养身天堂
整街都是舒服的中药味
在广东街坊的眼里,它煲汤煲中药的天堂
清平中药市场位于荔湾区的六二三路上,邻近黄沙地铁站,与沙面仅一路之隔。
是广州最大的中药材市场——清平中药材市场。
有研究者指出,清平药材市场的兴起,可以追溯到晚清开放广州等五个通商口岸之时。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清平药材市场”的名字还没有,但在桨栏路、十三行、杉木栏一带,密集的药铺,门连户接,连绵不绝。
当年,医药合一,铺面出售药,郎中坐堂问诊,店的后院现场炮制药材。
曾经的清平市场,包含了农贸市场、宠物市场,以及中药材市场,如今,其他的市场陆续搬离,清平也就成了药材市场的代称。
500多种类,1500多家商铺,琳琅满目的药材,任何一个小白进了这里,大都两眼一抹黑。
整体来看,清平中药材市场分为三部分,一是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的大楼,二是不远处的清平东药材市场,三是聚集在市场大楼外的个体商铺。
尽管年10亿交易量的财富神话,已经算是过去式了。
但这里几十年的老店、老铺,仍旧还是会等到光顾了十几年的老顾客。
这里临近几个地铁站,从出口出来,还没走到清平市场,就能看到大大小小的中药店铺。
远远就能闻到阵阵药材的味道,熟悉又亲切。
长长的街道上,货比人多,时不时就能见到拉货的人。
再往里走点,就能看到大街上鳞次栉比的店铺,货架上更是密密麻麻摆满中药材。
霍山的石斛、云南的三七、西藏的乌天麻、大连的刺参……
全国各地的特产药材都惠聚在这小小的中药铺里。
无论是名贵的滋补食材亦或是平价的中药汤料,在清平都有独属于它们的舞台。
总之,不管是地上长的还是地下长的,天上飞的还是水里游的,在这儿都能找得到。
清平就好像是把《本草纲目》变成了立体现实版。
而平日里常见的药材,在这儿也像是变了副模样:
砂锅大的灵芝
按年份摆好的陈皮堆
成墙的燕窝
成箱的鹿筋
街巷中,挑选药材的、运货的、闲聊的市民,成了荔湾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不少店铺传承过2-3代,甚至有不少是家族生意。
作为广州老城区的一部分,附近的建筑、店铺照片还都保留着曾经的老广州气息。
广州的一些老字号药企,有不少是从清平路这一带的老市场里成长起来的。
老广见证着市场的进步发展,“清平中药材市场”的名号成了他们心中的老字号,任凭岁月流淌,依旧深入心扉。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养生”的现象从中老年人,逐渐蔓延至正值青春的年轻人,像清平市场也不再只有上年纪的人去逛。
特别是在广东,养生的年轻人不在少数,不少年轻人也经常搞些汤水水滋润身体,也时不时去医院推拿一下。
也正是因为这样,广东养生的氛围日益浓厚,很多中医的传统的文化也得到一代代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