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深耕宠物产品行业,多品类业务布局
公司股权集中,股权结构稳定。公司实际控制人为庄明允先生、朱晓荣先生以及庄明超女士,庄明允与庄明超系姐弟关系,朱晓荣与庄明超系夫妻关系。截至2022年6月30日,庄明允先生直接持有公司28.1%股权,朱晓荣先生直接持有公司13.2%股权,庄明超直接持有公司11.7%股权,公司实控人以平阳晟睿作为家族持股平台控制公司5.87%的表决权,三人合计持有公司58.8%股权。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公司以平阳晟雨、平阳晟洵和平阳晟进作为员工持股平台,三家员工持股平台合计持有公司9.8%股权,通过员工持股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鼓励员工共享公司的经营成果。
1.2公司经营状况良好,营收规模持续增长
根据公司上市公告书所公布的业绩预测,2022Q1-Q3,公司预计实现营收7.51-8.51亿元,同比增长约-10%-2%;预计实现净利润1.40-1.66亿元,同比增长约10-30%,预计2022Q3实现营收2.03-2.53亿元,同比下降约15%~43%,预计实现净利润0.38-0.64亿元,同比下降约10%~46%,主要系前期客户受海运影响调整了库存节奏提前备货所致,随着客户库存消化,未来有望恢复正常增长。深度绑定海外客户,营收以境外收入为主。由于海外宠物饲养以及消费的成熟度较高,公司以海外ODM为主要业务,销售市场覆盖美国、欧洲、日本等多个国家和地区。2021年公司海外收入达10.29亿元,同比增长77.8%,占主营业务收入的96.8%,其中公司出口至美国的产品销售金额达7.83亿元,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73.6%。公司借助与国际知名的专业宠物连锁店和大型连锁零售商稳定合作保证产品的终端销售,从而进一步拓展海外市场,降低经营风险。
自产产能持续扩张,产能利用率较高。公司根据产品特点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生产管理体系:对于品质控制流程较为复杂的宠物零食与宠物注塑玩具产品,公司以自产模式进行生产;对于生产工艺相对简单,产品品种丰富且分散的宠物牵引用具,公司采取自产与外协生产相结合的方式。2019-2021年,公司主要产品的自产产能持续扩充,宠物零食和宠物牵引用具自产产能的年复合增长率分别达37.3%和25.4%,且各品类的产能利用率始终维持较高水平,为公司业务持续快速增长奠定基础。
资产负债率逐年下降,公司偿债能力良好。2018-2021年,公司流动比率分别为1.60、1.70、1.92和2.48,速动比率分别为1.19、1.40、1.42和1.73,整体呈现稳步上升趋势,偿债能力不断增强;公司的资产负债率从44.4%降低至29.6%,累计下降14.8个百分点,总体处于较低水平,运营风险逐渐降低,经营状况稳健。
2.1全球宠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期,宠物食品集中度相对稳固
近年来全球宠物市场进入平稳发展阶段,且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表现出了逆经济周期的消费韧性。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5-2021年,全球宠物市场规模从1098亿美元稳步攀升到了159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4%;全球宠物食品市场规模从797.6亿美元攀升1149.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3%。预计2022年宠物行业仍将保持较快增长,全球宠物市场和宠物食品市场规模预计将攀升至1714亿美元和1236.4亿美元,分别较2021年增长7.3%、7.6%。
2.2全球宠物用品市场相对分散,行业竞争激烈
宠物用品行业是宠物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Euromonitor数据,2015-2021年,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规模从303.4亿美元增长至447.6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6.7%,其中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用品市场,2021年市场规模达213.95亿美元,占全球宠物用品市场规模的48.0%。相较于宠物食品市场,宠物用品市场存在集中度相对较低、细分品类较多、行业竞争激烈等特点。2021年全球宠物用品市场CR5仅为15.2%,且企业市占率均低于4%。
2.3海外宠物市场在疫情下表现出较强消费韧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宠物饲养和消费国。根据美国宠物行业协会(APPA)2021-2022年全国宠物主人调查数据显示,全美有70%的家庭饲养宠物,饲养宠物猫、狗的美国家庭数量分别达到了4530万和6900万户,形成了庞大的宠物数量和稳定的市场需求。近年来,年轻人逐渐成为了饲养宠物的主力人群,千禧世代和Z时代的美国宠物主占比合计达到了46%。美国宠物行业发展较早,可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1956年以前,行业萌芽期。专门为宠物准备的宠物食品概念开始出现,干粮、湿粮、宠物零食等品类逐渐涌现,玛氏公司从1935年开始生产宠物食品;2、1956-2000年,行业快速发展期。1956年美国宠物行业协会成立,宠物数量开始迅速增加,传统宠物店应运而生。工业化宠物产业已具备一定规模,多个宠物行业龙头公司在此期间诞生,竞争十分激烈;3、2000年至今,行业整合成熟期。美国宠物行业市场集中度提升,龙头公司加速并购整合,进一步完成服务升级和全产业链布局。超市和连锁店纷纷参与竞争,宠物零售店数量逐年减少,大型连锁成为发展趋势。同时,随着近年来线上经济的兴起,传统的线下模式受到一定冲击,行业面临新的变革。
在疫情导致大多数消费行业萎靡的情况下,宠物行业在美国保持着强劲的抗衰退特性与增长势头。2021年美国宠物市场规模达1236亿美元,过去5年CAGR达12.2%。其中,美国宠物食品市场规模达500亿美元,过去5年CAGR达11.5%。2021年宠物食品消费占总养宠开支的40.5%,仍为养宠最大开支,宠物食品的品质升级、宠物零食种类的不断丰富是驱动其细分赛道成长的重要因素。根据APPA疫情调研报告显示,疫情期间美国宠物的饲养和支出达到新高,有83%受访者表示并没有因为新冠疫情改变宠物饲养方式,同时有74%的养宠者认为宠物有助于减轻疫情所带来的压力,增加幸福。PackagedFacts调查数据显示,2020年家中有18岁以下子女的美国家庭,有12%因为疫情而专门养了宠物,宠物拥有量的上升提高了宠物行业所有品类产品的市场规模。另外,疫情期间美国失业救济金与疫情补贴的发放也对宠物行业的消费产生一定推动作用。
2.4宠物产品向多样化、高端化方向发展
电子商务的加速发展推动了消费者在线购物习惯的形成,2017-2021年,美国宠物行业在电商渠道的销售占比从11.9%提升至28.8%,累计增加了16.9个百分点。宠物行业的品牌商开始越来越多地使用“大数据”和算法来分析和满足消费者的需求,提供更加个性化、更加便捷的在线服务。
3.1我国宠物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食品消费占比超5成
2010-2021年,我国宠物消费市场规模从140亿元大幅攀升至249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9.9%。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导致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增大,潜在宠物消费者暂缓入市,宠物消费市场规模增长放缓至2%;2021年,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的逐渐好转,城镇宠物消费市场增速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同比增长21.2%。其中,犬经济实现快速反弹,增速同比提升了18.6个百分点,猫经济继续平稳增长,增速同比提升6.6个百分点。
宠物消费支出占比由高到低依次为宠物食品51.5%、宠物医疗29.2%、宠物用品12.8%、宠物洗美4.4%、宠物训练0.8%、宠物寄养0.6%、宠物保险0.6%;从宠物消费结构看,宠物食品消费占比下降了3.2个百分点,但仍是最大的养宠支出,主粮、零食、营养品消费支出分别占宠物食品消费的69.5%、27%和3.5%。
消费者对于宠物食品的多样化要求刺激了中高端需求。目前我国宠物食品分类持续细化,宠物主对宠物湿粮、营养零食以及营养补充剂的认知度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宠物食品品类逐渐走进了消费者视线。
我国宠物用品市场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市场集中度较低且自主品牌建设方面较为薄弱。2015-2021年,我国宠物用品市场从140.0亿元增长318.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4.7%。受行业技术壁垒较低、产品品类分散以及企业竞争压力较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宠物用品企业目前仍以出口代工为主要业务,2021年国内宠物用品市场CR5仅为8.3%,且企业市占率均低于3%,暂无明显优势的自主品牌。
根据《2021年中国宠物用品行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我国宠物犬用品渗透率前五位的品类分别为宠物玩具、宠物窝垫、浴液香波、项圈牵引绳、宠物服饰,其中一线城市养宠户更加注重宠物生活品质,宠物玩具和服饰的渗透率高于平均水平;三线及以下城市牵引绳产品渗透率明显低于平均水平,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的实施以及科学养宠意识的不断普及,牵引绳产品市场有望持续扩大。
3.2猫经济快速崛起,宠物行业有望量价齐升
2021年国内宠物猫数量首次超过宠物犬,成为饲养最多的宠物,猫经济有望快速发展。对比2017年日本宠物猫饲养数量超过宠物犬,我们认为宠物猫饲养数量的强势提升主要原因在于:1、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越来越多的老年人表现出较低的养犬意愿。宠物狗需要更多照顾,除了每天户外散步之外,还需要定时接种疫苗,这对老年人带来较大负担。2、宠物猫饲养成本较低。2021年单只宠物狗年均消费2634元,同比增长16.5%,单只宠物猫年均消费1826元,同比增长0.3%,宠物犬年均消费明显高于宠物猫,且差距较2020年有所加大。3、宠物猫体型较小,对活动空间要求较低,更加切合城镇住房以及单身人群的养宠需求。4、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潜在养狗人群入市,对比之下宠物猫更适合疫情期间长期居家的生活方式。
从中长期维度看,中国宠物渗透率、宠物犬猫年均支出均远低于主要养宠国,宠物消费市场增长潜力巨大。中国宠物渗透率为22%,而美国、澳洲、英国、日本分别高达70%、69%、62%和38%;中国人均犬、猫数量分别为0.038只、0.041只,中国单只宠物犬、宠物猫年消费支出分别为376.3美元和260.9美元,均低于主要养宠国。中国养宠消费支出结构与美国养宠消费结构存在较大差别。美国养宠消费结构中宠物医疗占比最高,宠物猫、狗医疗支出均超过消费支出的40%,主要包括定期检查与外科兽医出诊费用,以外科兽医出诊费用为主,宠物食品在美国宠物猫、狗消费结构中的比例分别为41.4%、30.3%。相比之下中国养宠消费结构中宠物食品支出更为突出,宠物猫、狗食品支出占比分别达到53.9%、50%;宠物医疗占比相对较小,仍有较大提升空间。
伴随老龄化程度加深,未来老年人养宠有望成为国内市场新的驱动因素。对比日本宠物发展历史来看,养宠的潮流是从陪伴的需求开始的,养宠的主要人群经历了从中青年到老年的转变,现阶段我国年轻人饲养宠物的比例远大于老年人,但随着人口老龄化以及生育率的降低,人们把宠物当作家庭成员的情感需求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家庭将会选择饲养宠物,未来我国老年人饲养宠物的比例有望继续上升,带动宠物市场持续增长。
4.1产品矩阵丰富,优质产品持续更新
公司以宠物食品和用品贴牌出口作为海外业务的主要切入点,构建了以宠物牵引用具、宠物注塑玩具和宠物零食(咬胶)为核心的产品矩阵,通过设计多样化产品满足目标客户市场需求。宠物牵引用具产品主要包括牵引绳、胸背带、项圈及配饰等,公司根据主要材质和市场需求打造了印花款、尼龙反光款、真皮款、户外款等多个产品系列以满足客户不同的细分需求;宠物零食方面,公司产品以打结骨、压骨、洁齿骨等咬胶类产品为主;公司宠物注塑玩具主要包括组合玩具、骨头、水果蔬菜等系列玩具,产品品种和款式丰富,定制化程度较高。
公司目前拥有国内专利技术58项,国外专利技术4项,随着未来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和在智能宠物产品市场的布局逐步开展,公司的研发能力和自主创新能力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4.2深度合作核心客户,企业管理不断优化
在客户拓展方面,公司在线下渠道通过参加国内外知名展会、老客户推荐等方式进行客户开拓,深度挖掘国内外大型综合超市和宠物用品零售商等优质客户,并适当推进自有品牌进入超市;公司在线上渠道以现有电商业务为基础,持续建设和增加线上运营渠道和运营店面数量,通过精细化用户运营的方式激发消费需求并驱动决策,加强对线上社交生态的重视程度,综合提升公司的市场占有率。
在市场布局方面,公司一方面将持续巩固外销市场的优势地位,在以美国、欧洲市场为外重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日本、澳洲和南美等市场;另一方面,随着国内宠物市场的快速发展,公司也将逐渐加大内销的力度和层级,线上、线下双渠道共同发力,实现内外销并重的局面。
4.3研产销全球化布局,有效规避贸易摩擦
全球化产能布局,积极应对国际贸易摩擦。公司在浙江平阳县和柬埔寨设立了生产加工基地。平阳县是我国主要的皮质加工地,皮质类生产原料供应充足,且上下游产业链完整,具有较为明显的原材料和生产成本优势;柬埔寨具有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成本较低的特点,同时由于目前柬埔寨生产无需加征关税,能够有效应对国际贸易摩擦风险,有利于公司在国际市场形成稳定的产能和良好的交付能力。海外生产基地营收持续增长。随着2020年柬埔寨爱淘和柬埔寨莱德工厂的投产使用,公司产能持续释放,2021年柬埔寨爱淘、柬埔寨莱德分别实现营业收入2.07亿元和2.05亿元,同比增长164.0%和1296.6%,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重分别为19.34%与19.14%,成为公司营收的重要增长点。
公司盈利能力主要受产品价格、原材料价格以及汇率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公司主要原材料包括畜皮类、鸡肉类、五金扣具、织带和包装材料等,2021年公司五金扣具、织带等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出现较大幅上涨,一方面系原材料价格有所上升,另一方面系产品结构发生变化,公司宠物牵引用具新产品、高货值产品较多,高货值产品原材料采购价格相对较高。
受公司出口产品与其原材料定价之间的货币差异影响,人民币汇率波动会影响公司出口产品的利润水平,同时会产生一定的汇兑损益。为应对人民币汇率波动风险,公司根据汇率变动情况及资金管理需要,适时调整结汇窗口期,开展远期结售汇、外汇掉期、外汇期权等业务,适时规避汇率波动风险。2019-2021年,公司因结算货币汇率波动产生的汇兑损益分别为-406.26万元、2108.36万元、940.02万元。2022年4月份以来,随着人民币汇率的持续贬值,汇兑损益有望增厚公司利润。
4.4募资扩产,提高公司综合竞争竞争力
合理规划募投资金,综合提高公司竞争优势。面对有限的产能与日益增长的销售订单之间的矛盾,公司借力资本市场,通过募资扩产进一步扩大生产产能,开展营销系统数字化升级,提高公司的研发设计能力,加速实现创意和新概念的产品化,进一步完善公司全球化产销研布局体系,提升公司的综合实力与行业地位。公司拟使用募集资金1.71亿元建设年产咬胶3000吨、宠物牵引用具2500万条产能提升项目;拟使用募集资金0.74亿元建设生产技术及智能仓储技改项目,提高仓储容量和货物吞吐能力;拟使用0.48亿元建设研发中心项目,丰富产品体系;拟使用募集资金0.66亿元建设营销运营中心项目,丰富销售渠道,提高市场份额,为日后打造公司自有品牌奠定基础。